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蜀汉战略,第一个十年计划(二)
- 光幕降临,从帮助蜀汉诸葛亮开始
- 寸心之刃
- 2874字
- 2025-06-27 03:20:18
时空群聊(姬玄):嗯!继续:
四、精植:精密种植通过优化播种技术、精准调控种植密度及配套管理,提升粮食产量,可以显著节省种子与劳动力,提升单株生长与群体协调性,增强抗逆性与资源利用效率,实现高产稳产技术突破,综合管理保障高产。具体方法如下:
1,精准播种技术:
(1)单粒/半粒/双粒精量播种:根据品种特性选择播种密度,通过机械精准控制粒数,减少缺苗率,提高出苗整齐度。
(2)密植技术:采用宽窄行种植(如窄行1.71尺、宽行3.4尺),将种植密度提升至每亩5500~6500株,需选用耐密、抗倒品种。
(3)种子处理:
药剂拌种/包衣:防治地下害虫或苗期病害(如辛硫磷、多克福),确保发芽率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浸种催芽:通过温水浸泡或硫酸锌溶液处理,提高发芽速度和整齐度。
2,智能农业技术:
(1)物联网与大数据: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养分,优化灌溉和施肥方案,减少资源浪费。
(2)无人机与卫星导航:进行精准植保、病虫害监测,提升田间管理效率。
3,土壤与品种管理:
(1)土壤改良:增施有机肥(5.17~12.93石/亩),结合深层耕作,改善土壤结构,增强肥力。
(2)良种选择:选用紧凑型、高产抗逆品种,确保杂种优势最大化,生育期与种植环境匹配。
4,水肥与病虫害管理:
(1)精准水肥调控:采用滴灌或喷灌技术,实现“少量多次”施肥,减少氮肥使用。
(2)病虫害防治:结合化控剂(如多效唑)和生物防治,降低化学农药依赖。
时空群聊(诸葛亮):原来如此,亮后面会让人试一下,虽然没有后世的科技,但终归能做的还是要做的,不求达到后世那么恐怖的产量,但凡比现在多出几倍就足以了。
时空群聊(姬玄):这倒是,知识和图片我虽然能提供给你,但毕竟给不了实物,所以很多东西是需要专业的人才去做,只能根据你们当下的情形去做出改变,否则也是无济于事!
时空群聊(诸葛亮):亮知道的,后世毕竟是后世,知识我们能够学习,但还是要结合当前实际去做的,不能乱来,正如小友所说,得培养专业人才。
时空群聊(姬玄):嗯!继续:
五、防灾:防灾减灾是实现粮食稳产增产的“隐形良田”,可以直接减少粮食损失,增强生产韧性,保障粮食安全战略实施,促进增产增收。防灾方法如下:
1.完善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制定并完善农业防灾减灾预案,明确各部门和相关人员的职责,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行动。加强农业气象保障服务,提高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警能力,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农民采取有效措施。建设现代化防洪减灾体系,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大中型灌区建设,提高农田的防洪排涝能力。
2.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农田具有更好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能够有效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完善的灌溉和排水系统可以在干旱和洪涝灾害中发挥重要作用。农田防护林能够有效降低风速,减少风灾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3.提升农业生产抗灾能力:推广应用抗逆丰产优质作物品种,这些品种在面对自然灾害时表现出更强的适应性和抗灾能力。加强田间管理,合理调控肥水,适时晒田和灌溉,提高作物的抗灾能力。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4.加强防灾减灾物资储备和应急调度:建立健全防灾减灾物资储备制度,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供应所需物资。提升应急调度能力,确保物资能够快速调配到受灾地区,保障粮食生产的正常进行。
5.提高粮食收获、晾晒、储存和运输环节的防灾减灾能力:优化粮食收获机械的性能,使其更适应不同的天气和土壤条件。加强粮食晾晒和储存设施的建设,确保粮食在收获后能够及时晾晒和妥善储存。
提升运输环节的防灾减灾能力,合理规划运输路线,确保粮食运输的安全和顺畅。
时空群聊(诸葛亮):每逢天灾,不知有多少百姓一家收成全无,性命不保,饥寒交迫,到最后只能卖儿卖女,易子而食,人间宛如地狱啊!
