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转战侧门

三人把摊子摆开,真就有人过来,掏出零票子买粉条。

但同时,大门里也钻出一中年人,过来挥着手臂就吆喝,那神情架势如同一个煞星:

“谁准你们在这乱摆乱卖的!没瞅见么,别的摊全跑了,就你们几个还来!”

孙来鹏在这连摆了两天摊,当然认得出来,这人是氮肥厂专门守前门的,好像姓许。

见这架势,宋爱芙本能地拎起凉粉木桶往后挪了挪。没跟这类人打过交道的她,见此阵势多少有点慌神。

孙来鹏却老成得有点不像二十刚出头的小伙,顺手就从兜里掏出一根烟来:

“哟,许叔呵。我看这几天做的东西还挺受你们厂工人欢迎,这是怎么了,不让摆了呀?”

老许看他一上来就给烟,凶巴巴的语气倒有点儿连贯不下去了。

他伸手接了烟,声音缓和了点:

“小伙子,不是我不叫你们摆,我哪来那个能耐!厂里现在保卫科换了科长,一上来瞅着门口这摊子乱糟糟的,就放了话,一天时间全部撵走!你瞅,不是针对你一个,这不全被撵了么!”

老许边说边指空荡荡的周围。

看来这人本身倒不是什么多难说话的。孙来鹏哦了一声:

“是这么回事?那我可真不知道。”

又问:“那以后工人们岂不是想买点小吃都没个地了?正门不让摆,总还有哪地方能摆的不?”

“除了正大门,侧门、后门都还能摆,那些被赶走的,估计这会都上后门、侧门那去了!”

“那行,我们也不在这摆了,现在就去侧门!”

这事明摆着,新上任的科长要整点动静,正大门肯定是不能呆了。

三人也没磨蹭,立即挑起东西,往侧门转移。

一瞅果然,卖“刮凉粉”的老彭可不就正在摆卖么。另外还有几张半熟的面孔也在,瞄了下,差不多原本在正大门摆卖的小贩全都转移到这来了。

问题是一眼望去,顾客比摊主还少啊!

这大中午的,按说应该是顾客多起来的时间点。

再看那侧门,比正大门要小了很多,就一道生锈的小铁门,通道也就够两个人同时进出而已。

此刻都没见什么人影从里面出来。

不用说,平时工人们进进出出,早就已经习惯了都从正大门通行。

把他们撵到这儿来,人流量不是差一星半点,而是一落千丈。

“要不咱去后门看看,不会也是这个样子吧?”孙来鹏嘀咕道。

“得了,后门我都去看过了,说是后门,经常都锁着,那还不如在侧门这里摆呢!”老彭叹了声气摇头道。

听老彭这样说,孙来鹏知道后门大概是不用去了。

“也没别的好办法了,我们先在这摆着看看吧?”

宋爱芙也看出孙来鹏很烦闷,拉了拉他袖子轻声建议。

“只能这样了!”

