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乱

次日,晨曦初露。

廮陶城中,诸家族老往来穿梭,于族中壮丁之家频繁走访。

每至一户,开口便言:

“太守已然归来,今夜我等当顺应朝廷之令,举事而起,诛灭那黄巾蛾贼,挣一份功劳。家族能否借此得太守青睐,便在此一举,汝也一同来吧。”

族老所言,抗拒者寥寥,然亦非所有汉子皆一口应承。

黄巾此前分发钱粮,于百姓而言,总归有些用处。

在这尊崇仁义礼智信之世,总有人感其施粮之恩,不愿与之作对。

然血缘亲情,往往能胜信念。

遇那不愿参与者,族老便苦口婆心劝道:

“汝何其糊涂!朝廷尚在,汉室即便衰微,亦是瘦死骆驼比马大,怎能因些许小利而误大事?黄巾所发钱粮,皆是抢掠而来。待郭公入城,若我等家中无人响应此事,日后恐难在这城中立足。汝愿家族及子女因汝之故遭受苦难乎?”

这般言语重压之下,那汉子即便心有不愿,亦不敢多言。毕竟众人皆知,黄巾终是要离去的。

如此,各家老皆将族中精壮招募妥当,只待夜幕降临,响应城外汉军。

与此同时,张旸亦未懈怠。

他察觉郭典欲效仿自己奇袭廮陶城,便连日连夜安排士卒打造拒马,置于城门口。

且各方人马严守三座城门,唯辅兵依旧按旧例日夜巡城。

这般变化,城中有心人皆看在眼里,各自心中暗自盘算。

夜幕降临。

郭典率军悄然潜至,然尚未靠近城墙,便被城上守卒发觉。

“有敌来袭,有敌来袭……”

城头上一声高呼,刹那间,夜袭化作正面攻城之战。

郭典见状,无奈之下,只得令两万精卒尽数压上,自己则率骑兵及近万余人直扑南门。

汉军如潮水般涌向东门,黄巾众人亦毫不示弱。

往昔储备不足的弩箭,此刻如暴雨般朝着城下齐射。

待张旸登上城楼督战时,只见战场上汉军节节败退,完全处于劣势。

恰在此时,城下骤然传来阵阵喊杀之声。

张旸循声望去,只见城中巷道中火把摇曳,巡街的辅兵正被人追赶。他当即冲城下喊道:

“速点人将辅兵召回,守于拒马之后。”

言毕,一位千夫长领命而去。

可就在此刻,南城方向突然喊杀声震天,声势比城东更为浩大。

张旸心中暗叫不好,猛地一拍城垛,道:

“王六,王六,随我下楼,支援夏侯兰。”

一边说着,一边快步下楼。

行至楼道口,王六匆匆赶来,一把抱住他的腰身,劝道:

“主公,如今城中局势不明,不知有多少百姓已化为内应伏兵,还是不去为好。”

张旸挣开王六之手,神色变幻不定,然思忖十息之后,毅然决然道:

“不,必须前去。南门地势险峻,虽易守难攻,但正因如此,安排的守卒最少。若此刻南门从内部被攻破,我军危矣。”

言罢,便大步下楼。

王六见张旸心意已决,只得呼喊亲卫队紧跟其后。亲卫队新近扩充至两百余人,个个装备精良,身材魁梧。面对城外强攻与城内内乱,倒也毫不畏惧。

下了城楼,前行百步,绕过拒马,亲卫队迅速将张旸护于中央,时刻警惕着巷道中的暗箭。

又前行数百步,突然,各处巷道涌出数百人,朝着他们冲杀过来。

“列阵!”

张旸一声怒吼,亲卫队立刻从背后取出盾牌,刀盾手在前,长兵居中,弓弩手在后,摆开三层阵列。

待来敌冲至五十步之内,张旸大手一挥,道:

“放箭!”

弓弩手闻声,立即扳动弩机,利箭齐发,瞬间射死近百人。

紧接着,弓弩手沉稳上箭。

而此时,刀盾手直面敌人冲击。

这些刀盾手皆是千挑万选出来的精锐,面对冲击毫不畏惧,盾牌一举,与长枪兵一同奋力拼杀,硬生生将敌人的冲击挡了回去。

眼见不敌,那些制造内乱的贼人转身便逃。

然再快,也快不过弓弩。待第二轮弓箭射出,街道上已是尸首横陈。

亲卫队稍作喘息,弓弩手收回箭镞,张旸继续率兵前行。

此时,他愈发谨慎,总觉得这一波袭击来得蹊跷。

一路往南城而去,竟未遇丝毫阻碍。

待至南城门,只见城门下横七竖八躺满了数百具尸体。

张旸见状,心头一紧,仿若有所感应,抬眼望向北面。

不多时,北面果然喊杀声大起。

城外,郭典见此情形,立刻调转马头,对着亲卫喊道:

