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邮路生死线(三)

  • 邮路1933
  • 衣山尽
  • 2893字
  • 2025-05-07 10:53:47

暴雨虽短,但好歹给了同学们逃命的时机。大家跌跌撞撞跑到镇上,镇口有兵丁架起拒马,几个背枪的士卒将黑洞洞的枪口指着大伙儿:“什么人?”

看到他手中的火铳,已成惊弓之鸟的学生们头皮都麻了,连话都说不出来。

“不说话就是细作。”拉枪栓的声音响起一片。

“啊!”毛刷女生发出尖叫,指甲深深嵌入周大少左手手背,竟抓出了血痕。周大少疼不可忍,屋漏偏逢连夜雨,另外一个女生也把指甲抓进他的右手背:”东亮,怎么办,怎么办,我不想死。“

此话一出,六神无主的同学都把目光落到周东亮脸上。

原来刚才周大少一直拖着两个女生跑,到现在都还没放手。

再看其他同学,扣子扯掉了,衣服破了,头发和屁股墩上全是稀泥,状若逃荒难民,难怪会被镇里的守军拦住。

刚才如果不是周大少,这支毕业旅行队伍只怕都要被杀死在官道上,无形中,众人都把他当成了主心骨。

看到同学们的目光,周大少心中升起了一股豪气,甩开两个女生,大步向前:“放肆,知道我们是什么人吗?我等乃是国立四川大学的学生,其中有省咨议局科长的刘公子,省建设厅交通司司长的侄子孙公子,双流县白家乡吴保长家的娃儿。得罪了我等,有你的好果子吃,这是我们的学生证,叫你们官长出来说话。”

说着,就把手中的证件递过去。

一个军官模样的人过来,接过周大少手中的证件看了看,也看不出真假。

心道:我是刘文辉主席的麾下,这些人的父辈都在省政府做官,说起来大家都是一伙儿。看这些人虽然狼狈,却细皮嫩肉,确实学生娃娃无疑,说他们是细作,鬼都不相信。这些人如果是假学生倒也罢了,若是真的,出了事,人家长寻来扯皮,倒不好应付。

四川是人情社会,凡事都要说个路数,路数一对,什么都好商量。只不过,如今这个规矩却被刘湘给坏掉了。

他装模作样看了一眼证件,说声“得罪”手一挥,吩咐手下放行。

周大少看了一眼众人:“还不快走。”

同学们才醒过神来,如蒙大赦,跟着周东亮狼狈地蹿了过去。

进得镇中,迎面就是一道牌坊,好像是表彰什么贞洁妇人。大家都是新学堂的学生,对这种东西自然是嗤之以鼻的,多看一眼都是脏了眼睛。路上都铺着青石板。因为长年累月被马车碾压,有一道深深的车辙。暴雨过后,天空恢复晴朗,车辙里的积水映着蓝天白云,看起来别有一番韵味。

大塘镇却小,纵横两条街,商旅要冲,这里最多的就是商铺。从店招上可以看出,有茶叶店,有铁器铺子,有卖盐巴的,有布店。有个招牌是这么写的“公纪号批发土药。”没错,这是一家大烟馆。

顿时,正义感爆棚的周东亮同学上前摘下木牌扔地上,踩了几脚。

“好!”大家都在鼓掌。

毛刷女生害怕:“东亮,里面可是养了打手的,别被人打了。”

一个叫孙志远同学模仿着刚才周大少过关卡时的样子:“放肆,认得我是谁吗,省建设厅交通司司长的侄子孙公子。我就问你,这破馆子是不是建在路边,既然是马路,归不归交通司管?还有,咨议局刘公子,你也说说话。吴保长家的少爷,你就别凑热闹了,人家可不买你的帐。”

所谓咨议局所谓交通司都是周大少鬼扯,众人都哈哈大笑起来,皆道,还是东亮机灵,不愧是见过大世面的,今天如果不是你,咱们可都要折在这里了。

周大少本就是个喜欢出风头的,更得意,立即拱手:“时世洪流,些许风刀霜剑,都是一种历练。我辈都是一颗燧石,越是敲击,越能迸发出耀眼火花。“

“说得好!”大家都齐声喝彩,仿佛置身于学校的论坛演讲台下。先前的血淋淋杀戮也不那么放在心上。

一行人总共七人,五男二女。虽然脚夫都跑了,行李都丢光,但他们都没有死伤,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周大少得瑟了半天,才道:“天色已经不早,大伙儿一身都被冷雨浇透,得尽快找家店住下,吃点东西,不然会生病的。”

住店的事情却不顺利,因为自从开战,整个镇上所有人家都被军队号了房子,镇上唯一一家旅馆也住进去上百兵丁,连地板上都打了地铺,哪里还有空房。

周东亮今天大大出彩,两位女生看他的目光都充满了秋波。一位男生不肯让周大少专美,自告奋勇上去交涉,结果吃了大头兵的一枪托。

众学生不忿,同时骂道:“流氓,兵痞,军阀,反动派!”

