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因果循环

“你们一定很好奇,我为什么突然提起八竿子打不着的晋朝是不是?”包大农满嘴是油,油滴一直滴到袖子里。

“小包先生不必绕圈子,有什么话直说便是!”高拱是个直脾气,最受不了旁人这般说话。

“孺子可教,老头子就差劲了!”包大农哈哈一笑,道:“我是想告诉你们,这大明朝的问题到底出在哪了!”

包大农站起身来,来来回回转了几圈,整理了下思路,这才站定道:“我大明朝太祖皇帝实在是英明神武,虽然起自草莽,文治武功,只怕是出自天授,遍观历朝历代,能白手起家,得国之正者,莫过于太祖!”

这一番话说的朱载后和高拱、张居正三人连连点头。

历史上的皇帝多了去了,可以说是车载斗量。

但若说起得国之光明正大,朱元璋实在是古往今来的第一人。

旁的皇上,要么是沾了祖宗的光,成就了千秋大业,最有名的莫过于秦始皇好汉武帝,这二人虽然都是一时人杰,是中国历史上出了名的明君,可到底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才完成了不世功业。

至于曹魏、晋朝更是身为臣子而以下犯上,落下骂名。

便是宋朝的赵匡胤,那也是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欺负人家孤儿寡母。

唯一能和朱元璋比较一下的,也只有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了。

可即便是刘邦,本来也是秦朝的一个小小亭长,而且家里的条件也还不差。

只有朱元璋,出身极为贫苦,家里父母兄姐,全都饿死,朱元璋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全靠着一双手,开创大明朝的不世基业。

“太祖皇帝龙登九五,可是难能可贵的是,他从未忘记自己的过去,自己的出身,他的心里,时时刻刻记挂着那些受苦受难的百姓!”包大农说到这,忍不住叹了口气。

他说的是真心话。

“太祖皇帝一辈子看过了那些土豪劣绅的嘴脸,最不喜欢读书人,可是要治理天下,又非要用读书人不可,正因为如此,太祖皇帝才设百官如家奴!刚才我是说过了,就不废话了!”

“另外,太祖皇帝遍考故事,深知百姓生活不易,每日里辛苦劳作,不但要交皇粮国税,还要养活诸多官吏军汉,所以大明朝的官俸之所以低到这个地步,那是太祖爷定下的!而且太祖爷还创建了卫所,号称养天下精兵而不费百姓一粒粮食,这其实便是学的古人屯田之策!而且大明朝的卫所制度规定,所有从军之人必须离家五百里之外,这便防止了军地合一,所以大明朝开国以来,绝没有出现过唐末藩镇割据之事。”

“不错!小包先生说的有理!”高拱听到这里,也忍不住有些佩服,收起了对于包大农的轻视之心。

“太祖皇帝恐怕出现权臣,所以撤销了丞相,并且立下规矩,以后大明朝都不许有丞相!所以如今咱们大明朝只有内阁,只有首辅!所以我大明朝开国以来,只有奸臣,而无权臣!便是刘瑾之流,也不过是猖狂一时,难成大器!”

“小包先生所说,真是高论啊!”张居正忍不住点头道。

他本来就是见识极高之人,只是却从未想到此处。

“可是太祖皇帝忽略了一点!这世上,没有几个人可以如他一般!”

包大农说的是实话。

朱元璋为了防止宰相专权,取消了宰相一职,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样一来,虽然加强了皇帝的权力,可是没有了宰相帮忙,皇上便是三头六臂也忙不过来,朱元璋是苦出身,能吃苦,倒还吃得消,可是他的子孙们谁有这般精力和体力来不眠不休的治理国家?

所以到了后世,这喜欢当木匠的有,喜欢当大将军的有,喜欢炼丹吃药的有,甚至到了万历皇帝手里,更是单纯的一个懒字。

“太祖皇帝的卫所制度,虽然斩断了军汉们与地方豪强的联系,却也使得军户们孤苦无依,任人欺凌,到了最后,军户们全都不堪一战,所以大明朝在军事上的威胁,不存在于内部,而存在于外部,诸如倭寇和蒙古人!”

“太祖皇帝看不起读书人,又要用读书人,所以读书人一面要靠着朝廷,一面又要反着朝廷,一旦出现了变故,绝不会忠于朝廷!”

“后来靖难之役后,成祖皇帝鉴于诸王势大,决定削藩,对诸位藩王厚加赏赐,却不许藩王干预政事,只有这样,这些王爷们才会安安心心的享福,没有起兵夺权的想法。所以啊,大明朝的王爷们越来越多,占的田亩越来越多,这些人也不交税!所以天下的好田地,都到了朱家和读书人的手里,那些贫苦百姓们的日子,却是越来越惨了!”

包大农说完了这一篇长篇大论,挠了挠脑袋,皱眉道:“真是奇了怪了,太祖皇帝的每一条,都是为了保护贫苦百姓,可是到了后来,居然吃亏受苦的还是贫苦百姓,真不知道他老人家地下有知,会作何感想!”

说完,包大农转过头来,顿时一愣。

只见高拱、张居正全都张大了嘴巴,一副目瞪口呆的模样。

朱载后却是神情紧张,左右乱看。

“乖乖呦,小包先生,没想到你相当有水平哦!”高拱摇头叹道。

“小包先生,你的胆子也太大了些!”张居正的脸都白了。

包大农说的话,若是落到了锦衣卫的耳朵里,那是足够治罪的了。

“小包先生可莫再说了!”朱载后擦了一把汗。

今天包大农说的话,虽然有些混乱,可是朱载后也是读过书的,尤其是这些年痛苦的成长经历,更是给了他超乎一般皇子的深刻。

包大农所说的话,不是没有道理,有些甚至如同一道闪电划过了他的脑海,可包大农所说的,都是祖宗法度,是认谁也更改不了的。

说读书人是大明朝的蠹虫也还算了,可如今,包大农居然把矛头指向了各位王爷?

这简直是和大明王朝全体作对啊!

就算你包大农说的是实话,是真话!

可因为说真话说实话而死的人还少吗?

这世上最怕认真二字,同样,这世上也最怕认真二字存在,很多人都是因为认真而死。

突然之间,包大农想到了远在边关的徒儿归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