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排兵布阵(大前天追读突然暴跌,是我哪里写出问题了嘛?)

三日后,真定城外,一汉军卒快马疾驰而来,高声呼道:

“太守何在?”

营外守卒见来人神色匆忙,且于胸口掏出羽檄,便知必有要事,即刻引其入营,面见太守。

主帐之中,郭典拆开信件,瞬间如遭雷击,身形一晃,竟直直瘫坐于地,久久无法言语。

亲卫们见状,皆大惊失色,急忙上前询问:

“主公,究竟何事?”

郭典颤抖着手,将信件递出,而后艰难扶地起身。

亲卫接过信件一瞧,顿时面露慌张之色,急道:

“主公,我等需即刻回援,若黄巾贼再度逃脱,不仅我军将士白白牺牲,朝廷亦会降罪于主公。”

郭典闻言,怒目圆睁,一脚踢翻矮桌,咬牙切齿道:

“该死的蛾贼,真乃罪该万死,当受腰斩凌迟、五马分尸之刑……”

“主公,还是快下令吧,否则以廮陶十倍于真定之被杀人数,再拖延几日,廮陶恐将化为死城。”

“尔等知晓何事?此信虽字里行间皆在斥骂于我,然只怕是欲引我等离去,以救真定百姓,故而真定百姓决然不可留。”

郭典凶目圆睁,仿若择人而噬的猛兽。

亲卫被这气势一冲,顿时不敢抬头,侧身低头恭立一旁。

随后,郭典又呵责亲卫数语,便开始在帐中来回踱步。

思量再三,他终是对亲卫说道:

“速去将九门那边埋伏的一万人马尽数调来,继续围困真定城。”

“喏!”亲卫拱手领命,旋即出帐而去。

此人刚走,郭典立刻跟随出帐,高声呼喊。

未几,三名骑兵将领率先赶至,齐声道:

“太守大人,有何吩咐?”

郭典二话不说,径直开始披挂甲胄,同时对三人说道:

“将六千骑兵全部召回,沿途但凡发现可疑之人,格杀勿论,先随我悄然赶回廮陶。”

三名骑兵将领面露疑惑,其中一人不禁问道:

“郭公,这是为何?”

郭典紧了紧甲胄系带,在哗啦声响中,回道:

“蛾贼偷袭了廮陶,我军必须回援,趁他们尚未逃走,布下天罗地网。”

听闻此言,三名骑兵将领皆面色骤变,他们的家小可都在廮陶。

于是,他们立刻领命道:

“喏,我等这就去办。”

“速去,切记不可走漏风声。”

郭典又叮嘱一句,挥手示意三人离去。

三名骑兵将领面带愁苦地走出主帐,迎面便碰上匆匆赶来的十名步卒将领。

双方只是点头示意,便擦肩而过。

然而,十名步卒将领还是察觉到了三人脸上的愁苦之色。

“这是出了何事?”

“不知,且快进去吧。”

几人议论几句,便走进主帐。

此时,郭典已穿戴好甲胄,正往腰间佩戴汉剑。

十名步卒将领见状,顿知有大事发生,齐齐问道:

“太守大人,我等当如何行事?”

郭典将汉剑插入腰胯,抬头干脆说道:

“真定城之后交由九门那边埋伏的联军接管,待他们赶到,尔等便陆续向廮陶撤军。至五城陌时,分出一万士卒前往杨氏和薄落亭,在这两处领兵整队设伏,切不可让贼人察觉。”

步卒将领们面面相觑,很快便有人察觉不妙,问道:

“太守大人,可是廮陶出了变故?”

郭典也不隐瞒,直言道:

“黄巾贼攻占了廮陶,此刻正在城中洗劫。”

此话一出,步卒将领们顿时脸色涨红,双目圆睁,瞳孔急剧收缩,一副急不可耐的模样。

郭典见状,当即厉声喝止:

“都给我振作起来!我军即刻悄然回援,此乃当下最佳之策,尔等还欲何为?可不止尔等家眷在廮陶,像汝这般,还能胜乎?”

