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伦理前提

徐大建原文为发言提纲,2020年1月,作者以此为基础写成本文。——编者注

【提要】 关于创新与伦理的关系,目前国内外的很多文献都是从科技创新会对人类社会产生不利影响的角度来探讨科技创新所应遵循的伦理原则。本文则从创新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角度探讨创新的伦理前提。因此本文主要讨论:(1)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对中国经济具有的重要意义;(2)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伦理条件,即思想言论自由、真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关于创新和伦理的关系,我也看过一些文献,在我看来,目前国内外很多文献都是从科技创新会对人类社会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这个角度来讨论的。

像这样的角度,是不是因为很多发达国家本身创新已经不成问题了,它有很多很多创新,所以它要考虑创新的不利影响,因此要考虑创新应该遵循什么伦理原则?

我是从中国的角度来讲这个问题。我觉得中国的创新还远远不够。虽然自古以来中国有很多创新,但是踏入近现代以来,真正影响世界的创新几乎是没有的。所以,我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对中国来说,第一,创新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第二,中国的创新可能缺乏一些伦理条件。

一、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对中国经济具有的重要意义

第一,创新对中国来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这个重要性一是因为中国本身的可持续性发展,二是因为中国面对相对激烈的竞争。

从中国可持续发展来说,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长已经面临一个转型的问题,自然资源和劳动力枯竭,希望寻找新的资源,试图通过知识和科技的创新来解决这个问题;另一方面,各种传统产业的产能大量过剩,也需要新的产业和产品来摆脱过剩危机。中国特别强调的经济结构转型,无非就是指这个意思。

这个很明显,关键就在于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比方说,现在提倡发展软件产业、动漫产业、游戏产业、电影产业、影像产业、环保节能产品、新能源、新材料,等等。很明显,这些产业都需要创新,这些都是我们发展不够好的。这是第一点。现在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创新,所以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对于中国面临的激烈竞争来说,我们知道,创新对于一个国家的实力是具有根本作用的。在我看来,美国之所以强大,主要在于他们的创新力非常强。面对国际上激烈的竞争,中国的创新力如果不提高的话,是难以与美国竞争的。

在我看来,中国目前的问题在于,仅仅重视创新是不够的,虽然中国现在非常重视创新,但这还是不够的。不够的原因就在于,首先,我们的做法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国家以及各个单位比较重视科技和知识的创新,但相对来说比较忽视制度的创新。其次,有些人觉得搞好科技创新的关键似乎就是重视。但怎么算是重视呢?从表面现象来看,我们现在所谓的重视就是多给钱,加大资金投入。我们现在各种各样的重项课题,学校普遍实行的是经济刺激手段,实际上就是用钱,多投钱就是。

我们国家这两年实际上科研的投入是非常大的,具体比例我没有查过,但我看过一些数据,我们国家近两年科研投入比前几年要大大增长。

资金投入当然是很重要的,但是我认为,实际上我们现在大量的投入跟产出应该是不成比例的,因为你不能不承认,我们现在大量钱投入进去后,它产出的东西,尽管确实有成果,不是说一点没成果,但是很多钱投进去,我看到一些材料,实际上有些是复制,就是重复。有一些虽然表面上看起来确实在理论上有点创新,但是它根本不能解决问题,不管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都有这个问题,产出的不能真正投入应用。

二、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伦理条件

我觉得要搞好创新,要有真正的创新能力,应该明白创新本质无非两个:第一就是要突破原来的理论,否则就谈不上新,要有新问题;第二就是一定要解决问题,这是两个最关键的问题。

从这两个最关键的问题出发,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必要的伦理前提,这些伦理前提在创新能力强的国家已经解决了,他们不会再去讲这个问题,但是在创新能力比较差的地方,确实是存在问题的。比方说新,一定要面临什么问题,然后一定要解放思想,要摆脱思想上的束缚,这一点非常重要。在我看来,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就是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在我们国家,我觉得这一点做得不是太好,这个原因非常复杂,主要不是威权主义比较盛行,或者传统是这样的。比方说,从我们切身能感受到中国的教育体制,我觉得明显存在这个问题。我们中国很有名的科学家钱学森,临死之前也提出来,为什么中国培养不出真正有创新能力的大学问家、科学家?这个问题就涉及教育。

因为中国的教育,实际上从中小学到大学,还是追求绝对真理,教育目标还是追求绝对真理。如果老师用这种东西,那么在很大程度上,我们中小学教育就是背一些绝对真理,理解绝对真理,反复做题,按标准答案,这个是大家都知道的。这个就是典型地表明了一种思想的束缚。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光投入钱,并不能解决创新问题。在我看来,我所接触到的很多大学生,他们很聪明,但是你会发现,他们的思想实际上很僵化,很年轻的时候已经很僵化了。这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言论思想自由,破除绝对真理论,虽然这是一个常识,对于发达国家是一个常识,但是中国是否真正意识到这一点,我很怀疑。

第二,创新要解决问题,它不是做一些表面文章。解决问题也很简单,你真正要解决问题,就需要一种非常实事求是的、真正解决问题的兴趣和态度。或者说,我们做学问就把这个学问当成自己的使命,这个我觉得也是一种伦理的态度。

但是,我们国家目前的成果,很明显,我不说重复吧,不管自然科学,或者社会科学,它脱离实际,实际上你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尤其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确实表面上做出东西,我听自然科学家自己说,他们在实验室做出来的东西实际上并不能解决问题,这个里面可能甚至包括少数一些东西做假。怎么会造成这种情况?原因是,我觉得跟我们现在急功近利的体制有关。很多人做科研,并不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是要么为了理论而理论,不是为了真正解决实际问题,这跟前面提到的追求绝对真理有关;要么纯粹为了评奖、评职称,为了个人的一些物质利益。这个就是第二方面的前提,需要一种真诚的态度。

第三,中国由于进入市场经济比较晚,原来是计划经济,所以目前整个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不是很完善。我们知道,知识产权跟市场经济紧密相关,你不搞这个东西,它就不会有这个东西。从企业角度来看,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还是有的,但是不得不承认,我们现在有很多企业不愿意创新。我见过很多老板,他说你要创新的话,你肯定死。因为企业创新要投入钱,但是投入出来以后,往往很快就被人家复制了。这说明,我们的知识产权保护有问题。所以中国的企业宁愿不创新,宁愿去复制。所以第三个前提,对于企业来说,对于商业企业来说,知识产权保护非常非常重要。

我们现在已经取得很大进步,但是还不够。我认为我们国家真正要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上述三个方面很重要:一个是思想言论自由,破除绝对真理观;二是要有一种真诚解决问题的态度;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