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火力就是真理

真理永远在大炮的射程之内。

这趟远洋之旅,他朱祁钰可不是奔着散播欢乐散播爱的。

碰上那些洋夷,讲的听的那就讲,讲不听的那就轰了再讲,主打的就是一个以德服人!

因此这船队的火力问题,自然是重中之重。

“回陛下,甲板下层左右已经各留了一个炮口,以备不时之需。”

江渊闻言回答道。

此番宝船的制作,他完全按照图纸上来的。

上方甲板上虽然空无一物,但下层左右早已各备了一门炮口,用以御敌。

“一个炮口?放烟花呢?”

朱祁钰闻言撇了撇嘴,表情很是嫌弃。

火力若是不能覆盖,那还谈什么以德服人?

“虽然只有两个炮口,但这毕竟只是小船,尺寸再大些的副船上,足足配备了六门大炮。”

“至于主船,则是足足十枚大炮,陛下您看如何?”

江渊有些不解,此前听说这次远洋之行,为的是寻找什么抗寒抗旱的作物。

可寻找农作物,要那么多大炮做什么?

“不够,远远不够!”

“虽然是小船,但这船身两侧,各放五门大炮是绰绰有余!”

“这样吧,你命工匠将船身改造,上层摆放十门大炮,下层除去水师休息的舱位之外,其余全部用作存放炮弹。”

朱祁钰说着,接过了江渊手中的造船图纸,将改造炮口的方位一一标出。

“这...”

江渊见状面露难色。

“怎么了?有什么问题嘛?”

朱祁钰见状问道。

“回陛下,这红夷大炮虽然体积不大,但一个个的奇重无比,便是一尊,也有三千斤左右。”

“若是架设十门,虽然位子倒是足够,可这分量,再加上水师人员,以及随船携带的口粮,那别说远渡重洋,怕是这船刚下水,就得沉了去。”

江渊解释道。

作为工部的尚书,对于一手督造的红夷大炮,他自然再了解不过。

那玩意虽然威力惊人,但同时也相当笨重。

战场之上,即便有着车轮的辅助,可要想移动那红夷大炮,也得足足三名壮汉合力。

这么沉的东西,一口气给船上装上十门,那这船不沉了才怪了。

“船吃水多少载重多少,咱们更改不了,但红夷大炮上,难道就不能动动文章了嘛?”

朱祁钰眉毛一挑,增设大炮这可不是他突发奇想。

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海权争霸时代中,船只的吨位,大炮的数量,往往就是决胜的关键因素。

红夷大炮这玩意,设计之初便是作为陆战重器,对于船只而言,重量确实有些超标。

但他可没说非得原封不动的,把这死沉的玩意给搬上船啊。

“还请陛下明示。”

江渊拱手作揖道。

“作为攻城掠地的重火器,对威力的要求极高的红夷大炮选择了更大的口径,同时为了坚固耐用,炮管也铸造的特别厚,再加上炮架车轮,所以这红夷大炮才笨重无比。”

“但水师相遇,轰的是对面的船只,船板不比城墙,所以咱们也不需要那么大的口径!”

朱祁钰淡然一笑,随即开口解释了起来。

江渊,蒋彦二人身为朝廷要员,比起寻常人自然要聪慧的多。

经朱祁钰这么一番点拨,两人立刻会了意。

“陛下的意思是说,咱们可以改造一下红夷大炮?”

江渊两眼放光,一直把心思放在制作宝船上的他,差点忘了自己的老本行。

大炮太重了怕什么?他们工部可不就是解决这些事的嘛!

“没错,陆战之时,两军对垒,你进我退之间,炮阵自然也得跟着一块移动,但船舰之上哪有这么麻烦?直接船动不就结了?”

“所以车轮炮架这些,完全可以舍弃,同时将炮管口径做小,管壁也不用铸的那么厚,如此一来重量不自然就减轻了嘛?”

无论是大明还是西方,在目前这个时间点,大家都还处于木船时代。

而木制船身并没有多坚固,一炮轰过去,威力大了是一发炸沉,威力小点也一样抗不住。

因此在舰炮上过于追求威力,反倒是进了误区。

倒不如减轻大炮的重量,增加大炮的数量。

在绝对的数量面前,甚至精度的问题也会被解决。

别人瞄半天轰一炮,你直接上去十炮连发,谁赢谁输那不是一目了然嘛。

“是啊,只需在炮口下方打造一个底座,便能代替炮架车轮!”

“同时口径减小,发射冲击也会变小,炮膛不易受损之下就不必再做的那么厚,如此一来,这重量的问题,立刻迎刃而解。”

“陛下大才,臣惭愧,作为工部官员,居然未能想到这些,反倒要劳烦陛下指点。”

江渊闻言如醍醐灌顶一般,一下有了头绪。

“江大人过谦了,所谓当局者迷,督造这宝船之事,便已经足够的费心费力,无暇顾及其他也是正常。”

朱祁钰微微一笑,当即宽慰了起了对方。

他之所以懂的多,不过是因为生于后世之中,学的是这些前人积攒下来的智慧。

反倒是江渊这些人,受限于时代局限,却是一点就通,真要说大才,恐怕他们这些人才更担得起。

“陛下放心,臣即刻修改图纸,回头便吩咐工匠改造船身。”

“回头只要等红夷大炮改造完成,便能上船测试。”

江渊激动的说道。

作为前任兵部侍郎,现任工部尚书的他,自然知道这火器的重要性。

若是真能让大明的宝船拥有此等恐怖火力,那再现成祖爷当年的四海臣服,恐怕也不再是什么难事了。

“既如此,那改造红夷大炮的事,不妨就交给我吧。”

一旁的蒋彦开口说道。

眼下海图绘制之事,在朱祁钰的指导之下,已经有了不小的进展。

造船之事,又由江渊一手操办。

那改造大炮这件事,当然就得他出马了。

和江大人这个半路出家,从兵部调来工部的不同,他蒋彦那可是地地道道的工部出身。

自幼学习兵器工事的他,论火器制造维修,在工部这一亩三分地里,那可是当仁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