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起个笔名

范老太下意识的接过稿纸,看着题目。

“《棋王》?”

她扫了几行,立刻意识到其中的不凡。

经历了几十年人生风雨,虽然如今家徒四壁,连几本像样的书都没有,但她的学识却并不差,虽然是化学出身,但文学功底还有一些。

以她的水平,自然能感受到这字里行间遣词用句的精炼、形象。

这样的行文水平,哪怕是情情爱爱的一篇通俗作品,也应该能发表出去吧?

她继续往下看去。

三万字的篇幅不算多,四十分钟倏忽而过,范老太放下稿子,长叹一声。

这声音里不知是惊讶、感叹,还是对子孙成才的希冀和欣慰。

能写出这样水平的东西,哪怕再也写不出别的,也足以在文坛留下自己的声音了。

良久,她狐疑地盯着对面没说话的冯春,“你是冯春儿吗?不会是什么人假扮的吧?”

“哈哈!让你发现了!”

冯春洋洋得意,“你孙子早就死啦!我是寄托在他身上的神仙!不过老太婆你放心吧,老子以后养着你,不比你的废物孙子强?”

范老太看着对面手舞足蹈开始表演的冯春,眼角却有些泛红。

她听说过很多一朝开悟,从此人生改变的故事。

但那些都是故事。

如今当这一幕在自己面前上演的时候,她的心里五味杂陈。

她这一生送走了太多人了,父母、丈夫、儿子、儿媳,人生的苦都快让她吃尽,如今风烛残年,老天却给了她这样一份惊喜。

真不知道这是幸运还是不幸。

她吸吸鼻子,收起情绪,冷眼看着对面的大孙子。

“你刚才叫我什么?老太婆?”

“呃……”冯春一时语塞。

“你老实说,这稿子琢磨多久了?”

“也没多久……”

“嗯?”

“不到一个星期。”

“好哇!”

范老太气得站起身来,伸手从瓷瓶里拽出鸡毛掸子抽过去。

“有主意不说是吧?看着你奶奶在这里发电报浪费钱是吧?”

在冯春的棉袄上不轻不重地抽了几下,范老太终于觉得心情舒畅了许多。

掷下鸡毛掸子,她喝了口水。

“既然你愿意写文章,我也不拦你,但有一点。”

“您说?”

“起个笔名。”

“为啥?”

“你还年轻,不明白人心可畏。”

范老太规劝道,“人最怕的就是小有名气,出了点小名,往往荣誉纷至沓来,旁人也另眼相待,你自己很快就会心气漂浮。往来的索求、应酬就能让你再也没有时间进步。

“若是再因为女人砸出去大把的钱财,说不定还能落得人财两空,叫人耻笑。

“所以用笔名写作,小有名气的时候,多数人不知道你,你只管闷声发大财。

“等到有一天你闻名天下,所有人都知道你了,那笔名就是你的真名,叫什么反而无所谓了。”

“有道理!”冯春深以为然。

范老太坐下盘算起来,“我看啊,你从名字里面拆出字来,冯可以改成马,春取三——就叫马三怎么样?”

冯春心想不怎么样,怎么搞出了个叛徒的名字?

他略一思忖,“把我的名字倒过来,就叫春风怎么样?”

“好啊!”

范老太随口说道,“春风若有怜花意,可否许我再少年。”

“错!”冯春纠正,“应该是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满脑子情情爱爱!怎么干大事?”范老太嗤之以鼻。

中午吃过饭,冯春蹬上自行车直奔燕京大学。

跑到袁竞宿舍里还了饭盒,他今天没再去图书馆。

稿子都写完了,眼下正是衣食无着的吃老本阶段,自然是赶紧投稿去。

骑着自己的“猛蹬125”,一路沿着中关村大街朝东南方向前进,饶是冯春体力充沛,依旧足足骑了一个半小时,才终于下了车,揉揉有些酸痛的屁股,仰头看着眼前的灰色楼房。

东四八条52号,《人民文学》杂志社

作为中国文学界当之无愧的顶流,每期发行都能破百万册的文学月刊,这里就是所有作家梦寐以求的顶级平台。

有前世的经验,冯春自然轻车熟路,在门口做了登记,他推着车走进不算大的院落,锁了车,背着包信步走进这幢灰扑扑的小楼。

脚下是灰绿色的水磨石地面,面前是黄绿色的半高油漆围墙乳黄色的门框,他一路走到二楼,眼前的过道陡然狭窄起来。

过道里随处可见贴墙摆放的木桌,上面摞着各式各样的稿纸、清样、以及捆扎码放整齐的新刊。半个楼道满是各种油墨的味道,谈不上多么熏臭,但跟墨香扑鼻也没什么关系。

随手敲敲门,他推开小说编辑室的办公室门,此时里面只有一个青年在整理稿件。

“您好,我是过来投稿的。”

青年转过身,打量了冯春一番,“生面孔,在我们这儿发过稿子吗?”

“没有。”

“其他杂志?”

“也没有。”

“哦……”青年眼神有些失望,不过还是伸手接过冯春递来的稿子。

“这会儿组长他们都去开会了,估计没两个小时回不来,您……”

冯春看看墙上的挂钟,如今已经是快两点半,他要是等上两个小时,等回到家恐怕天都黑透了。

“要不您帮我转交一下吧。”他借了支笔,在稿子头上写下自己的通讯地址,又叮嘱道,“无论能不能成,还麻烦给个回信。”

“一定一定!”青年满口答应,送走了冯春,转头把稿子放在了一旁摞得高高的稿件堆上,又忙起来。

投完稿子,冯春顿觉一身轻松。

回去的路上,他慢悠悠地骑着自行车,思考着接下来的打算。

现如今的稿费他是清楚的,顶了天不过是千字十块,自己一个新人恐怕还拿不到,三万多字的小说,能有个两三百块就不错了。

虽然相对如今三四十块的月工资来说,这也不是一笔小钱,但是要想拿来创业搞钱,那简直是微不足道。

想要凭写小说搞到足够的启动资金,要么写长篇,要么就要短时间写出大量中短篇,去海投给各种杂志,或者干脆专攻故事会路线,写一些奇情故事。

不过故事会路线他短时间内实在没什么兴趣,主要是写这种东西,肯定会导致水平的下滑,而且也难有出头的一天。

迎着渐渐垂落的日光,他笃定了念头:写三部中短篇积累名气,然后就把创作的目标转向长篇,争取今年搞到两千块钱。

除此之外,还要在燕京街面上多看看,寻找一下有没有机会。

此时自行车骑过了什刹海,早春的湖面微波荡漾,看着熟悉的地点,冯春的念头却一下子飞了好远。

也不知道她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