时空群聊(姬玄):古代确实如此,所以我也希望你以后能建立好粮仓,我认为可以分为三大仓:军仓、民仓、救济仓。然后我再发本《粮仓建造与管理方法》给你。
时空群聊(诸葛亮):书已收到,多谢小友。粮仓的重要性亮也是知道的,孝宣皇帝的常平仓制度也略知一二。
时空群聊(姬玄):嗯!继续:
六、防害:防害工作是保障粮食增产的核心环节,通过科学防治保障粮食安全与农民收益,可以直接提升产量与品质,保障粮食安全与农民收入,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减少环境与资源压力,增强抗灾减灾能力。粮食防害的方法和措施可分为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及环境调控四大类,具体如下:
1,物理防治
(1)密封储藏:使用密封容器或袋子存放粮食,防止害虫侵入。
(2)物理阻隔
细沙压顶:装粮至距缸口10厘米时,用细砂压实粮面。
烟骨压顶:粮面覆盖10厘米厚烟骨并密封。
白灰/草木灰压盖:底部铺2-3厘米厚白灰或碎草秸,粮面再覆盖1-2层白灰。
2,生物防治
(1)天然驱虫剂:花椒/茴香:每50克花椒可防虫200公斤粮食。
中草药:如门苍子、辣蓼草,每1000公斤粮使用3-4公斤。
生物农药:Bt杀虫剂、井冈霉素等。
(2)天敌释放: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
3,化学防治
(1)熏蒸剂:使用磷化氢、溴甲烷等熏蒸剂,需严格控制浓度。
(2)杀虫剂:低氧调杀虫:通过氮气降低氧气浓度致害虫窒息。
(3)保护性熏蒸:谷象需0.12mg/L浓度,烟草螟幼虫0.35mg/L。
4,环境调控
(1)低温储藏:冷藏或冷冻抑制害虫活动。
(2)低氧环境:通过制氮设备维持高氮低氧环境。
注:东汉1厘米等于0.3寸,现代一斤约等于东汉2.24斤,现代一公斤约等于东汉4.48斤,现代一克约等于东汉1.53铢。
时空群聊(诸葛亮):防害确实是个大问题,尤其是蝗灾,那是真可怕,饿死多少百姓!单位换算的话,麻烦小友发本相关书籍给我。
时空群聊(姬玄):蝗灾确实可怕,但古代也可用以下方法防治:
1,生物防治
(1)天敌利用:通过保护鸟类、家禽(如鸡、鸭、鸐鹆)和益虫(如螳螂)来捕食蝗虫,形成自然生态平衡。
(2)植物驱虫:使用艾草、烟草水、辣椒水等天然植物性物质喷洒作物,驱赶或杀死蝗虫。
2,物理防治
(1)火攻法:通过焚烧农田或设置篝火吸引蝗虫,利用其趋光性集中消灭。唐代姚崇设计的“篝火诱杀法”效果显著。
汉代“壕堑掩埋法”结合火攻,先挖坑诱捕再填埋,增强灭虫效率。
(2)人工捕捉:人力围捕蝗虫,尤其在蝗虫低密度时有效。宋代总结出“扑击法”,如用布围、鱼箔等工具围捕。
3,农业预防
(1)土壤改良:通过修建水利、改善土壤结构,减少蝗虫繁殖环境。
(2)种植调整:调整作物种类和种植比例,避免单一作物吸引大量蝗虫;采用轮作、间作防虫。
4,应急措施
(1)直接食用:灾害初期将蝗虫煎炒烹炸后食用,缓解饥荒,但仅限短期应急。
(2)药物防治:使用植物性农药(如嘉草、莽草)或矿物性物质(如硫磺、石灰)喷洒,但效果有限且未普及。
5,综合策略
(1)早期监测与预警:官员通过巡查发现蝗虫迹象后,立即组织人力扑捕或采取火攻。
(2)生态与农业结合:通过垦荒种植抗虫作物(如绿豆),减少蝗虫滋生地。
至于单位换算,我发本《绕不开的计量单位》给你,你有空看一下就行,有不清楚的到时再问!
时空群聊(诸葛亮):书已收到多谢小友,不过亮这边需要一下公务,等下再聊,请小友见谅!
时空群聊(姬玄):没事,丞相先去忙吧,我也去活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