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奸商

人群中间,站着一个穿着朴素的青年,浓眉大眼,国字脸,30岁左右。

从外貌看,他给人一种朴实憨厚的感觉。

他身前的地上,铺着一个白色的化肥袋子,袋子上放着十几个老物件,有布满灰尘的瓷碗,有脏兮兮的花瓶,有木制的佛像。

此刻,他手里拿着几个银圆,正与三奶奶说话,“这银圆不是纯银子做的,而是银子掺铜造出来的,卖不了几个钱。不过,既然你送来了,我不能让你空着手离开,每个银圆我给你一块钱。”

三奶奶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行行。”

银圆在她家放了几十年,不能吃,不能喝,啥用也没有,还不如换几块钱买肉吃。

徐金柱看到此人,紧咬牙齿,想咬他几口,以解心头之恨。

严格说来,他只见过此人一面,做过一次生意,可是,徐金柱记了他一辈子。

此人是个奸商,走街串巷收购各种老物件。

上一世,徐金柱为了凑钱给儿子们结婚,变卖家里的物品。

恰好此人来村里收购老物件,徐金柱拿出20个银圆,此人以每个一块钱的价格,全部买走。

他还看上徐金柱家两把官帽椅子,出价500块。

徐金柱没同意,自己说了个价格,3000快。

这两把椅子是他家祖上传下来的,据说来自明代。

徐金柱不懂两把椅子具体值多少钱,但是,因为椅子有200多年历史,他狮子大开口,报出3000块的高价,此人说了椅子的一些缺点,往下砍价,最终,以2300块的价格成交。

当时,徐金柱觉得自己赚了。

后来,他去南方打工,那边兴起收藏热,老物件变成了老宝贝,就连夜壶也价值百元。

徐金柱在朋友的影响下,也研究起古玩。

他了解了银圆的价值,比如大清宣三银圆,收藏价值高,价格高,单个银圆买到30元。如果再过30年,一枚银圆价值百万。

徐金柱卖给奸商的银圆,有大清宣三,也有袁大头,按照单个银圆30元计算,20个银圆总价600元,可奸商给徐金柱的价格,只有20元。

徐金柱气得拍大腿,因为此事,徐金柱把奸商死死记在脑子里。

30年后,他看到一篇新闻报道,两把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拍卖出1850万港币。

他仔细看椅子的图片,发现正是他家那两把椅子。

徐金柱又一次把奸商问候了千万遍。

将心比心,徐金柱能理解商人的做法,低买高卖,赚差价。可是,商人你不能利用信息差,欺骗不明真相的老百姓,不能把别人当傻子欺骗。

那几年,徐金柱也开始倒腾老物件,想把失去的赚回来。

奈何老物件这行当水太深,他没有赚到钱,反而负债几十万,自此一蹶不振,庸庸碌碌一辈子。

重生了,再次见到无良奸商。

徐金柱必须给他狠狠上一课。

“三奶奶,不要卖给他。”徐金柱走进人群,阻止三奶奶卖银圆,他大声说道,“我朋友让我帮他收一些老物件,而且是高价收购。”

“真的?”有人替三奶奶问道。

“三奶奶,你把银圆拿给我,我看下。”徐金柱没有直接从奸商手里抢银圆,让原主三奶奶动手。

三奶奶立刻从奸商手里,拿走银圆,交给徐金柱。

徐金柱仔细观察每个银圆,都是大清宣三。

“三奶奶,这银圆的市场价是20块钱,要是过几年,可以升到30块,再过几年,可以升到几百块,如果你现在卖,我出价10块,你卖吗?”徐金柱实话实说,主打一个真诚。

三奶奶眉开眼笑,“我穷得揭不开锅了,都卖给你,不,先卖一个,等我没钱了,再卖一个。”

三奶奶打算分开卖,卖更高的价格。

徐金柱点头,“好,成交。”

“兄弟,当着我的面,抢我的买卖,你欺人太甚。”奸商从随身的包里掏出一把砍刀,气势汹汹。

他心肠狠毒,除了低买高卖,他还抢盗老物件,发现了价值连城的宝贝后,直接偷盗。

他自知干的是天怒人怨的事,怕被人欺负,就常年带着砍刀,一言不合就动刀子。

横的怕不要命的,当他亮出砍刀,很少有人对他对着干,都怕沾上血光之灾。

“干他。”

“在咱村的地盘,胆敢欺负咱们的人,活腻歪了是不?”

几个汉子动手,抢走奸商的砍刀,用棍子打他脑袋。

山村里的村民,彼此之间友好和睦,互帮互助。

如果有外人进村,欺负村民,他们二话不说,直接动手,不让任何一名村民在本村地盘受到欺负。

他们把奸商揍了一顿,奸商衣服上满是鞋印,嘴角带血,眼角肿胀。

“赶紧滚,要不然我砍死你。”村民王永昌用砍刀指着奸商,他脸上有一道长长的疤痕,恐怖、吓人。

徐金柱道,“大昌,你擅长的是杀狼,不是杀人,不要冲动。”

明面上,这话在劝王永昌冷静,实际上,在告诉奸商,我这位兄弟,连狼都敢杀,杀你轻轻松松,就像杀一只鸡。

奸商看向徐金柱,眼神阴险毒辣,又看看周围面色不善的汉子们,他没敢闹事,骑上摩托车,匆匆离开。

乡亲们把徐金柱围住,都想把老物件卖给他。

徐金柱让乡亲们排好队,一个个来。

得益于上一世对老物件的了解,他能辨别一些价值连城的物件,遇到拿捏不准的物件,他给村民两个选择,一是低价卖给他,二继续放在家里,过几年再说。

乡亲们没人把老物件带回家,即便低价,他们也卖掉。

这年头,村民们赚钱的方式主要是种地,以及农闲时,进入太行山打猎,补贴家用。

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家家户户都很穷。

徐金柱给出的价格,比奸商给的价格合理多了,他又是本村人,他们当然相信他,于是,都把老物件卖给他。

一直到天色黑咕隆咚时,还有乡亲来徐金柱家卖老物件。

“爸,你哪个朋友让他帮忙收老物件?”徐卫东从没听老爸说过他有朋友做老物件生意,他想知道到底是怎么个事。

徐卫国心思玲珑,脑瓜子灵,“爸,你的朋友就是你自己吧?”

这个没啥可隐瞒的,徐金柱点头承认。

老大媳妇杜春花满脸担忧之色,“爸,你收来的老东西,万一卖不出去,赔钱了,咋办?”

她担心,徐金柱赔了钱,她就捞不到老公公的钱了。

徐卫国眼珠转了几转,“爸,我马上就要南下了,俗话说穷家富路,出门在外,没有钱寸步难行,你给我100块吧。”

他也担心徐金柱赔钱,想立刻把钱要到手里,落袋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