-----------------

廮陶城中,诸事皆类真定。

先诛士族豪强,抄掠钱粮,随即便散于百姓,以此收揽民心,旋即出重金募兵。

然此策于廮陶,施行未畅。

盖因廮陶乃巨鹿郡治,为郭典之根基所在,城中诸多豪强寒门与之勾连甚密。

各家族长极力阻挠,是以响应募兵者,唯流民乞丐及少许穷苦百姓而已。

费尽周折,方得五千人,实乃艰难非常。

张旸心中虽有不悦,然终未再动屠刀。

若真将廮陶屠戮殆尽,名声必臭不可闻,此前种种作为,皆将付诸东流。

彼时,府衙之内,褚燕疾步入内屋。

见得张旸,当即行礼道:

“将军,我部诸事皆已收拢清点停当,不知何时启程?”

张旸凝视舆图,先以手指点廮陶,继而手指上移,绕开诸多城邑,沿赞皇山直抵井陉,而后指向真定。

末了,以拳捶定舆图,对褚燕道:

“阿燕,汝用过午饭即可出发,届时带上新募之五千新兵,一路避开城邑,沿赞皇山至井陉,再于真定附近设伏。待郭典大军离去,与真定城内百姓联络妥当,便为我扫除汉军。事成之后,裹挟一城百姓,席卷九门,遁入太行山中。此后,我要汝纵横并、幽两州,尽力掠取良马精卒。待我诸事安稳,自会派人前去联络汝。若事不若我之推测……”

褚燕听闻,当即垂首抢先道:

“将军,若事不顺遂,我便舍掉这条命,亦竭力救出真定百姓。”

张旸抬手,神色凝重道:

“非是竭力,只是要尽力一试。事若不成,便远遁山中去吧,至多四年,我军便能再度乘势而起,彼时再报血仇也不迟。”

张旸言辞间信誓旦旦,仿若一切尽在掌握。

褚燕神色一动,应道:

“属下明白。”

张旸微微点头,抱拳道:

“既如此,便去准备吧,愿君一路顺遂。”

褚燕重重颔首,亦抱拳回礼,旋即转身离去。

目送褚燕离去,待其迈出屋子,张旸终是放心不下,感觉褚燕若事不顺遂,定会拼命。

于是,他追出门外,高声喊道:

“阿燕,凡事定要三思而后行,千万保重!”

褚燕回首,见张旸神色关切,心中大为感动,单膝跪地,朗声道:

“主公放心,褚燕定不负所望,告辞!”

言罢,褚燕毅然快步前行,再不回头。

众人皆不知此行结果究竟如何,唯盼计划能够功成。

若事不成,也唯有以死护城,以全黄天之名,稳数万士卒之心。

-----------------

日过中天,张旸屹立于城头,亲送褚燕离去。

待扬尘渐息,他陡然回首,望向远处高悬的三颗首级,寒声道:

“再悬一颗,为褚渠帅壮行。”

王六领命,即刻吩咐城卒行事。

未几,城下押来一妇人,发丝凌乱,挣扎哭号不止,亦不知乃郭典第几房侧室。

妇人口中呼喊尖锐,令张旸颇感心烦。

他当即拔剑,此剑乃从府库寻得,寒光闪烁。

张旸大步上前,手起剑落,妇人首级应声而落。

殷红鲜血如泉涌,溅于旁人身侧,众人却神色如常,毕竟在此乱世,杀人之事屡见不鲜。

张旸以污衣拭剑上血渍,收剑入鞘,瞧也不瞧地上尸体,径直下楼。

王六赶忙跟上,自城楼一角取来拂尘,边为张旸轻扫周身,边喃喃念道:

“诸邪退散……”

张旸亦不嫌烦,深知手下皆为好意。

行至城下,张旸忽停住脚步,问王六道:

“此城之中,佛堂淫祀可曾清理?”

王六一怔,旋即摇头道:

“尚未得空,且那些佛堂多与豪强勾连,牵一发而动全身。”

张旸虎目圆睁,冷笑道:

“无妨,速将其清理干净。黄天之下,岂容佛堂淫祀?谁敢阻拦,便是与黄天作对,想来百姓亦能理解,是也不是?”

