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义”≠“又”

可否寻绎出造成“贾义a”“贾义b”二名舛误的缘由?

不妨一试。

我认为,需从形讹的角度着眼。

先看“贾义a”。

此名,其他脂本均作“贾蔷”。贾蔷和宁国府有着特殊的关系。在书中,有时读者会感觉,他仿佛即是宁国府中人。他和贾蓉经常结伙搭伴地一起出现。因此,贾珍把他放置在“管理”“女戏”的岗位上是合情合理的,也是正确的。第30回“龄官画蔷痴及局外”和第36回“识分定情悟梨香院”,不仅直接展示了贾蔷和龄官(“女戏”之一)在感情上的联系,还间接地肯定了贾蔷“管理”“女戏”的身份。如果“女戏”的“管理”者不是贾蔷,而是变成那个叫贾义的人,势必会切断贾蔷和龄官感情联系的线索。

但是,“蔷”与“义”(“義”)二字,无论在笔画上,还是在字形上,均相差甚远,它们怎么会搅混在一起呢?

不妨仔细看一下其他脂本的原文。“贾义a”二字邻近的上下文是:

因贾蔷管理着文官等十二个女戏并行头等事……(庚辰本、舒本、彼本、蒙本、戚本)

因贾蔷管理着文官等十二个女戏子并行头等事……(梦本)

因贾蔷管理着文官等十二个女戏并行头等事……(杨本)

请注意以上庚辰本、舒本、彼本、蒙本、戚本、梦本等六本引文中紧挨着“蔷”字的那个“又”字。

此字,杨本无。

但此字却为我们提供了解开谜底的钥匙。

“蔷”与“義”二字的笔画、形状固然相去甚远,可是“蔷”字底下那个“又”字却与“义”(“義”的简体)字的笔画、形状极为相近。于是,一眼望去,若看漏了“蔷”字,继而又误认了“又”字,以致“贾蔷又”三个字就变成“贾义”两个字。这应当就是某个粗心的抄手在这个问题上致误的真正缘由。

再说“贾义b”。

“贾义b”,正是“贾义a”的翻版。抄手(无论是皙本的抄手,还是皙本底本的抄手)在“贾义a”身上所犯的错误和在“贾义b”身上所犯的错误,完全是不约而同的。

试查其他脂本,看“贾义b”是怎样的情况。

“贾义b”,梦本无,其他脂本均作“贾珍”。

此人作“贾珍”,洵然是也。

贾珍有着“族长”[3]的地位,有着“将贾菖、贾菱唤来监工”的权力,而那个不知从何处突然冒出来的“贾义”,又有什么资格在贾府、大观园内发号施令呢?

请注意紧挨着“珍”字的,在其他脂本中,仍然是那个“又”字:

因此,贾珍将贾菖、贾菱唤来监工。(庚辰本、杨本、戚本)

因此,贾珍将贾菖、贾菱等唤来监工。(彼本)

因此,贾珍将贾葛、贾菱唤来监工。(蒙本)

因此,贾珍将贾蕌、贾菱唤来监工。(舒本)

因此,将贾菖、贾菱唤来监工。(梦本)

这就告诉我们,“贾义a”与“贾义b”如出一辙,抄手先后对“蔷”“珍”二字视若无睹,继而连续将一个相同的“又”字当成了“义”字,于是“贾义”得以再度现身于大观园。

犯了第一个错误之后,就有了连续犯第二个相同错误的可能。

“贾义”这个奇异的人名,完全是抄手制造出来的。

我做这样的解释,不知读者诸君以为然否?

分析完“贾义”问题,再接着谈与此类似的“袁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