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乱世的乱世【求追求收藏】
- 带着超市回三国,匡扶汉室
- 风流万户侯
- 2354字
- 2025-05-21 08:57:30
“司马家会治理天下,那可太会治理了,天下被他们治理的好得不得了。”
邓健略带嘲笑的说,这次换他愤怒了,面色肉眼可见的开始红温起来。
“丞相您知道吗?由司马家取得天下开始,乱世持续了三百年,大量胡人入侵,百姓民不聊生,被异族当做了两脚羊,整个天下就是人间地狱。”
“丞相你想想,三百年啊,三百年的乱世,这得死上多少人?”
邓健来回踱步,伸手从口袋里掏了掏,只掏出一个空烟盒。
他皱了皱眉,又从柜台拿出一盒“中华”牌香烟,用打火机点上狠狠的猛吸一口。
如果不这样,恐怕他这时候无法冷静下来。
邓健相信,任何一个具有爱国主义的穿越者在面对这件事都无法按耐住吧。
诸葛亮就这样看着一个本来很冷静的人突然失去风度,变得有些急躁,心中也感到一阵沉重。
晋朝统一非但没有停止战乱,还开启了一个比三足鼎立更加混乱的乱世?
既然如此,那晋朝统一的意义何在?
诸葛亮这一生从未见过天下太平,也亲历过亲人失散,背井离乡。
如果后世真的如此混乱,百姓民不聊生,他说什么也要北伐成功!
不为光为了兴复汉室,也为天下苍生。
同时他也看到邓健手中的那个小玩意儿,竟是一按就能点火,十分惊奇。
这个时代点火要不就是用火折子,或者用火石,不仅点火困难还不是每一次都能点着。
如果有了这个小玩意儿,以后烧敌军的粮草,岂不是要简单的多?
不过诸葛亮并非只看见邓健手中的宝物,更是看到了他的内心。
这个来自一千八百年后的年轻人拥有着高尚的品德。
他有仁心、心怀天下苍生,可以为了遭受过苦难的百姓而愤怒。
既然有了这些,那是不是说明,自己可以说服对方加入大汉,为天下苍生出一份力?
诸葛亮暂时忘却邓健手中的点火之物,将注意力全都集中在邓健的身上。
邓健后面还骂了很多话,教人半懂半不懂。
主要是唾弃司马家老乌龟,民族败类什么的。
一直等邓健冷静下来,诸葛亮才转头看向他说:“邓先生,可以给亮讲讲后世之事吗?司马家到底做了什么为祸天下的事,竟会让你如此愤怒。”
邓健口中吐出浓浓的烟雾,意识到自己有些失礼了,连忙把烟头掐断扔进垃圾桶。
历史上的诸葛亮就是因为身体不太好活活累死了,仅仅活了五十四岁。
可不能因为他吸烟这个恶习,让丞相吸了二手烟。
“抱歉了丞相,我方才失态了,只是这司马家确实不光恶贯满盈,反而荼毒天下,若是司马氏取得政权能够造福天下百姓,后世也不会有这么多人唾弃他们,可司马氏实在太让人失望了。”
邓健重新整理了一下心情,又打开了一个网页,将上面的资料选择性的念出。
“自公元265年司马懿之孙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开始,东吴与西晋便开始了长达十五年的对峙。”
“公元272年,东吴丞相步骘之子西陵督步阐叛晋,陆逊之子镇军大将军陆抗围攻西陵,又击退来援的晋军,成功收复西陵,东吴得以存续全赖此人,陆抗亡后仅六年,晋军便攻入建业。”
诸葛亮眼中流露出赞赏,“陆伯言不愧为天下奇才,还教出这么优秀的儿子,邓先生,你接着说。”
邓健点了点头,不愧是诸葛丞相,对于敌人并不会多加贬损。
“东吴灭亡后,司马炎虽有善政,却也继承了灵帝的卖官鬻爵,生活奢侈无度,且大封宗室,为后续的八王之乱埋下祸根。”
“司马家族的八位封王为了争权夺利,起兵造反,天下又乱了十六年,自此晋国国力受损,百姓流离失所。”
“公元311年,匈奴刘聪派军攻破洛阳,俘晋怀帝,史称“永嘉之乱”。洛阳城被洗劫一空,西晋朝廷名存实亡,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廷,史称东晋。”
听到异族竟是攻入中原挟持天子,夺取了半壁江山,诸葛亮的胸口仿佛遭受了一击重锤。
即便是混乱的诸侯混战时期,各方对于异族的防范和镇压都没有疏忽。
反而是统一天下的晋朝被轻而易举的被攻破都城,这实在是太丢汉人的威严了。
一想到自己北伐失败后,中原的百姓会遭受这样的苦难,诸葛亮面色愈发的凝重。
他怪自己,怪自己为什么没有北伐成功?
或者是北伐之时除掉司马家,即便是大汉不能复兴,曹魏或是东吴统一结果也不会差成这个样子吧?
感受到诸葛亮异样的表情,邓建抿了抿嘴。
“丞相,后面的事情您还要听下去吗?”
诸葛亮点了点头,“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邓先生,你继续说吧,亮也想明白,这天下何时可安,又如何安。”
邓健继续说,包括后面的‘淝水之战’、北魏统一北方、孝文帝改革、侯景之乱等一并讲了。
直到公元589年隋朝建立,隋文帝南下灭陈,结束了三百年的战乱。
听完了邓建所讲的“历史”,诸葛亮久久不能言语。
“虽是胡虏霸占中原,亦不乏有才干的明君明主,天下却最终不能一统,百姓过得实在太苦了。”
诸葛亮轻声叹息,他便是因为战乱的受害者之一。
曹操屠徐州,杀数十万百姓,诸葛家举家迁徙,大哥诸葛瑾逃亡江东,叔叔诸葛玄被杀害……
一切的一切,仿佛就在昨日。
邓健亦是叹气,“各方争来斗去,最终苦的还是老百姓,数千年来,老百姓就没过上几天能吃饱饭的日子,都在为了明天一口饭而奔波。”
邓健记得自己小时候,父亲为了家庭奔波,四十多岁身体便垮了,差点瘫痪在床上。
这还是和平时期,若是战乱的年代,没有医疗条件,不说能不能在站起来,怕是命都要丢了。
因此,邓健一直很珍惜现在的和平,并且厌恶战争。
诸葛亮唏嘘一阵,又想到了什么,“邓先生,既然隋朝能够一统天下,必定有其过人之处,我大汉是否可以借鉴学习呢?”
“这个事情恐怕我得好好想想,毕竟我不是学历史的,又是后世之人,只能根据残存的史料推测,不过我可以替丞相整理一份资料,丞相可以好好研究一下,或许也能总结出适合大汉的治国方针也说不准。”
邓健对此并没有拒绝,只要对老百姓好的,他都愿意去做,甚至无偿。
而且他相信诸葛亮作为高明的政治家,在看过这些资料以后,一定能参悟出好的办法。
毕竟办法总比困难多,只看去不去做。
诸葛亮眼中露出喜色,若是能从这些“历史事件”中汲取经验,或许能够避免这次危机也说不定。
回过神,诸葛亮看着邓健忍不住的问:“邓先生,其实亮还有一个请求,希望先生能为天下苍生暂时留下来,不知先生可否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