“哇!”一阵剧烈的呕吐声,就看到毛刷女生蹲在地上,连黄疸水都吐了出来。原来,旅馆里的士兵叫老板煮了一锅豆花,蹲板凳上捧着海碗吃个不停。豆花饭是平常老百姓用来改善伙食,补充蛋白质的佳品,没办法,吃不起肉。

看到白色的豆花和红色的蘸水,毛刷女生忽然想起先前那个被机枪打出脑浆子的民夫,嗓子里就好像被毛刷刷了一下,忍不住吐了一地。

这一吐整个人都不好了,只见她满面潮红,嘴唇却是乌青。另外那个女生在她额上一摸,触手处如同火炭:“周东亮,我们身上都是湿的,你快想想办法啊!”

吃枪托的男生满面晦气:“旅馆都没房间了,其他人家都被征用,我们这么多人,哪里安置得下?东亮又不是神仙,他也没办法。”

周大少看到毛刷女生满面痛苦,其他人也都冷得打摆子,心道,大伙儿都是娇生惯养的学生,什么时候搞得如此狼狈过。这样下去,没准还都要病倒。事不宜迟,还是得想办法。对了,这里既然是交通要冲,肯定是乡公所,去找找那边的官儿。

听到周大少的提议,同学们都说好,提起精神兴冲冲在街上转了一圈,结果,镇公所被驻扎在这里的军队征为营部。

门口的卫兵枪尖上明晃晃的刺刀可不是吃素的,自然不能去招惹。

还好天无绝人之路,转过一条街,就看到一家邮电所,和其他商号一样紧闭着大门,显然里面的人已经逃亡一空。

周大少可管不了那么多,踹开木门。众人欢呼一声,冲了进去。

邮传体系古已有之,历朝历代,官府都会在各衢各埠设立机构,接待公务出差人员,传递中央邸报和地方官员奏折。大的为馆,小的为站。无数驿站驿馆,如同神经元,上下联络,左右沟通,交织成一张大网,维持着消息和情报的传递。

古代信件公文往来靠的是脚夫传递,加急的则靠驿马,靡费巨大不说,传递消息的效率也低。到电灯电话发报机的电气时代,所谓的五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就是一种笑话,渐渐被时代所抛弃。

清末,朝廷海关掌握在洋人手里。天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看到其中巨大利益,组建海关拨驷达局,在全国二十四处设有海关的地方设立分局。至此,清政府邮权落到洋人之手。

邮权也是主权之一,这是中国邮政史上巨大耻辱。后来,南京筹建国有邮政局,中国这才有了自己的邮局。

四川的邮局成立得早,一零年代就开始设立,如今分为重庆片区的东川和成都的西川两个邮区。

然而,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西川邮区发展得还是不太顺利,在下面的区县也就设立了十几家邮政所,约等于无。

众同学都不谙世事,也不觉得擅闯邮电所有四面不妥,便在打算住下。

大塘镇的邮电所很简陋,就一进小院,外面是十平米的营业厅,有个柜台,十几封尚未寄出去的信件散落一地,上面贴着的邮票也五花八门,有壹角伍分的航空邮票,有民国统一的纪念票,还有一张前清的大龙邮票,也不知道国立邮电局认不认账。

营业厅后面,三间居室围着小天井,屋檐下还有个土灶,可惜米缸中一粒米也无。

幸喜还有不少柴禾,就烧了灶向火。

青春无敌,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无论遇到什么情形都保持乐观,感觉自己可以永远生猛下去,什么都锤不倒自己。大家围着灶口,海阔天空地聊起来。大家都是学外国语文学的,于是,德语英语齐上阵,一会儿华兹华斯,一会儿海涅,不觉半夜。正要去睡,毛刷女生发起了高烧,烧到说胡话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