三人摆开了摊,站了一会见没啥人,索性找地坐下来继续等。

倒也不是完全没人,等上半个钟头,才有那么一两个顾客过来买点吃的。不说别的,工人们绕到侧门和后门就不方便。

平时他们三个都是摆到下午五点左右就彻底卖光,可以收摊走人了。这次眼看着天都慢慢要黑下来了,粉条总共也才卖了十几碗,凉粉、红薯饼也是一样。

也不能再拖下去了,再晚的话一会路上回家都不方便。

三人一路都很泄气。兴冲冲做出来的小吃,还有大半没卖出去。

这大热天的,收到第二天也是压根吃不了,还必须得今天之内给处理掉。

担子挑到了熊传业家,粉条、凉粉、红薯饼,每样全都拿出来不少给到他们家今晚吃。

余下的一路挑回村里。粉条除了自家爸妈、小妹吃,孙来鹏还特地跑去祖宅那边,送了些给爷爷奶奶、大伯、三叔家,又送了些给茹奶奶、范继宽、铁头家、范民堂家里。

还有孙来鹏那几个光着屁股一块儿长大、关系一直很铁的哥们,每家也都送了。

一圈跑下来,好歹把粉条都送出去了,没直接倒掉。

宋爱芙的凉粉估计也是同样处理,除了刘津门一家自己吃,余下也是送亲戚。

今天的收入就不用说了,三个人全都瞎忙一整天。

更要命的问题在于,至少整个秋雁公社,除了氮肥厂正大门,实在再想不出第二个理想的去处了。

鞭炮厂他不是没去瞅过,人数、消费能力都远不如氮肥厂。

镇上集市是可以去,但距离远不说,而且是三天才有一集。如果选择去那儿摆摊,等于说营业额直接掉到原本的三分之一。

第二天也并不是赶集的日子。三人在回来路上商量过了,还是得继续去氮肥厂侧门呆着。

唯一指望就是,工人们得知摊贩转移到了侧门后,说不定能够渐渐改变习惯,主动跑侧门去买吧。

但这天他们吸取教训,量就减少了许多。

粉条只做了十几二十碗的量,永善、宋爱芙的小吃也同样只做了很少的量,免得卖不出又浪费。

“狗日的保卫科长,正事不干,闲得慌!”

去摆摊的一路上,永善实在气不过,没少骂氮肥厂科长出气。

孙来鹏倒没跟着破口大骂,但他心里也堵得不行。

虽说他从没打算把摆摊当作长久之计,可这毕竟是他积累资金的重要一步。没积到这笔钱出去周转,就是寸步难行,想跑去城里工地联络水泥袋的事情,连个路费、餐费、住店费都成问题,更别说其他的长远计划了。

想想当时几乎零成本的魔芋粉条做出来时,自己多兴奋呐!

开张摆摊第一天就大受欢迎,都让他有些意气风发了。

结果大好势头仅仅才维持了短短的两天,现实就给了他兜头一盆冷水……

三个人里面,似乎最没当回事的就是宋爱芙了。她依旧脚步跟往日一样轻快,时不时侧脸看他。

“大鹏哥,其实也不用太着急上火的。老话怎么说来着,新官上任三把火,依我看,说不定他热情也就一两周,过阵子很快就又恢复正门口能够摆摊了呢,你说是吧?”

“但愿能被你说中就最好了!”孙来鹏应道。

可他清楚,这丫头也就是脸上故作轻松,好让他心情能够开心点罢了。

看她上次急赤白脸地跟他争那几分钱,也不知她有啥十万火急的用钱之处。但能够猜得出来的是,这次突如其来的打击给她带来的失望绝对不小。

说不定这张看起来笑眯眯的俏脸下,藏着比他们俩还要难受的心情呢……

依然是在快接近中午时到达了氮肥厂的侧门。

老彭他们几个小摊主也在。看架势,还没做出几单生意。

摆好摊子,三人等了会儿,侧门的人影依旧是稀稀落落,看不出相比昨天有任何好转的迹象在哪儿。

“哥,照这架势,氮肥厂这地方是没啥好来了,看来真就只能三天去一次赶集那地方摆卖了!”永善已经没啥信心了。

“行吧,这段时间先不来了。暂时也只能那样了!”孙来鹏也决定了。

正说着话,倒是出来一个人。

跟平时那些比较年轻的工人不一样,这次是一个瞅着怎么也有六十多岁的老太,从侧门中慢慢走了出来,手里还拿着两只长方形灰白色的铝饭盒。

老太花白头发梳得很整洁,衣服也是同样的干净体面。孙来鹏看了一眼,估计是已经退休的老职工吧。

看起来,老太似乎并不大高兴。守侧门的门卫脸上堆着笑地冲她打招呼,她却只是闷闷地应了声,眉头都没怎么展开去。

见她出来,七八个摊贩全都齐齐地起身,脖子都拉长了,就盼着她能走向自己的小摊呢!真是活脱脱地诠释了啥叫“僧多粥少”。

最终,老彭成了那个幸运儿。

“给我来两份刮凉粉,一份多点辣,一份不要辣。”老太在老彭的摊前停下来。

“好嘞冯姨!有一阵没见着您老了,今天有空出来了?我给您来满满的两盒!”

老彭可高兴了,接过老太手里铝盒,就开始给她现场做。用一块跟铁筛子似的满是圆孔的金属,往一大块白色固体上刮蹭。

几层刮下来,就是一丝丝的“刮凉粉”。

老太看着他操作,像是临时想起什么来,问老彭:

“对了我问一声,你摆摊久,跟他们都认识。你们这中间,有没有谁是牛塘村来的?”

“牛塘村?”

老彭略想了想,一下记起来了。

停了停手里动作,抬臂就往孙来鹏这边指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