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感诗
[题解]
此诗见于《唐诗纪事》卷十八引杨天惠《彰明逸事》:“太白从(赵蕤)学岁馀,去游成都,赋《春感》诗云:‘茫茫南与北……’益州刺史苏颋见而奇之。”
胡注编在“附录”卷,王注编在“诗文拾遗”卷。
茫茫南与北,道直事难谐。榆荚钱生树,杨花玉糁街。尘萦游子面,蝶弄美人钗。却忆青山上,云门掩竹斋。
[义释]
刘友竹认为李白是在谒见李邕而受到冷遇后,又往成都谒见益州刺史苏颋,并赋《春感》诗,“因所求未达,心绪不佳”(见《李白与李邕关系考》,载《中国李白研究》1990年集·上)。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曰:“前礼部尚书苏公出为益州长史,白于路中投刺,待以布衣之礼。因谓群寮曰:‘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虽风力未成,且见专车之骨,若广之以学,可以相如比肩也。’”陈钧谓苏颋于开元九年春入蜀,李白谒见苏颋即在其时,又云:“李白投献给苏颋的,主要是以《大猎赋》为代表的赋作,还有以《春感》为代表的诗作,很可能是即兴应景之作。”(《李白谒见苏颋年代考辨》,载《中国李白研究》1990年集·上)纬按,《春感》诗固与谒见苏颋事有关,然详诗意,似作于事后。盖青年李白虽获苏颋鼓励,但干谒毕竟无成,而况此前又有谒见渝州刺史李邕未果之事(参见本卷《上李邕》),故有“道直事难谐”之叹,且遵苏颋教诲,作归山掩门读书计。
明·杨慎《升庵集》数次提及苏颋荐举李白之事,如卷五十六“太白怀乡句”条:“苏颋《荐西蜀人才疏》云:‘赵蕤术数,李白文章。’”林大志谓:“苏颋曾两度入蜀。其具体时间,当前研究界多认为一在开元九年春至开元十年秋,一在开元十一年秋至十二年夏。开元九年苏颋初入蜀,李白即投刺干谒。二人一见,颇感相契,苏颋对其天资、文才深为嘉许。……苏颋上疏的具体时间现已难确考。窃以为或在其第二次入蜀之后,即开元十一年秋之后。”(《李白自比相如及其与苏颋之关系》,载《中国李白研究》2009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