王六起初不解,眼珠转动数回,恍然大悟,忙应道:

“主公,属下明白,即刻便带人去办。”

张旸颔首,道:

“善,若有不听令者,寻其错处,不必多思。”

言罢,他阔步于廮陶城中。

街道两旁,不知多少人隐匿于人群,对其恨之入骨,手中利器若隐若现。

张旸似有所感,突然望向左侧酒楼,目光落于二楼,几人见状大惊,匆忙隐匿身形。

王六随之望去,亦觉异样,瞬间欲率人捉拿。

张旸伸手阻拦,道:

“不必,廮陶城中这般人不知凡几,若见之就拿,反为失策。派人暗中跟随,看能否端掉其巢穴。”

王六闻言大喜,即刻领十二人悄然摸去。

张旸则继续朝府衙走去。

至夜,王六满脸欣喜,狂奔而入,高声呼道:

“主公,大喜讯!我等循迹追踪,竟跟至城中香堂,将其一网打尽。经审讯得知,城中诸多佛庙香堂皆与之勾结,我已一并处置。”

张旸瞧了瞧浑身带血的王六,泼冷水道:

“此有何可欣喜?这只表明我军更需提防城中叛乱。你且先回去,洗个热水澡,歇息歇息。”

王六一时语塞。

良久后,他走到门口,又回首问了句:

“主公,这真不值得高兴吗?我这也算是端掉了敌人老巢吧?多杀些这种人,我军岂不是更安稳?”

“是端掉了敌人老巢,却并不值得高兴,王六啊,尔要知道,越是这般,越是说明廮陶这淌浑水中还藏有更多更大的鱼,甚至是毒蛇,最近让弟兄们都小心谨慎些,千万别落单,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那群士族豪强只怕还没被杀干净。”

“好吧,那我先回去了。”

-----------------

又二日过,廮陶城头新悬二颅,一巨一微。

城外有一流民扮相之汉,抬首望之,大惊失色,旋即奔逸而去。

城上守卒见此异状,虽觉蹊跷,然未追缉,径将此事报于上司。

未几,此讯传至张旸耳中,彼时张旸正与王六议事。

张旸闻报,当即问道:

“既见敌方斥候窥探,我方斥候可有消息传来?”

王六忙应道:

“确有回报。听闻围困真定城之敌众稍减,如今约莫只剩三万之数。”

张旸闻言,手抚下颌,神色间略显恍惚。

良久,他方喃喃而言:

“再遣人沿途详查催问,敌军确切人数,还有九门那边情形,务必给我打探清楚。”

王六领命,匆匆出帐安排诸事。

又过两日,王六得讯,急来复命:

“主公,真定与九门之事已复查完毕。斥候来报,郭典军营人数似有变动,详情不明,然九门之敌营人数始终未减。”

张旸听罢,长舒一口气,望向门外群鸟争食之景,叹道:

“看来郭典亦欲效仿我军,来一场奇袭,只是不知他要等到何时?”

黄昏时分,城外有一羽信鸽,振翅飞入一座道观之内。

鸽子甫一落下,便有一人匆匆上前,将其捧入屋内。

此人入得屋内,对着十数名身着道袍模样之人高声喊道:

“兄弟们,太守来信了!”

众人之中,为首一人双目一睁,沉声道:

“既来信,念吧。”

那人忙取下鸽腿上竹筒,抽出布帛展开念道:

“速召各方家老,于明日晚间配合城外大军,突袭蛾贼。”

言毕,众人皆霍然起身。

为首之人接过布帛,细细端详,确认是太守字迹,点头道:

“诸位,我等现身之时已至。”

当下,众人回了回信,随后十数名道士迅速换装,各自分头前往城中不同人家。

每至一户,都是城中颇有威望的人家。

然后三言两语之下,得到肯定的答复,这些人稍作停留,留下字据,便又赶赴下一家。

出门时,家中人都是谨慎得不行。

瞧着无巡逻,才将人送走。

一夜之间,他们竟凭借暗道或巧妙利用时间差,避开巡逻守卒,悄然跑遍了整个廮陶城。

与此同时,郭典于城外山野营帐之中,亦收到豢养死士传来的消息。

他即刻召集诸将,将消息示与众人观瞧。

诸将看过,面上焦急之色顿缓。

其中一将,更是抱拳出列,朗声道:

“太守大人,明日愿为先锋,恳请大人应允!”

此言一出,恰似火引干柴,瞬间诸将纷纷站出请战,皆欲争得这份头功。

郭典却神色沉稳,侧首问道:

“杨氏与薄落亭那边,可都安排妥当?”

亲卫赶忙应道:

“俱已妥当。蛾贼若出城,无论逃往何方,皆逃不出我等截击。”

郭典颔首,沉声道:

“甚好。明晚,老夫亲自出战,定要在阵前斩杀那贼首,为我妻儿报仇雪恨!”

诸将皆听出郭典话语中那股滔天杀意,一时无人多言,齐声应道: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