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华十分得意地看了一眼胡宗宪。
没错,你胡宗宪是东南柱石,你胡宗宪是有名的能人,而且还是严阁老十分看重的学生。
可是哪有怎么样?我赵文华可是严阁老的干儿子。
你这关系再近近得过我吗?严阁老要除去包悟来,收信人是我赵文华而不是你胡宗宪,这就很可以说明问题了。
现在路我已经摆出来了,就看你胡宗宪怎么走了。
“赵大人,你说的这些事,是不是再考虑考虑?”胡宗宪皱眉道。
“不必考虑了,阁老的信里说的很明白了,我这人是个急性子,看你胡大人一直没动静,只好自己动手,写了封信,详细说了这些日子杭州城所发生的一切,就在刚才,已经叫人八百里加急送到京城去了!”赵文华微微一笑,道。
“什么?”胡宗宪眼珠子都红了!
这简直是背后捅了自己一刀啊!
而且这八百里加急乃是等级最高的加急文书,一旦发出,再难追回。
赵文华的意思很明显了,就是要将自己逼入死角,再也没有摇摆的机会。
自从包悟来来到浙江,赵文华就一直想找机会除去包悟来,但是这里到底是胡宗宪最大,没有胡宗宪的同意,赵文华也不敢乱来,可是这段十日观察下来,赵文华终于发现,胡宗宪其实一直在犹豫。
这是一个不好的信号。
当今皇上之所以离不开严阁老,一来是要靠严阁老敛财,二来是要靠严嵩手下的这些人做事。
而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身处东南的胡宗宪。
如果胡宗宪背叛了严阁老,那么在当今皇上眼里,严阁老的用处就少了一半。
赵文华贪婪无耻,可并不笨。经过几天几夜的冥思苦想,赵文华终于想出了这一条计策,为的就是将胡宗宪逼入绝路,让他再也没有回头的机会。
如今自己的书信已经递上去了,只要这封书信到了京师,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到时候有严阁老居中策应,包悟来必然在劫难逃。
“可是,赵大人,你所说的这些,证据都有所不足啊!”胡宗宪皱眉道。
这一封信若是递到了朝廷,自己作为主政一方的封疆大吏,朝廷必然要行文询问,到时候自己该怎么说?
胡宗宪看了一眼赵文华,暗自摇头。
这等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所有的小聪明全都放在投机专营之上,所有的手段都是毒辣异常。
“我这一封信上去,朝廷必然要行文询问,以下官的意思,胡大人不如现在也赶紧写一封奏表,上报朝廷,如此一来,皇上必然会明断是非!”赵文华步步紧逼,要逼胡宗宪站队。
“赵大人此举,未免有些操之过急吧?现在徐文长和俞大猷两个下落不明,说他们勾结倭寇,只怕难以服众!”胡宗宪犹豫片刻,道:“以本官之见,赵大人还是将那文书追回来比较好!”
“胡大人!”赵文华冷笑了几声,道:“你胡大人的心思,难道我不知道吗?我要提醒胡大人,你能有今天,靠的是谁?和严阁老作对,你有没有这个胆量!你说证据?当年张经抗倭被处死,可有什么证据吗?证据算什么,根本是个屁!”
“你……”
胡宗宪不由得脊梁杆子发麻。
张经当年冤死,他是亲眼所见的。
赵文华说的没错,证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朝廷相信的是什么!
有严阁老在朝中坐镇,再加上浙江的两封八百里加急的公文,要包悟来的脑袋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不知道赵大人需要我做些什么!”半晌之后,胡宗宪闭目叹息,道。
“简单,一来,要胡大人也写一封奏疏,详细写明杭州城里所发生的一切,这些文字笔墨上的事情,胡大人自然心里有数,该怎么写,不用我教!”赵文华见诡计得逞,忍不住得意而笑。
这一回除掉了严阁老的心头大患,又是自己的首功啊!
“这第二嘛,俗话说送佛送到西,杀人需杀彻!若是咱们只递文书去京城,只怕朝廷又要派人来查问,倒是少不得将这包悟来押解到京城里去,这包悟来门下徒孙徐文长和俞大猷两个如今下落不明,据说都勾结了倭寇,到时候若是在路上将人劫了去,那可如何是好?”赵文华眯缝着眼睛慢悠悠地说道。
“那么赵大人的意思是!”胡宗宪浑身冷汗,其实赵文华的意思早就明白了,只是他实在想不到,赵文华的心居然黑到如此地步,若是按照赵文华的思路,包悟来根本就没有一点点生机。
“包悟来昨天晚上妖言惑众,大家都见了,以下官之见,不如就地正法,以正典刑!”赵文华一字一句,字字如刀。
“这个……”
胡宗宪犹豫了,没错,他是严党,也是严阁老的爱徒,可是他扪心自问,自己在浙江,除了贪财好色之外,也为浙江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在抗倭这件事上,更是上对得起朝廷,中对得起良心,下对得起百姓。
可以说,自己除了担了一个名义上的严党身份之外,与严党并无太多的瓜葛。
严阁老也一向了解胡宗宪的为人,那些贪腐之事,向来也不将他包缠进去。
可是今天这事,只要自己答应下来,今生今世,自己就永远与严阁老的命运捆绑在一起了!
如果不答应?
不要说严阁老对自己恩重如山,自己之所以这些年可以在浙江做出些事情来,多亏了严阁老在朝廷里的大力支持。
更何况如今严阁老一手遮天,他的意志根本不是自己所能对抗的。
本来自己还想忙过了这一阵就写一封书信去,详细说说浙江的情况,最好能够居间调和一下。
可哪想到居然又给赵文华这厮抢了先!
一招棋满,满盘皆输啊!
如今自己已然落入了赵文华的陷阱之中,那是进退两难。
“罢了!”胡宗宪绝望了,低头了,在他的心里,一万个不想和包悟来为难,可是他也知道,包悟来这一次,没有死在倭寇手里,也没有死在杭州城的百姓手里,甚至也不是死在自己手里,而是死在了严阁老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