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叔叔们的花招
- 大明:朱元璋假死?那我可登基了
- 一勺榴莲
- 2140字
- 2025-03-21 12:04:02
“陛下,八百里加急,斥候发现河套地区有大量北元余孽聚集,恐将发动大规模南侵之举,晋王殿下特来求援。”
驿卒疾步入殿,单膝跪地,双手将信件高拱于头顶。
奉天殿内,刹那间寂静无声。
又是一份八百里急报,又是北元余孽大量聚集,那岂不是意味着,这次北元残余势力真的有大动作。
常怀恩再次踩着小碎步上前,欲要将急报上呈陛下。
但却又一次被蓝玉拦截,且相较于之前,他这次更干脆,脸上甚至还挂着几分愠怒,“你拿哪儿去?陛下刚才都说了,边关急报,直接交于我等辅政大臣即可,误了大事,你担待得起吗?”
被蓝玉这般训斥,常怀恩敢怒不敢言,低着脑袋,快步退到一边。
不过这次朱允熥没有继续沉默,而是用一副关切的语气道:“朕看诸位爱卿也想了解晋王这封八百里急报,这费嗓子的事情就不劳烦凉国公了,让常怀恩当殿读一遍吧!”
“多谢陛下体恤臣。”
蓝玉面色不变,将急报丢给了再次上前的常怀恩。
“陛下,臣派遣的斥候,在河套地区发现十几波大大小小的北元残余势力,总数或超三万,且根据更深入漠北草原的探子来报,北元各部残余势力交流频繁,恐怕陆续还有更多北元骑兵南下。
为防范来敌,臣已经传讯附近各卫严加防范,加紧训练兵士,以应对来犯之敌。
但,如今恰逢秋收之际,兵士被大量召集,导致军田无人收成。
臣无奈之下,只能招募百姓,自前回被太祖皇帝教训后,臣深受教诲,知晓该如何善待百姓。
粮食收成之事,臣允诺了百姓一定数量的报酬。
但,为应对北方来犯之敌,训练兵士需要钱,战时制作兵器甲胄需要钱,准备战争物资需要钱,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以至于现如今无钱可用。
为此,臣已经将晋王府所有钱财贡献出来,还变卖了不少家产,但依旧杯水车薪。
还请陛下给臣拨点钱,没有援军,臣尚能克服,可若没有足够的钱财支援,臣恐真的无法守住边塞.....”
洋洋洒洒上千字,核心就一个:哭穷,要钱。
朱允熥顿时乐了,他本以为三个塞王中,也就四叔朱棣能跟蓝玉等人打打擂,毕竟这位燕王不止自己厉害,身边还有个能掐会算的妖僧。
相较之下,秦王、晋王这两位段位就要差不少,让他们打仗肯定厉害,但这种勾心斗角明显不在行。
可这封八百里加急,却让他重新认识了朱棡,不但厉害,花活还挺多。
有关宗室供养制度一事,晋王肯定已经获悉,但他什么都不表示,就只是一个劲儿的哭穷要钱。
看起来像什么话都没说,可字里行间却都在说着:高岁禄又如何,本王都攒着以应对突发事件呢,你蓝玉削减本王的岁禄,若是将来突然遇上北元大规模南下,本王连拿出家底应对的能力都没有。
除此之外,朱棡还给自己树立起一个忠君为国,为了戍守边关,能够奉献出一切的伟大形象。
这样的忠臣,削减他的待遇?
那怕是要寒了所有塞王的心,甚至是天下所有为朝廷做事之人的心。
更甚者,搞不好都能离间以蓝玉为首的那群淮西勋贵。
你蓝玉现在这样对付诸位藩王,难保之后不会用同样的手法对付我们。
这一招,目的明确,就是奔着蓝玉来的。
至于北元余孽南下,大概率保真,但这规模吗....嘿嘿。
“也不知道朕的那位二叔又会如何出招。”
朱允熥才刚想到这儿,结果说曹操曹操就到。
不过这次并非八百里加急,而是由一位大汉将军转呈上来的奏折。
“陛下,秦王府刚刚送达的奏报。”
当大汉将军的声音在奉天殿内响起,蓝玉瞬间眉头紧皱,朱棣和朱棡接连出招,已经让他十分头疼,朱樉虽然并没动用八百里加急,但他有预料,应该也是冲着他来的。
而朝臣们则是心头一跳,下意识认为秦王的奏报,也是求援而来,那这次北元残余势力聚集起来发动的攻势,规模得多大啊。
难道说是听闻了太祖和兴宗去世,所以想尝试翻身,再次入主中原?
“陛下。”
这次蓝玉倒是没出手拦截,让常怀恩畅通无阻的将奏报递到了朱允熥手中。
“嗯?”
打开粗略看了眼,朱允熥顿时眉头紧皱,他这一表情变化,可把奉天殿内的朝臣给吓了一跳。
“陛下何故皱眉?”
身为辅政大臣的王钝出声询问。
“秦王的奏报,与另外两位塞王一般,也提及了北元余孽聚集之事。”
朱允熥脸色略显阴沉,一副因北元余孽之事而忧虑的模样。
“既如此,便也算急奏,还请陛下令常公公当庭宣读,好让群臣尽快获悉,能更好的了解整体,商讨出应对之法。”
王钝并未怀疑朱允熥装模作样,而是按照流程提了个建议。
“这.....”
朱允熥微露犹豫之色,目光悄悄的瞥了蓝玉一眼。
“还请陛下令人当庭宣读。”
接收到目光的蓝玉心中颇为满意,顺势微微拱手请旨。
“既如此,那常怀恩,你便将秦王的这份奏报,当庭宣读一遍吧!”
朱允熥一副不情不愿,但又被逼无奈的样子,将信件扔给了自己的大伴。
常怀恩站定龙椅下方,打开信件正对面门,刚看到内容,便被吓了一跳,不过由于纸张遮挡,他这一神情变化,并未被朝臣们察觉。
“陛下,根据斥候来报,凉州卫长城以北,亦不剌山区域,发现数波大规模聚集的北元余孽,今岁南下的规模或远超往年,还望朝廷时刻做好增援的准备.....”
前面都还挺正常,后面就开始不对劲起来了。
甚至在转折的刹那,隆泰帝的这位大伴,宣读声都短暂的变低了片刻。
“太祖皇帝常教导臣,做人需忠君爱国,以德报怨,诸位朝臣虽然上谏削减甚至完全废除本王的岁禄。
但本王依旧会为大明流尽最后一滴血,将北元鞑子挡在塞外,好让诸君在应天府继续享乐。
不过,既然本王都奉献一切来戍守边关,那尔等是否也应该为大明奉献一切,自己上谏,愿零俸禄为官。
如若不然,你们岂不是不忠君爱国,想要当个欺君罔上的谋逆之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