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借壳
- 九零风云:用未来改写现在
- 喃啵菟No.2
- 1212字
- 2025-04-07 12:10:21
1998年3月,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电子屏泛着冷冽的绿光。林安然站在贵宾室的落地窗前,目光锁定在“ST星海冷链”(代码:600732)的K线图上。这家主营冷冻仓储的壳公司,股价已在0.8元的退市边缘横盘月余。
省国资委副主任陈国华摘下老花镜,将审计报告推过红木桌面:“负债率312%,但总股本仅九千万。省里要求半年内完成债务重组。”他话音未落,张慧攥着传真冲进来,呢子大衣沾满外滩的晨雾。
“三家地方农信社突然申报债权!”她将文件拍在桌上,油墨未干的公章旁洇着暗红指印,“平湖信用社的营业执照五年前已注销,这份债权确认书是伪造的。”
林安然端起蓝釉咖啡杯,褐色的液体在杯口晃出涟漪。黄浦江的货轮汽笛声中,她翻转手腕,咖啡泼向K线图,水渍圈住1995年的配股记录:“通知王建国,今晚启动‘破冰计划’。”
深夜的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二十台486电脑主机嗡鸣如蜂巢。王建国敲开加密文件夹,1995年的存货清单如瀑布倾泻——星海冷链上市时的冻鱼库存被拆分为四百批次,单价从5元虚报至28元。
“周氏在债权协议埋了陷阱!”打印机吐出泛黄的补充协议,第三页用蝇头小字注明:“若债务人涉及历史财务造假,担保物处置权自动转移至债权人。”
张慧踹开铁皮柜,拽出捆着海关火漆的旧档案。1995年3月报关单显示,星海冷链进口的“冷冻设备”,实为三十台日本产显像管生产线。“他们用冷链车走私,现在……”她瞳孔骤缩,“冷链车!”
湛江港第三码头,探照灯刺破雨幕。十二辆印着“南极科考”标识的冷藏车轰然发动,车尾冰晶划出银线。海关缉私艇强光扫过时,ST星海突发公告:“发现价值1.8亿元深海生物资产,系原股东遗留未入账资产。”
次日开盘前,《证券日报》头版标题灼目:“安然集团入主,ST星海或成首只家电科技股”。配图中,林安然身后的集装箱门缝里,澳洲龙虾螯钳泛着冷光。
外滩咖啡馆内,两名穿阿玛尼西装的男子低声交谈,腕表鳄鱼纹与周子航如出一辙。林安然驻足观察,大衣口袋里的录音笔悄然运转。
“星海的冷链牌照覆盖长三角六个港口。”陈国华指尖点着航运记录,“三年前招股书里的‘冻鱼损耗’,实际是走私电子元件的掩护。”他压低声音,“当年保荐星海上市的券商老总,上周刚被相关部门约谈。”
深夜的临江机械厂,王建国扯开领口,锁骨疤痕在节能灯下泛红——三年前冰箱厂爆炸案的印记。屏幕跳出星海冷链的资产负债表:“二十亿贷款做成应收账款,实际流向周氏的半导体项目。”
林安然抓起卫星电话:“张慧,联系《经济观察报》,曝光星海冷库的‘核污染鱼’!”雨水顺着防水斗篷滴落,冷藏车侧面的“南极科考”标识被血迹晕染。
ST星海股价暴跌至0.6元时,林安然启动增持。交易大厅电子屏骤红,股价从0.6元飙至9.8元,散户的欢呼震耳欲聋。周子航摔碎红酒杯,手机弹出加密短信:“冷库辐射超标200倍。”
当日晚间,公告栏贴出两份文件:省国资委批复“安然集团置换72%股权”;日本东芝律师函“从未向星海出口电子元件”。林安然烧毁后者,火光映出父亲墓碑上的照片——1993年西湖畔的合影,钢笔刻着“重生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