〇四 善后动用厘金按成酌提折
同治十二年四月十八日(1873年5月14日)
江苏巡抚臣张树声跪●1奏,为苏省历年办理善后动用厘金,现在需款尚多,拟请按成酌提,以示限制,恭折具陈,仰祈圣鉴事。
窃查江苏省城自同治二年十月克复后,即经前抚臣李鸿章奏明开办善后,设局经理。先之以资遣降众,抚恤灾黎;继之以开垦荒田,散给牛种,定兵勇犒赏之项,筹文武办公之资,以及修城池,浚河道,设书院,立善堂,葺祠宇,建衙署,或及时修举,或次第兴办,均所以下拯颠危之众,上溥浩荡之仁。吴民处水火涂炭中者,始有更生之庆。无如灾伤太酷,百物荡然,缔构经营,委曲繁重,历时既久,需费浩繁,均经各前抚臣督饬司道,权衡缓急,铢积寸累而为之。阅今十载,虽规模略具,而兴废举坠,其事尚多,不能不接续筹办,如巡防水陆要隘员弁兵役津贴、薪资,转运西北各路饷需、军火、制造川费以及重建祀典祠庙、公廨,各府州县修葺城垣、衙署、桥梁、沟渠等项工程,省城文武月课加奖。此外,采访忠义,搜辑志乘,会办洋务,刊刻舆图、书籍,总核善后收支,分别派员设局,皆系地方因时补救之计,即为目前万难停待之需,分用虽属无多,并计即成巨款。
查初办善后时,即●2经李鸿章奏拨饷捐并苏属租捐作为善后之用,旋以各属钱漕次第启征,捐款日少,用款日增,不得已随时提用苏、沪两局厘金,历任抚臣无不循照办理。臣上年八月到苏未久,即蒙圣恩调署两江,苏省善后收支头绪纠纷,未能周悉,当于赴宁时派员会同藩、臬两司,分年分案,督局清查。兹臣回苏任事,据司道开折呈送,详加复核,一切均照前督臣曾国藩、前抚臣李鸿章定章,无论所发何款,手批饬局按月列报。虽于例案未能尽符,而出入互相稽考,事事核实,毫无虚糜。惟前项经费并无专款动支,而随时提用厘捐,亦未定有画一章程,正恐漫无限制。
伏查金陵、清淮善后用款,均经前督臣、漕臣先后奏明,免其造册报销,并经张之万[26]在漕督任内请于厘金项下按月酌提二成,留办清江善后,奉旨允准各在案[27]。苏省事同一律,而局面较广,需用尤多,拟请援案按月酌提苏、沪两局厘金一成,以济要需而免旷误,仍由臣督饬司局各员逐加厘定,格外撙节,只准以按月一成为率。倘实在不敷给发,留待下月动支,总期实力实心,任劳任怨,将苏省应办各事从容经画,渐复旧观,以仰副皇上垂廑南疆之至意!如蒙俞允,应请查照金陵、清淮善后成案,邀免造册报销,以省纠葛而昭核实。
所有查明苏省善后事宜,拟请按成提用厘捐,接续办理各缘由,理合恭折具陈,伏乞皇上圣鉴,训示。谨奏。同治十二年四月十八日●3。
(朱批):户部知道●4。
同治十二年五月初八日,奉朱批:户部知道。钦此●5。
【案】此折原件[28]、录副[29]均现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兹据校正。
1.【江苏巡抚臣张树声跪】张树声于同治十二年正月补授江苏巡抚。《同治朝上谕档》载曰:同治十二年正月初六日,内阁奉上谕:张树声着补授江苏巡抚,漕运总督着文彬补授,李元华着补授山东布政使,山东按察使着长赓补授。钦此[30]。刊本无此前衔,兹据校补。
2.【即】刊本夺,兹据补。
3.【同治十二年四月十八日】刊本无此具奏日期,兹据原件校补。
4.【户部知道】此朱批据原件补。
5.【同治十二年五月初八日,奉朱批:户部知道。钦此】此奉旨日期与内容,据录副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