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归旧山
[题解]
此诗见于《文苑英华》卷一百六十,宋本李白集不载。胡注编在“附录”卷,王注编在“诗文拾遗”卷。曰“归旧山”,则此前当有出山之事。旧山,应指在故里隐处读书时的山居。陈广福曰:“旧山就是大匡山,因为当时当地称匡山为旧山。现存的《敕赐中和大明寺住持记》宋碑中就明显地载道:‘太白旧山大明寺,靠戴天之山’(纬按,此处引录碑文不甚准确,宜参看本卷《别匡山》诗‘义释’所录碑文),也就是匡山。”(《李白蜀中诗掇述》,载李白研究学会编《李白研究论丛》)杜甫《不见》诗云:“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未洗染尘缨,归来芳草平①。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②。地冷叶先尽,谷寒云不行。嫩篁侵舍密,古树倒江横。白犬离村吠,苍苔上壁生。穿厨孤雉过,临屋旧猿鸣。木落禽巢在,篱疏兽路成。拂床苍鼠走,倒箧素鱼惊。洗砚修良策,敲松拟素贞③。此时重一去,去合到三清。
[句笺]
①芳草平,陈广福曰:“实指也是匡山。因‘平’与‘坪’相通,所以在《敕赐中和大明寺住持记》中载李白‘后于此山读书,于乔松滴翠之平,有十载’。很显然,这其中的‘平’字,就是匡山的代名词。”
②雪峰晴,李白故里地处川西,望中可见雪山。
③“敲松”句,以松树拟人不染尘俗的品格,并有自励之意。
[义释]
诗应作于诗人青年时代在蜀中游历干谒归来后,可与本卷《春感》诗互参。青年李白既有用世热情,又深受道家思想影响,两者交互为用,此消彼长。诗中“洗砚”二句即是这种思想状况的反映,上句犹作用世的准备,下句却有贞节自守、不从流俗的打算,篇末更发为游仙之想,印证了其“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感兴六首》)的自道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