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神仙要来了

与此同时,一封加急的文书也摆放在了嘉靖面前。

嘉靖皇帝面沉似水,望着书案上的文书呆呆发愣。

一旁,严嵩面带疑惑地望着嘉靖皇帝,希望从嘉靖皇帝的表情里读出些什么来。

过了半晌,嘉靖皇帝微笑道:“严阁老看一看吧,这是一份喜报啊!”一边示意严嵩读一读这一份文书。

“喜报?”严嵩心里疑惑,从嘉靖皇帝的表情来看,这一份绝对不是什么好消息,可若是入场,嘉靖皇帝为什么又说是喜报呢?

严嵩看了一下信封上的字,很熟悉,是胡宗宪的字。

身为胡宗宪的恩师,严嵩对胡宗宪的字自然是认识的,如果这是胡宗宪写来的文书,想必是浙江之事,而浙江的喜报,难不成是与倭寇的战斗又取得了大胜?

严嵩的心里咯噔一下子。

之前自己给胡宗宪的信里写的很明白了,要胡宗宪与民休息,暂时不要妄起刀兵,以胡宗宪的脑子,不会读不懂自己背后的意思,那么这封信又是什么意思?

如今,自己在嘉靖皇帝面前的重要性因为包大农的出现而直线下降,如果东南倭寇又被解决了,皇上是不是还需要自己呢?

严嵩的朝服里面,顿时出了一身透汗。

“严阁老,为什么不打开看呢!”嘉靖皇帝慢悠悠地道。

“是!”严嵩醒过神来,伸手抽出信笺,读了下去。

越读越是心惊啊……

严嵩的眼睛直了,这奉奏章里说的,简直太夸张了。

如果不是嘉靖皇帝亲手将这奏章递给自己,严嵩一定会以为自己拿的是一本神仙传。

什么无数信众追随,包天师坚辞不就,然后被狂热的信众扛了出来放入车中,一路上数天时间除了清水,什么也没吃过。

最夸张的是,当数万信众追随包天师来到宁波大榭岛上的时候,面对数万倭寇,数百艘倭寇舰船的攻击,包天师登坛作法,一时间风云变色,海面上涌起几丈高的巨浪,浪里隐隐约约可见深海龙族游来游去,片刻之间,巨浪将倭寇的船队打翻,无数倭寇落入水中溺死,剩余的倭寇抢滩登陆,却被包天师掏出随身的黄豆来,撒豆成兵,在浙江军民的协力之下,全歼了上岸的倭寇。

胡宗宪在奏折的最后还写到,这一次倭寇遭受了重创,根据事后打听,这些年来纵横东南的有名倭寇全都在这一次遭受了重创,从这次事件之后,浙江境内再也没有出现过大股的倭寇,而胡宗宪已经在十天之内,率兵攻占了倭寇据守多年的双屿港等地,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

“喜报啊,喜报啊!”严嵩嘴里说着喜报,口中却是感觉到了一丝苦涩,手也忍不住颤抖了起来。

挟寇自重,这历来是朝廷里有势力的权臣所常用的招数,对于严嵩来说也不例外。

倭寇不能闹大,但是也不能轻易地就平定下来,不然对于严嵩来说都很不利。

可是如今这一封奏疏,已经彻底打破了朝廷里已经存在多年的平衡。

嘉靖皇帝之所以会需要严嵩,主要是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首先是要严嵩出面干脏活,对付那些不听话的清流,第二是利用严嵩搞钱,满足嘉靖皇帝斋醮玄修的爱好,这第三个嘛,嘉靖皇帝也看得明白,严嵩虽然贪财爱权,做事却是不含糊,东南半壁,若不是有严嵩支持胡宗宪顶着,早已不知道崩坏到什么程度了。

可是如今,包大农搞钱有术,满朝文武得了好处,一个个都是喜笑颜开,没想到如今连东南的倭寇之患也被包悟来解决了。如此一来,嘉靖皇帝还需要我严嵩吗?

所以想到这里,严嵩的手就忍不住颤抖了起来。

而且在严嵩的心里,十分的震惊。

本来,严嵩虽然是靠写青词讨得嘉靖皇帝欢心的,可是在心眼里,严嵩根本就不相信一篇青词就可以打动皇天上帝,更不相信道士可以白日飞升,呼风唤雨,撒豆成兵。

即便是之前嘉靖皇帝最为宠爱的道士陶仲文,也不过是预言了一次宫中的火灾而已。

似这等事,若是严嵩自己来,靠着他安插在宫中的眼线,便是预测十次也准了的。

何况一次小小火灾,又算得了什么?便是真的预测准了,又能如何?

所以,在严嵩看来,这些道士无非是一些江湖骗子而已。

这些年自己口口声声忠君爱国,其实内心里何尝将大明朝放在心上?

将心比心,那些每天以高人自居的道士,十个有九个倒是假的。

坐在大明朝首辅的位置上数十年,严嵩早已经养成了绝不信旁人任何一句言语的习惯。

可是如今,严嵩是真的惊了。

胡宗宪是什么人,他严嵩最清楚,胡宗宪这封信里的意思,他一看也就明白了。

这里面虽然有夸张之词,可大部分还是客观叙述了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

看过之后,严嵩便已经明白,在这件事当中,胡宗宪虽然也是参与其中,却根本就是被迫无奈,更加说不上主动破坏自己的计划。

也就是说,包悟来根本是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登坛作法,呼风唤雨,撒豆成兵,将纵横东南数十年的倭寇一举埋葬在了大海之中。

“皇上,大喜啊,这是我大明朝天大的喜事啊!”严嵩定了定神,赶紧说道。

“是啊,的确是大喜事!”嘉靖皇帝点点头,道:“你还没看完,胡宗宪的奏疏后面写的明白,包天师消灭了倭寇之后,便执意要回京师,沿途之上,跟随在包天师身边的信众甚多!”

嘉靖皇帝伸手又从桌案上拿过几本奏折递给严嵩,道:“严阁老,你看看,这是沿途府县呈上来的奏折,自愿跟随包天师入京的百姓越来越多了,如今包天师一行已经到了河北境内,跟随在他身边的信众已经有数万人了!”

“数万人!”严嵩的心也咯噔一下子,而且,此时此刻,严嵩突然明白嘉靖皇帝为什么看起来不那么高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