〇四 请调李用清凌彝铭片

光绪五年六月初二日(1879年7月20日)

再,臣以非材渥荷圣明委任,深念粤西岭外穷边,易以为乱,难使从治,平时弭患无形,全赖地方有司精白乃心,实力任事。而军兴以后,各属瘠苦尤甚,中材鲜能自励,苟且相承,刓敝难振,非藉助同心相与,讲求治理,无以收绥靖边圉之效;非得有气识志节、坚苦卓绝之人,亦无以为澄清倡导之资。

伏查翰林院编修李用清,山西人,识量宏远,通知时事,究心经世之学,植品甚峻,行谊气节,迈绝一时。去年在山西办理振务,劳身焦思,救民水火,尤为远近所称述。贵州补用道凌彝铭,体用兼备,风力遒上,由贵州知县荐保道员,亮节政声,卓卓可纪,萧然宦况,无异寒儒。臣昔官晋省,即闻李用清之贤,后以入觐,屡至京师,辄闻都人士言其刻苦守道,如出一口,然臣与李用清固未尝识面也。

凌彝铭与臣同乡,素非亲友,绝无夙昔之故,第尝闻乡里中皆盛推凌彝铭之敦品励行。自蒙恩简授黔抚,时从黔人及曾游黔中者咨访人材,又皆盛推凌彝铭之廉正干局。臣于本年二月间陛辞出京,至山东遇凌彝铭于逆旅,与谈黔事,议论纯实,益心佩之。该员本以道员入都引见,嗣闻因病中止。现在西省关外未靖,内地未平,治军理财固目前之急,安民察吏尤正本所先。是亟需群策群力之时,非可为已治已安之境。诚得如李用清、凌彝铭者,藉其风裁以式浮振靡,资其猷画以除弊兴利,必能整齐吏治,康济民生,固圉绥边,乱庶遄已。

臣自惭庸劣,无补时艰,不敢忘以人事君之义。惟该二员一系京职,一系黔省候补人员,于例未符,亦不敢擅行请调,伏维皇太后、皇上立贤无方,倘蒙垂念粤民之久困,边事之需才,仰荷特旨将翰林院编修李用清、贵州补用道凌彝铭饬发广西差遣委用。

其李用清一员,或遇有广西道府缺出,简放前来,俾微臣收指臂之助。至凌彝铭在籍、在黔,均未能悉,应否饬下贵州、安徽抚臣转饬来西之处,皆出自圣主逾格鸿慈,非臣所敢妄请,谨附片密陈。伏乞圣鉴,训示。谨奏。

光绪五年六月二十一日,军机大臣奉旨:另有旨。钦此●1

【案】此奏原件查无下落,录副[18]现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兹据校正。再,此片具奏日期录副存疑,兹据奉旨日期查光绪五年六月二十一日《军机处随手登记档》[19]张树声折,署有“报五百里、六月初二日桂林省城发”等字样,据此,此片具奏日期应为“光绪五年六月初二日”无疑,兹据校补。

1.【光绪五年六月二十一日,军机大臣奉旨:另有旨。钦此】此奉旨日期与内容,据录副及《军机处随手登记档》校补。

【案】此奏之批复,《清实录》载曰:

又奏调翰林院编修李用清、贵州补用道凌彝铭,发往差遣委用。从之。[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