贾琮听见陆九畴提出自己文章的缺点,他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陆九畴见贾琮态度平和,不是指出缺点就恼羞成怒那类人,于是继续道:“你夫子让你们来这里确实是用心良苦。”
贾琮和史崇川还在思考徐夫子的深意,这时陆九畴指向山下那一大片的田野,问道:“你们看见了什么?”
史崇川几乎是不假思索回答道:“我看到那一望无垠的田埂。”
贾琮极目远眺,先是看到远在天边的京城千万栋楼宇,然后再看向一片又一片的田野中,有黄牛白狗,更有劳动耕种的庄稼人。
其中种田耕作,人来人往。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水,相互跟随着到田间送饭。
虽现在并不是暑热天气,但在这样的温度下,劳作一天也是累人的,和他们读书的累不同,这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才是最折磨人的。
于是贾琮回答道:“琮看到那田野里的庄稼人,更是能看到那生机盎然的庄稼离不开庄稼人之手。”
陆九畴脸上终于出现若有若无的微笑,道:“你看的倒是不错。”
陆九畴见贾琮面上思考,似有了悟神情,便道:“我看你县试的文章提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是你没有具体地点出如何治,写文章,最重要的是能否将学问付诸于应用。”
贾琮点头,道:“琮还望先生指点。”
陆九畴颔首,道:“史册昭昭,五谷丰则社稷安,仓廪虚则天下危。昔大禹治水,非独疏川导滞,更划九州定贡赋,冀州厥土白壤,田赋上上错,遂开夏后氏四百载基业。”
见贾琮面有思索状,陆九畴继续道:“秦有郑国渠,始皇帝续修之,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关中为沃野,故能积粟如丘山,不忧攻战。汉武时赵过创代田法,三犁共一牛,岁增粟石五斗,边郡烽燧皆置田卒,乃得卫霍远征漠北。”
贾琮略了悟,道:“农者,乃生民之命脉,兴亡之枢机。先生可是这个意思?”
陆九畴只是道:“你自去回去了悟。”于是贾琮辞过,下山。
这时贾琮已经反应过来,他的文章缺少的是那种人间烟火气,说的难听一些,就是夸夸其谈,纸上谈兵,而并非深刻地将学问融入到实践中。
从山上下来,贾琮忽而觉得心胸开阔许多,头绪清晰,如拨云见日。史崇川虽然未经陆九畴的指点,却也觉得收获颇丰。
“那个老人不像是一般人。”史崇川从山下来,仍频频往山上看,笑道,“不会是什么神仙罢,毕竟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贾琮笑道:“你想多了。”他并没有告诉史崇川那老人的真实身份。
果然从山庄回来后,贾琮写文章不再像之前那样有些磕绊,而是一泻千里,如那奔腾的江河。
徐夫子心中赞叹贾琮悟性很高,进步也飞快,但面上只是道:“如今你的文章足够应付你去府试,至于府试名次的高低,就看你在考场上的发挥了。”
府试前一日,因宝玉没参加县试,贾母没像上次让贾琮到跟前来,亲自嘱咐几句话,而是让鸳鸯去嘱咐贾琮。
贾政也因宝玉之事不自在,但还是把贾琮叫到书房说了几句话,只是态度并没有上次县试前热情。
贾琮也是能理解贾政态度的变化的,毕竟自己的儿子没本事考上,而那个整日与小老婆喝酒的大哥的孩子却在步步高升,他心里能平衡才怪。
众姊妹们也是仍派丫鬟替她们向贾琮说祝词,不必多言。
派去贾琮院子的丫鬟仍然是上回来的那一群,不过这次多了一个莺儿,也就是薛宝钗的丫鬟。
四月中旬,府试终于开考。
因为有了县试的经验,这一次府试贾琮明显从容许多。
这次贾琮仍然是一早就醒来,拿上枕月备下的考篮,乘坐马车从贾府出发,有肖良并四个小厮陪同。
因快进入夏日,天亮的比县试那会早一些,因此贾琮很快就在人群中找到史崇川和史崇岳。
此时龙门未开,考生们仍在府试考场前等候。
“提堂坐号站到队伍前头!”有人大喊,县试前十方能得提堂坐号,贾琮考中县试第五,自然得站到前头。
贾琮只得穿过队伍,到前头去了,在县试前十中,他的年龄最小。
因此贾琮即使背着后面的人,也能感觉到背后炽热的目光。
卯时一到,龙门打开。
同县试一样,贾琮他们先要搜身一番,从衣服到考篮,一一都被细细搜检过。
通过搜查,贾琮他们这些队伍前头的先是被书吏领去参见顺天府尹。
贾琮的记忆中,红楼梦并没有提到过顺天府尹,因此贾琮也不知坐在堂上的人是谁。
众学子垂眼,一齐拜见。
拜见完毕,他们才回到自己的考棚上,收拾好,准备开考。
这一次贾琮没有像上次县试那么紧张,只听见考内梆子声响起,正式开考。
这次府试考试的内容和县试内容略有些不同,县试是考四书义两道和试诗帖一道。
府试考的有四书义一道,五经题一道以及试诗帖一道。
贾琮先看第一题,上面写的是:“行己有耻,必也射乎。”
贾琮微微皱眉,这一道题很明显就是截搭题,府试的难度果然比县试难了一个档次,第一题一上来就是截搭题。
对于心态不稳的考生,第一题就是这样有些难度的截搭题,会容易会出现失误。
幸而贾琮冷静下来,他看出这道题并不算难,“行己有耻”出自于《论语》的“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
“行己有耻”是对个人的修养提出的要求,行为上要有自己的羞耻感和道德感。
“使于四方不辱君命”意思是在对外交往中,能够出色完成国家或君主交付的任务,不辜负使命。
而“必也射乎”也来源于《论语》中的“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这句话是关于君子之争。
这两句话看起来之间确实毫无关系,尽管贾琮认为这些截搭题过于刁钻,偏离科举考试中经世致用初衷。
但这是正经科举考试的题目,贾琮也只能硬着头皮写。
贾琮知道这题他要需将“道德廉耻”与“君子之争”结合,论述礼制下的竞争与人格修养。
于是贾琮在草稿纸写下:“耻为立身之纲,射喻为学之实,二者内外交修……”
写毕,贾琮觉得自己答的还可以。
他吃下甄英莲做的点心后,继续去看第二题,他看得有些眼花,因为第二题题目有不少复杂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