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算命

“帮什么忙?”

柳宁在冯春的注视下不自然的撩了撩头发,有些羞赧地开口。

“天太热了,我想学你上次那样把头扎起来,可是总是弄不成。”

冯春自然没意见,不过手头没什么趁手的工具,正思考的时候,柳宁却从包里掏出一支铅笔。

她眼睛里都是希冀,“这个,能行吗?”

“行啊!”冯春接过铅笔,总觉得姑娘肯定有什么小心思自己没猜透。

不过他也不问,只是照例凑到柳宁身前,伸手把少女深栗色的发丝收拢起来。

柔软的发丝服帖的躺在手中,随着冯春的动作一点点盘起。

从远处看,双手绕后的冯春好像就在环抱着柳宁。

柳宁这一次比上次放松多了,站在冯春的影子里,她抬眼偷偷看着冯春的喉结。

“好了!”冯春小心翼翼地把铅笔插好,一个发髻顺利完成。

自行车缓缓移动,柳宁笑着跳上了车,侧坐在车座上,她的右手自然而然地搭在了冯春的腰际。

隔着衬衫,冯春只觉得有个温凉的小手抚在自己腰上,在渐渐热起来的天里让人精神一振。

自行车加速前进,从正觉寺向西,然后再沿着颐和园门前一路南下,到蓝靛厂附近在转而向西,过了长春桥,终于到了西顶庙会附近。

所谓西顶庙会,自然是依西顶庙而来。

清末时燕京城里城外娘娘庙多如牛毛,比较出名的是“三山五顶娘娘庙”。

“三山”即平谷丫髻山、门头沟妙峰山、石景山天台山。

五顶包括西顶、北顶、东顶、中顶和南顶,五顶庙供奉的都是碧霞元君,传说东岳泰山大帝之女,也是泰山神。

所以在京西一带,人们最热衷的除了去京西妙峰山“拴娃娃”,另外就是来西顶庙求子。

西顶庙会也因此应运而生,每年四月初一到十五,连开半月。

当然,如今的西顶庙会比起当年已经规模缩小了很多,更是无法跟妙峰山相比。

不过对于这个时代的青年男女来说,依旧不失为一个游逛的好去处。

俩人过了长春桥,道路两边摆摊的人群就陆续多起来,大多都是在地上铺个席子,摆上各式物件在卖,有的也从树上拉起绳子来,挂着展示,越往里走,吆喝声、叫卖声不绝于耳,偶尔也有推搡叫骂的,很快就会围上一大圈人围观。

冯春和柳宁推着车子走在集市里漫步,柳宁四下里瞅了半天,叹气道,“天太热了,都没有卖糖葫芦的了。”

冯春指指不远处一个小摊。

“好像有卖京糕的。”

柳宁的眼睛顿时又亮起来。

京糕就是山楂糕,对于喜欢酸甜口感的柳宁来说,自然不容错过。

京糕摊子上支着一个小桌,上面摆着一碗碗的京糕,面上有一层白,还撒着零星的几个桂花。

柳宁脚步轻快地走到前面,走到摊前,伏下身子,“京糕怎么卖呀?”

“一毛!”摊主扇着蒲扇,挥舞着驱赶偶尔飞来的飞虫。

“那我要一碗!”柳宁从兜里摸出一毛钱递过。

老板麻利地从旁边笸箩里端出一个粗瓷碗递过,“有饭盒您盛走,没饭盒旁边有勺,吃完把碗还我,对了,压一毛钱。”

柳宁只好又掏一毛,俩人推着车子凑到一旁树荫下。

碗里的京糕做得稀一些,捧在手里还微微颤动,柳宁拿着勺子挖了一勺,先递到冯春面前。

“尝尝?”

冯春不怎么爱吃酸甜口,不过此刻看着少女俏脸带红望着自己,哪里舍得拒绝。

一嘴含住勺子,把上面的京糕抿进嘴里,山楂糕酸甜的味道顿时在口中泛滥。

老板竟然不太黑心,至少山楂糕里给的糖不算太少。

冯春眼睛一亮,对着柳宁笑道,“味道挺好。”

柳宁闻言,笑得眉眼弯弯,迫不及待地又挖了一勺,也学着冯春的样子,一下子都送进嘴里。

不知是不是是酸甜的京糕惹人喜爱,柳宁吃得特别高兴,一碗京糕,冯春尝了两口,余下的就都进了她的肚子。

一碗吃完,少女的红唇愈加明艳,冯春眼看柳宁的嘴角还沾着些许京糕,便伸手抿了一下,顺势塞进自己嘴里。

柳宁呆住了,“你,你干嘛呀?”

冯春俏皮道,“我呀,吃狗剩!”

这话顿时换来柳宁一顿粉拳。

把这一碗一勺放回去,拿回一毛钱,俩人并排朝前走,到了西顶庙前,冯春扭头看柳宁。

“你快考试了,不进去拜拜吗?”

柳宁好奇地点点头。

锁了车子,俩人迈步走进西顶庙,进庙并不要钱,唯独卖香火。

这个西顶庙最早是明万历年修建,旧名“护国洪慈宫”,正殿供奉的是碧霞元君,偏殿则是配祀东岳大帝和斗姥。

冯春请了三炷香,又给柳宁请了三柱,俩人对着碧霞元君拜了拜,把香火插在香炉里。

出了门,柳宁悄声问道,“你许的什么愿?”

“笨!”冯春敲了敲她的头,“这个可不能说,等许的愿实现了才能说的。”

“哦……”柳宁皱起小脸,撇撇嘴,闷闷没说话。

出了庙,俩人继续朝前走,路过一个修车摊,冯春停住。

“能打气吗?”

摊主看起来黑黑瘦瘦,此时头上顶着一个草帽,斜倚在后面的树上,似乎懒得搭话,只是指指一旁的牌子。

上面写着打气一分,补胎两毛。

冯春往木盒里丢下一分钱,伸手捞过打气筒,随便给两个轮打了点气,一边打他一边用余光观察这个摊主。

打完气,他丢下一句谢谢,带着柳宁推车离开。

一路聊着天逛到庙会的长街尽头,太阳还没爬上天顶。

柳宁似乎意犹未尽,往回走的时候,她忽然看到街角的树下有个摆着八卦图的摊子。

“有算命的!”她扭过脸来娇笑,“要不要去算算?”

冯春自无不可。

俩人来到摊前,对面是一个头发灰白的老头,穿着洗得发白的老式单衣,却带着墨镜。

“两位想算什么?因缘、财运、流年?”

柳宁抢先说道,“算算因缘。”

老头微微点头,又看向冯春,“你呢?”

冯春看着柳宁希冀的眼神,笑笑,“一样吧。”

“卦资两毛。”

冯春从兜里掏出四毛钱递过,老头摇摇头,“钱能通神,你们各掏各的。”

俩人交了钱,老头指指冯春,“先接的你的钱,先给你算,你是写生辰八字,还是摸手看相?”

冯春伸出左手。

老头叮嘱,“低一些。”

如是看了半分钟,老头摘下眼镜,抬起浑浊的眼睛看看冯春,长叹一声。

“孽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