“速去通知前营,留下五千将士,虚张声势,佯装万人攻城,其余人随我即刻奔赴北城。”

亲卫领命,立即快马而去。

一时间,战场局势风云突变。

城楼之上,夏侯兰眼见一条火龙般的骑兵队伍迅速往北而去,心中顿感不妙。然城外汉军攻势依旧猛烈,叫嚣声不绝于耳,他亦不敢轻易出城迎敌。

正欲派兵前往东城门和北城门通报消息,属下来报:

“渠帅,将军来了。”

夏侯兰一惊,立刻朝着楼道奔去,恰好在楼梯中间与张旸相遇。

“将军,将军为何来此?”

张旸长叹一声,摆手急切说道:

“此事稍后再谈。汝手下还剩多少人?城外敌军大致情况如何?”

夏侯兰见张旸神色焦急,不敢耽搁,连忙回禀:

“城上尚有四千精卒,加上一千辅兵,共计五千人。城外郭典率骑兵奔赴北城门,留下的步卒至少万余人。”

听闻此言,张旸眉头紧锁,面色阴沉不定。

但仅仅片刻,他便伸手拍了拍夏侯兰的护肩,郑重说道:

“去将城头上的将士都唤下来,随我出城。”

夏侯兰大惑不解,正欲劝阻,却被张旸抬手制止。

“不必多言,此刻没时间解释了,速速执行军令。”

夏侯兰见张旸神色坚定,只得点头应下,转身冲回城上,召集将士。

一队队将士沿着城楼而下,片刻间,便在南门集结完毕。

张旸屹立于城门口,高举长戟,大声喊道:

“城北当下危急,需我军从南面击破汉军,直捣郭典后路。尔等可敢随我一同前往?”

“有何不敢?我等愿往……”

“杀汉军……”

“擒郭典……”

众将士齐声高呼,声震四野。

-----------------

廮陶南城门轰然洞开,张旸一马当先,身后五千黄巾卒如决堤之水,汹涌而出,大喊着奋勇向前。

陡坡之下,一群汉军正扯着嗓子鼓噪,身上缚着树枝、稻草人,装神弄鬼,妄图虚张声势。

怎奈,当黄巾众士卒从坡上迅猛冲下,越跑越快,那势头仿若山崩地裂,汉军顿时吓得大惊失色。

不少人慌了神,想要逃窜,却被稻草、树枝所绊,不是摔倒在地,便是脚步踉跄,难以迈开步子。

张旸手持长戟,自坡顶一跃而下,恰似猛虎入了鸡群,往来冲突,尽情砍杀,一时间,汉军阵脚大乱。

对汉军而言,这变故不啻于晴天霹雳。

事先,无人告知他们黄巾会出城迎战,就连领军校尉也未曾料到,城中黄巾竟有这般胆量,且如此悍勇。

待校尉回过神来,欲整顿兵马迎敌,那五千人的队伍已然被冲得七零八落。

校尉纵声呼喊,声嘶力竭,却难以将兵卒重新聚集起来。

反倒是被那些急于逃命的下属拉扯住,苦苦劝道:

“大人,快逃吧!黄巾已然冲过来了,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啊!”

校尉怒目圆睁,欲斥责下属,恰在此时,身后喊杀声骤起:

“快来,这边还有汉军!”

校尉吓得肝胆俱裂,一把推开下属,仓皇而逃。

原来,张旸这般驱赶汉军散兵,正是有意为之,让他们挡在前方。

如此一来,即便郭典率领骑兵追上来,欲要调头冲锋,也会被这群散兵所阻。

除非郭典狠下心来,对自己的手下痛下杀手,否则就只能与黄巾军展开肉搏战。

骑兵一旦第一轮冲锋无法发力,威力便会大打折扣。

奔逃两刻钟后,张旸终于率兵赶至城北。

此时,郭典方才察觉异样,却已然来不及了。

看着狼狈逃回的下属,以及他们身后横冲直撞的追兵,郭典怒不可遏,大声咆哮道:

“废物!一群废物!五千精卒竟被打成这般模样!”

随即,他猛地一挥马鞭,高声下令:

“亲卫队听令,率领余下两千骑兵,随我冲锋!”

亲卫队迅速为郭典传令,两千多骑兵旋即调转马头,向后集结。

原本,郭典还打算等逃兵归队后再发起冲锋。

然而,转瞬之间,他便发现逃兵身后的追兵愈发迅猛,眼瞅着就要撵上了。

刹那间,郭典明白了追兵的意图。

他双眼圆睁,目眦欲裂,高声嘶吼:

“全军出击!传令沿途散兵,即刻调转方向,杀向蛾贼!”

