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艾草香里的商战

傍晚的本地新闻播了这段视频,主播拿着护具样品提问:“中医理疗能否替代医疗器械?”江临对着镜头摇头:“护具是帮气血开路的拐杖,真正让路通的,是患者对医者的信任。”他身后,沈明轩正在给张大爷调试改良版护腕,传感器藏在绣着内关穴的布片下,不仔细看像朵普通的云纹。

深夜的工作室只剩台灯亮着。林小羽趴在桌上整理客户档案,钢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江临路过时,看见她给每个档案夹都别着银杏叶形状的回形针,其中一份标注“街舞少年小凯”的文件里,夹着张涂鸦——画着个戴护腕的小人,脚下踩着足三里的穴位图,旁边写着:“谢谢临哥,现在能做托马斯全旋了!”

“你什么时候画的?”江临指着档案扉页的插画,那是高三教室的场景:他趴在课桌上给林小羽讲解数学题,草稿纸上偷偷画着足三里的位置。林小羽耳尖发红,迅速合上本子:“只是怕忘记每个患者的故事。”她忽然想起在孤儿院看见的场景,陈院长用红笔在病历上画笑脸,和她此刻的习惯如出一辙。

沈明轩抱着护具模型进来,每个穴位图都用不同颜色标注:“足三里用土黄,对应脾胃;血海用淡红,对应气血。”洛小川凑过去拍照:“学霸你这是把五行理论融进设计了?”沈明轩别过脸:“只是觉得单调。”但江临看见,他给许星遥的那份模型,足三里旁多了片银杏叶暗纹——和她项链上的图案一模一样。

寒假第十天,孤儿院的小虎背着书包冲进工作室,羽绒服口袋里掉出张皱巴巴的纸:“临哥!我在学校给同学按虎口,他说牙不疼了!”纸上画着歪歪扭扭的合谷穴,旁边写着“陈爷爷教的,按到酸就对了”。

江临笑着让他给一位肩颈僵硬的白领阿姨贴穴位贴。小虎学着他的样子,先摸了摸对方的肩井穴:“这儿比胳膊凉!”他撕下生姜贴,对准穴位轻轻按压,阿姨的眉头立刻舒展:“小师傅手法真准!”江临看着小虎掌心刚冒头的小茧,忽然想起自己第一次给陈院长贴膏药的场景——那时他七岁,踮脚够老人的后颈,掌心还没有现在的纹路。

傍晚收到孤儿院的包裹,除了新晒的艾草,还有陈院长用红笔写的便签:“给养老院的护具,针脚要松三分,老人皮肤薄。”江临摸着便签上的墨痕,忽然发现右下角画着个小太极,和沈明轩护具上的暗纹一模一样。

工作室打烊时,洛小川还在直播复盘当日的培训课。镜头扫过墙上的锦旗,新挂上的那面写着“银针化春风”,落款是“启明路 19号健身馆”。江临盯着“启明路”三个字,想起许星遥留下的坐标纸条还在抽屉深处,但此刻更在意的,是小虎正在给沈明轩演示“如何用生姜贴治鼠标手”,洛小川在旁边笑闹着要收徒。

窗外的银杏枝桠在寒风里摇晃,却有几片枯叶始终不肯落下。江临摸着掌心的茧纹,忽然明白:创业的路或许会越走越宽,但最珍贵的,永远是这些带着体温的细节——是手工翻炒的艾草香,是蒙眼触诊时的一声“找到了”,是档案里的小插画,是小虎掌心新长的茧。这些藏在时光里的温度,才是“太极立方”真正的秘方。

寒假第二十天,银杏广场的积雪还未化尽,“太极立方”的玻璃门上就被贴满了竞争对手的广告。江临撕下半张印着“量子健康——AI穴位理疗仪,精准度超越人工”的海报时,指尖触到油墨里暗藏的薄荷味——那是陈院长常用来提神的药方,此刻却混着工业香精的刺鼻气息。

“临哥,健身馆退单了!”洛小川抱着手机从里间冲出来,直播镜头还挂在脖子上,卫衣口袋里露出半截没吃完的艾草饼,“他们说对面新出的护具能连接手机 APP,实时显示穴位压力值,比咱们的手工护具‘科学’十倍。”弹幕里飘着几条刺眼的评论:“传统中医就是安慰剂”“手工护具连个保修卡都没有”。

沈明轩的键盘敲得飞快,屏幕上是量子健康官网的产品介绍:“他们的护具用了纳米级压力传感器,定价只有我们的三分之一。”他推了推滑到鼻尖的眼镜,调出成本分析表,“但传感器的精度误差超过 15%,按这个参数,按错环跳穴的概率高达 27%。”

许星遥抱着拆解的护具样品从实验室出来,发梢沾着艾绒:“我在他们的芯片里发现了……”话到嘴边又咽下,指尖轻轻划过护具内侧的条形码——和她脚踝的纹身相似,却多了串乱码,“总之,他们的技术路线有问题,护具里的加热模块会灼伤皮肤。”

社区诊所的王大夫顶着风雪推门进来,手里攥着张宣传单:“他们给养老院送了免费理疗仪,说能‘三天根治老寒腿’。”老人的棉鞋上沾着化开的雪水,在瓷砖上画出不规则的脚印,“张大爷用了两天,膝盖反而肿得没法走路,舌苔上全是紫斑。”

江临翻开《针灸大成》,指尖停在“膏肓俞穴论”,忽然想起给李雪设计护膝时,曾在足三里穴位置留了两指宽的透气边。他戴上白手套,给王大夫检查膝盖,指腹触到对方髌骨下缘的异常灼热——那是低温烫伤的前兆,和量子护具的加热模块参数完全吻合。

“是急性热灼伤。”他从青瓷罐里取出晒干的薄荷草,用白醋调成糊状敷在患处,“热敷没错,但得按体质辨证。张大爷是湿热型,该用冷敷,他们的 AI程序却统一设置成 45度加热。”薄荷的清凉混着艾草的苦香在诊室弥漫,王大夫的眉头渐渐舒展。

傍晚,工作室迎来不速之客。穿银灰色西装的男人抱着牛皮纸袋站在门口,领口别着枚银杏叶胸针——正是上周在健身馆看见的“量子健康”区域经理。“江先生,我们想谈谈合作。”他掏出的名片上印着“智能医疗事业部总监陆明”,“收购你们的手工护具生产线,我们负责科技升级。”

洛小川刚要开口,江临按住他的肩膀。对方递来的资料里,护具设计图上的足三里穴被改成了传感器核心区,原本的艾草包位置被换成了锂电池。“陆先生对中医穴位很有研究?”他指尖轻点资料上的“专利技术”栏,那里明晃晃印着太极立方的护具外观设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