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代十国(写给孩子的资治通鉴)
- 肖明明
- 1954字
- 2025-05-16 16:44:11
二 步步谋划,篡唐称帝
洛阳的宫殿完工后,朱全忠立刻催促李晔动身。途中,朱全忠设计换掉了李晔身边所有的人,等李晔到了洛阳,已经彻底失去了自由,他和皇后的一举一动都在朱全忠的监视当中。
当时,李晔有个儿子叫李裕,被封为德王,已经成年,长得一表人才,被朱全忠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一天,朱全忠让大臣崔胤来到自己的府邸,意味深长地说:“崔大人,德王近来深得人心,我觉得他好像要对陛下不利,作为臣子,我们是不是应该提醒陛下,多留意德王的行动呢?”崔胤一听,马上就明白了朱全忠的意思,进宫后对李晔说:“启奏陛下,德王近来与他人来往密切,似乎有觊觎王位之嫌,望陛下明察。臣以为,为绝后患,德王不得不除。”李晔听后,大吃一惊:我虽然还没有立太子,却最中意德王,怎么可能自伤羽翼,杀了他为朱全忠扫清道路呢?李晔连忙说道:“德王一向循规蹈矩,断然不会做出谋逆的事来。没有真凭实据,不可妄断。此事不可再提。”
朱全忠得知李晔不愿意杀德王后,加紧了自己政变的步伐。他知道,要想名正言顺地成为皇帝,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现任皇帝把帝位禅让给他。但是李晔怎么可能乖乖禅让呢?要想实现禅让,就必须找个更听话的人来当皇帝。
公元 904 年,朱全忠令手下夜袭宫城,杀死了李晔,并假传皇太后命令,让年幼的李柷(chù)即位。就这样,年仅十三岁的李柷成了皇帝,即唐昭宣帝。之后,朱全忠杀死了李晔的九个儿子,又害死了不少忠于李柷的大臣,一步步控制了朝廷,只等小皇帝乖乖禅让给他。
一开始,朱全忠把禅让的事交给蒋玄晖和柳燦等人处理。蒋柳二人知道,要想把差事办好,讨得朱全忠的欢心,就得抓紧时间,让禅让仪式尽快举行。但他们也清楚,凡事讲究个名分,定名分必定要有周全的礼仪,所以禅让之事绝不能马虎,万一考虑不周,导致礼仪有失,就会落下口实,被天下人声讨。所以,他们打算遵照先例,按部就班地进行此事。但是,朱全忠非常着急,怀疑他们是在故意拖延时间,不想让禅让的事顺利进行,于是质问他们:“你们这些人要干什么?总是花言巧语,拿些不相干的事来影响我,难道我没有接受九锡之礼,就不能成为天子了吗?”吓得蒋玄晖等人赶紧解释,说这样做是为了让禅位之事合情合理,天下之人心服口服。可是朱全忠哪里顾得上这些,他觉得这些人仍对唐室留有旧情,故意拖延时间,即使他们让李柷表达了禅让的意愿,朱全忠也没有接受。后来,朱全忠干脆杀了蒋玄晖等人。
当时,黄河以北地区只有幽州、沧州没有依附朱全忠,因此朱全忠打算征讨他们来让其他藩镇更加畏惧自己。结果,这两个地方久攻不克,潞州又发生了叛变。朱全忠担心已经归顺于他的藩镇会产生背叛之心,所以打算接受禅让,来震慑朝野内外的各股势力。

▲朱温像
公元 907 年,李柷派御史大夫薛贻矩前去慰问朱全忠,当时薛贻矩请求用臣子的礼节拜见朱全忠,朱全忠假惺惺地拱手回礼,表示自己还不是皇帝。薛贻矩则说:“元帅,您的功绩全在人们的心里,上天已经指示要另立新君,皇上也正要实行舜、禹禅让的事,我怎么敢违抗旨意呢?”说完,薛贻矩便按照拜见皇帝的礼仪对朱全忠行礼,朱全忠一个侧身避开了,表示自己不敢接受。可薛贻矩早已看出,朱全忠不过是做做样子。已经心中有数的薛贻矩回去后对李柷说:“陛下,元帅有意接受禅让,您再次禅让,他就会接受了。”于是李柷颁布诏书,说要在二月将皇位禅位给朱全忠,朱全忠知道后内心狂喜,但嘴上还是推辞着。
二月,李柷派宰相带着百官到朱全忠的住处请他接受皇位,而朱全忠则派使者前往洛阳推辞。此外,朝中大臣和一些地方官员也接连不断地劝朱全忠即位,朱全忠仍旧继续推让。这场你推我让的大戏足足唱了一个多月。三月,李柷让大臣们带着禅位诏书、玉玺、皇帝的车驾仪仗前往大梁,还没到大梁,朱全忠就已经迫不及待地接受官员跪拜,自称“寡人”了。
四月,朱全忠为自己改名“朱晃”,然后身穿衮(gǔn)袍,头戴冠冕,在金祥殿即皇帝位,接受文武百官的叩拜。此外,朱晃还在宫中摆下宴席,招待同宗亲戚喝酒赌博。正在大家喝得兴高采烈,玩得兴致勃勃时,朱全忠的哥哥朱全昱突然把骰子使劲扔到盆中,骰子四散开来。众人都吓了一跳,纷纷望向朱全昱,只见他斜眼瞪着朱全忠,带着醉意大声说道:“朱三,你原本就是一个老百姓,跟着黄巢当……当了盗贼,是大唐天子让你当了四镇节度使,让你有了……有了荣华富贵,可是你呢,却毁了……毁了大唐三百年的基业,自己当了皇帝!你做的是诛灭九族的事,竟然还有脸赌博取乐!”听了哥哥的话,朱全忠脸上一阵青一阵白,宴会不欢而散。
第二天,朱晃命相关官员拜祭天地、宗庙、社稷,宣布更改年号,国号定为“大梁”,史称“后梁”,朱晃就是梁太祖。
尽管朱全忠步步谋划,费尽心机建立了后梁王朝,但却并未统一全国,不少地方仍然使用唐朝年号,一些藩镇仍旧虎视眈眈,时刻准备着推翻后梁取而代之。整个神州大地上,混战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