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茧纹上的攻防
- 手术后我成了六边形学霸
- 牙月流空
- 2164字
- 2025-04-07 12:22:28
陆明的笑容不变:“好的创意就该被科技赋能。”他扫过墙上挂着的患者感谢锦旗,“你们靠情怀卖手工产品,我们帮你们做成标准化医疗设备,双赢。”牛皮纸袋里掉出张照片,是几个老人戴着量子护具在养老院做康复训练,背景里的理疗仪正在发出刺目的蓝光。
沈明轩突然指着照片里老人腿上的红肿:“这是传感器压力过载导致的皮下淤血,你们的设备参数根本没经过人体工程学测试。”他调出自己记录的护具使用数据,“我们每个护具都经过三次人工校准,确保穴位压力在 0.8-1.2牛之间,你们的 AI设置直接跳到了 3牛。”
陆明的脸色微变,起身时踢到脚边的艾草篮:“年轻人,市场不相信手工情怀。”他留下张印着“侵权告知函”的文件,“三天内不接受收购,我们就起诉你们抄袭智能护具的外观设计。”
深夜,工作室的灯亮如白昼。林小羽趴在桌上整理客户档案,钢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所有退单的健身馆,都收到了量子健康的免费试用设备。”她翻出张插画,画着街舞少年小凯戴着护具做托马斯全旋,旁边写着:“临哥说护具要跟着气血走,不能硬压穴位。”
许星遥突然从实验室抬头:“他们注册了‘智能中医’的商标,把我们的穴位图和艾草元素全申请了专利。”她调出对方的产品视频,主播戴着护具对着镜头比划:“传统中医太主观,我们的 AI能精准计算每个穴位的最佳刺激强度。”
江临摸着掌心的茧纹,想起陈院长说过的话:“针下得气,如鱼吞钩。”他望向窗外的银杏树,积雪压弯的枝桠在路灯下投出柔和的影子,忽然想起给养老院老人做理疗时,对方掌心的温度曾让僵硬的经络自动舒展。
“把客户的反馈整理成视频。”他翻开手机相册,里面存着张大爷用生姜贴控制手抖、李雪戴着护具赢得比赛的画面,“洛小川,明天直播炒艾草,就拍手工筛选艾绒的过程——机器筛的艾绒有杂质,我们得一粒一粒挑。”
洛小川愣住:“这么费时费力,不怕被笑效率低?”江临摇头:“客户要的不是效率,是知道每片艾草都经过人手的温度。”他指着沈明轩正在改良的护具样品,在足三里穴位置缝了块茧纹形状的软皮,“就像这个触感标识,机器做不出来。”
雪不知何时停了,许星遥突然指着电脑屏幕:“他们的设备在电商平台上架了,评论区有人说‘按完穴位腿麻了三天’。”她调出投诉人的地址,正是上周退单的健身馆教练,“看来激进的参数设置已经出了医疗事故。”
江临摸着档案里那张画着足三里小人的涂鸦,忽然明白危机的核心——不是科技与传统的对抗,而是有没有把人放在技术的中心。他拿起沈明轩做的 3D经络模型,在合谷穴位置贴了张便签:“明天去养老院,让老人们亲自试试,是机器的冰冷数据,还是掌心的温度,更能让他们感到安心。”
寒假第二十三天,“中医护具致人伤残”的热搜登顶时,江临正蹲在养老院的床前给张大爷换药。老人腿上的淤血已经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江临用艾草汁调敷的金黄药膏,散发着淡淡的草木香。
“就是他!把我的腰按坏了!”病房门口突然涌进扛着摄像机的记者,镜头对准江临掌心的茧纹,“知情人爆料,太极立方的护具没有医疗认证,导致多名患者出现神经损伤!”
沈明轩冲进来挡住镜头,眼镜片上全是水雾:“我们有完整的理疗记录,每位患者使用护具前都经过三次人工触诊——”他突然顿住,发现记者胸前的工作牌编号,和量子健康的退货单号完全一致。
洛小川的直播实时转播着现场,弹幕瞬间炸锅:“护具不敢买了”“传统中医就是江湖骗术”。但很快有用户晒出自己的理疗视频:李雪戴着护具在散打比赛中逆转得分,社区王大夫用太极护具治好了多年的老寒腿。“临哥按穴位时会问我有没有酸麻感,机器只会机械震动!”李雪的留言被顶到热评第一。
江临起身时,注意到记者口袋里露出半截护具说明书,封面上印着和量子健康相同的条形码。他指尖轻点对方手腕的阳池穴,对方突然愣住——本该剧烈的心跳渐渐平复,那是长期使用劣质护具导致的植物神经紊乱。
“您的外关穴有淤堵。”江临递出片生姜贴,“量子护具的高频震动正在损伤您的三焦经,要不要试试传统手法?”记者的脸色瞬间发白,他清楚自己最近频繁头痛,正是从戴上测试护具开始的。
许星遥在工作室紧急联系所有客户,忽然发现投诉“致残”的患者,都曾在量子健康的免费体验活动中领取过护具。“他们在用废弃的不合格产品栽赃!”她调出物流记录,“这些护具的传感器参数超标,和我们的正品完全不同。”
话未说完,社区诊所的电话打进来,王大夫的声音带着焦急:“有个老人戴着你们的护具晕倒了!”江临赶到时,发现老人戴的是仿冒品,足三里穴位置的压力垫被换成了金属片,正在摩擦皮肤导致红肿。
“是假货。”他轻轻揭开护具,用薄荷水擦拭老人的小腿,“正品护具的穴位垫是透气棉麻,边缘有茧纹状的防滑纹。”老人渐渐苏醒,摸着江临掌心的茧纹,浑浊的眼睛泛起泪光:“还是你的手让人踏实,那个机器护具,戴着像被绳子捆住了。”
网络舆论开始反转,健身教练小张发了段视频:他蒙眼用太极护具找到学员的足三里,指尖下的跳动感通过镜头清晰可见。“真正的穴位不是数据点,是会随着呼吸变化的活位置!”他掀起袖口,露出和江临相似的茧纹——那是长期练习触诊磨出的老茧。
陆明的办公室里,监控画面里的太极立方工作室亮如白昼。江临正在给投诉的老人做经络检测,沈明轩用 3D模型演示护具的人体工学设计,洛小川举着手机直播艾草包的手工装填过程。最让他震惊的是,电商平台上太极护具的预订单正在疯涨,评论区全是“相信掌心温度”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