言罢,他一马当先,紧握长枪,向着黄巾军迅猛冲去。

那些散兵只顾着逃命,哪里还顾得上什么呼喊声。

待骑兵冲到跟前,方才反应过来,却已然为时已晚。

多数汉卒被飞驰的战马踩踏而死,惨不忍睹。

然后转瞬之间,便轮到张旸应对了。

他实在未曾料到,郭典竟如此心狠手辣,全然不顾手下性命。

眼见骑兵汹涌冲来,张旸一把夺过亲卫手中的盾牌,站到阵前,声若洪钟般大吼:

“列阵!列阵!弓弩手速射,顶住骑兵!”

话音刚落,亲卫队迅速列好阵势,弓弩手百箭齐发,加上夏侯兰麾下的弓弩手一起,接连两轮箭雨射向敌阵。

郭典的精锐骑兵阵列虽有所损伤,却未伤筋动骨。

紧接着,千余战马如闪电般冲入黄巾兵阵中,肆意践踏,收割着生命。

在骑兵的猛烈冲击下,除了张旸的亲卫队勉强抵住第一轮攻击,其余黄巾军皆被杀得大败。

张旸举目四望,只见己方站立的手下已寥寥无几。

但他依旧奋力呼喊,试图尽可能多地聚拢被冲散的下属。

然而,呼喊声并未唤来多少手下,却引来了折返的汉军骑兵。

张旸赶忙再次列阵,可这一次,他的亲卫队已无力承受。

第二轮冲锋之下,多数亲卫双臂颤抖,难以稳稳控制盾牌,被骑兵连人带盾撞飞出去。

眼见局势危急,张旸果断弃下盾牌,大步追上一名落后的骑兵,长戟一挥,将其刺死,顺势翻身上马。

随后,他回首大声疾呼:

“所有人速往城北,告知赵云渠帅,令其领兵前往城东整队,莫要再管廮陶城,尽快向大陆泽撤离!”

言罢,他用戟猛击马臀,冲入敌阵,沿途砍杀汉军骑兵。

夏侯兰率着残军听闻命令,强撑着起身,跌跌撞撞地朝着仍在厮杀的城北奔去。

好在城战中汉军多未骑马,夏侯兰瞅准时机,就带着这群人从汉军背后捅了进去。

他们一路拼杀,边战边撤,竟硬生生打乱了汉军的冲锋节奏。

来到城下,夏侯兰高举张旸的军旗,大声呼喊:

“黄天在上,将军有令,命赵云渠帅前往城东统军,弃城往南,向大陆泽进发!”

连喊六遍之后,城头传来回应,紧接着,箭簇离弦之声响起。

“我乃赵云,夏侯兰,将军何在?”

亲卫队列阵举盾,咬牙抵挡着汉卒的刺砍,待箭雨落下,暂时逼退汉卒,夏侯兰这才抽空答道:

“将军夺马冲杀而去,不知去向。”

赵云听闻此言,顿时怒发冲冠,猛击墙垛,对手下高声喊道:

“全军随我出城,给汉军点颜色瞧瞧!救出兄弟们后,夺马前往城东!”

手下们齐声高呼:

“出城!出城!”

城北楼下,一群乱民正前赴后继地试图冲上城楼。

谁料,城楼上突然涌出一群身披坚甲的大汉。

赵云一马当先,身上坚甲碰撞,发出清脆声响,恰似爆竹炸裂。

他手中长枪如龙,直刺正在攻打城门的辅兵与乱民群中,用力一摆,瞬间清出一片空地。

一时间,更多人冲向这片缺口,硬生生将腹背受敌的困境打破。

赵云冲出人群,挑开拒马,高声呼喊:

“开城门!杀汉军!救出城外兄弟们!直接夺马往东走!”

辅兵们听到命令,迅速打开城门,反身杀了出去。

他们这一出城,汉军猝不及防,还未及反应,便被乱枪刺死。

随后,这群人朝着汉军聚集最多的地方掩杀过去。

这在战场上辨别敌军主力的方法果然奏效。

赵云紧随辅兵之后,杀退汉军,还真成功救下了夏侯兰。

只是此时,残军仅剩下百余精卒还活着。

但无暇伤感,赵云带着他们即刻突围。

由于赵云并无恋战之意,带着手下径直杀开一条血路。

待汉军回过神来,为时已晚,他们已成功抢到马匹,迅速逃离,根本不给汉军再次包围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