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退失据:旗人总督锡良与清末新政
- 潘崇
- 1323字
- 2025-04-27 17:18:57
第三节 人生际遇:北上勤王与调抚山西
光绪二十四年正月十一日,上谕李秉衡着降二级调用,不准抵销;兖沂曹济道锡良着革职留任。[26]是年,锡良离开山东再赴山西,调补冀宁道,三月十三日抵山西省城,八月二十二日补授山西按察使。[27]十月间锡良入都陛见,“两宫数召见,褒谕备至”。[28]十二月二十六日,奉皇太后懿旨,锡良革职留任处分着加恩开复。[29]
光绪二十五年正月十二日,上谕锡良调补湖南按察使;二月四日,上谕锡良补授湖南布政使。[30]二月八日,着锡良来京陛见。三月四日,“蒙召见,谕:教你来为听几句真话”。[31]八月九日,湖南巡抚俞廉三至京陛见,锡良遂护理湘抚。这是锡良承担疆吏职责之始,对此他在日记中写下“殊觉悚惕”四字。八月二十二日,锡良至抚署为俞廉三送行,他在当天日记中写道:“自揣病未十分大痊,爵位日高,惧不胜任,拟明年自揣情形,如仍不愈,即当引退。”[32]锡良之所以屡言“引退”,实出于对颓废国势之悲愤与无奈,正如其言:“近年两次入都,召见六次,每蒙谕及时势艰难,未尝不痛哭流涕。”[33]与屡言“引退”相对应,锡良在政务上则勤勉有加。据斌循记述:“先君任郡县时,又尝围棋饮酒。至任藩、臬后,及无暇及此,酒亦戒止。”[34]
自护理湘抚至十二月十七日交卸抚篆的四个月时间里,锡良于练兵、整顿吏治以及防匪、岳州开关等方面着力甚多。就吏治而言,锡良此一时期开始对吏治给予特别关注,其在光绪二十五年十月二十六日日记中,即全篇照录同治三年(1864)阎敬铭详陈山东吏治的一篇谕旨。[35]就练兵而言,锡良在湖南旧有防勇基础上添练数军,包括信字2旗720人、威字5旗1800人、劲字5营2500人。[36]同时,锡良对军事操练颇为重视,其日记中亦屡有“阅劲字营操”“看威字中前两旗操阵打靶”“看威字左、右、后旗操阵打靶”的记录。[37]光绪二十五年十一月,锡良则调集湖南官兵举行冬演,“务期精益求精,一兵得一兵之用”。[38]锡良练兵经历,为日后率兵北上勤王埋下伏笔。
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一日,军机大臣字寄各直省督抚北上勤王,“挑选马、步队伍星夜驰赴京师”。[39]湖广总督张之洞与鄂抚于荫霖、湘抚俞廉三鉴于锡良曾办理营务且“将士均皆服习”,议决由锡良统兵北上。六月八日,锡良率湖南劲字5营北上。抵鄂后,张之洞将湖北武功5营步队2500人交其统领。[40]锡良统兵抵直隶柏乡县后,闻慈禧一行西行,“因即星夜驰赴行在”,[41]同时拣选精锐改道至太原,并派兵驻扎直隶获鹿、井陉一带以固后路。[42]正因锡良北上勤王得慈禧赏识,加之李秉衡保荐以及前任晋抚毓贤大肆杀戮传教士,[43]光绪二十六年闰八月三日,内阁奉上谕:山西巡抚着锡良补授。[44]
锡良抚晋半年时间里,重点做了以下工作。一是保护传教。锡良抚晋之始即致文法国政府:“仆自到任以来,深恐为人受过,当即飞饬各属,凡有教堂教士之处,嘱令妥为保全,愿回国者,即令护送出境。”[45]此外,锡良又在冀宁道署重设教案局,后改为洋务局并扩其职责范围,“中外交涉事宜统归该局分别经理”。[46]二积极备防。锡良在行在召对之时,“蒙恩垂念晋省为陕西后路,毗连直境,防守宜严,因留鄂、湘两军仍归调遣,以资布置”。[47]锡良遂将劲字五营驻扎于固关。[48]锡良积极备防,意在谋求与列强“两不相犯,以维和局”。[49]但正因其备防举措颇资得力,导致外人的不满,遂谋对其仕途强为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