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皇恩骤降,风云欲来

杭州府衙内,知府王廉眉头紧锁,神色凝重地穿梭于忙碌的下属之间。

这关乎安家的圣旨事宜,如同沉甸甸的巨石,压在他心头。

“那快马出发了没?务必让安比槐尽快知晓圣意!”王廉朝着身旁的师爷急切发问。

师爷赶忙回应:“大人,早已出发多时,定能第一时间将消息送达。”

王廉微微点头,又转头对另一人吩咐道:“去松阳县的人,务必和那边的李宪知县交代清楚,搭建接旨亭的规制一丝一毫都不能错,这可是关乎皇家颜面的大事!”

“是,大人!”那人领命匆匆离去。

王廉长舒一口气,心中暗自琢磨:这安家献上一幅百鸟朝凤刺绣图,就能得此厚赏,背后定有深意。

安比槐从松阳县丞一跃成为杭州府织造局司库,这可是正七品的肥差,日后安家在杭州城的地位怕是要截然不同了。

自己可得把这接旨的事儿办得妥妥当当,千万别出什么岔子影响了前程。

王廉坐在知府衙门里,眉头皱得紧紧的。又想起雍亲王返京前特意交代,要盯着安家的一举一动,这事儿可不敢忘。

原本以为安家就是普通官宦人家,没想到先是安比槐突然升官,接着安比槐之妻林秀又被封了孺人,运气好得实在反常。

王廉摩挲着茶杯,心里犯嘀咕:看来得继续盯着,保不准这里头还有别的名堂。

去「天香云笈」香料店的人呢?”王廉又高声问道。

“回大人,已经去了,定能把林秀朝服尺寸量好,向安陵容姑娘说明情况。”

王廉背着手,在厅中来回踱步,喃喃自语:“此次册封,皇家如此重视,绝不能有半点闪失。

「天香云笈」香料店内,香气萦绕。伙计正忙着整理货架,突然,一个衙役模样的人匆匆走进来。

“请问,安陵容姑娘在吗?”衙役大声询问。

安陵容从里屋走出,脸上带着疑惑:“我便是,官爷找我何事?”

衙役赶忙躬身行礼:“安姑娘,杭州府王大人差我来告知您,您父亲安比槐大人即将擢升为杭州府织造局司库,另有圣旨不日将至。”

“您母亲林秀也获赐七品孺人封号。王大人让我来给林孺人量一下朝服尺寸。”

安陵容听闻,心中猛地一震,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多谢官爷告知,只是这喜讯太过突然,不知父亲何德何能,能蒙皇家如此垂青?”

衙役笑了笑:“安姑娘,想来是安大人忠诚勤勉,江南刺绣大会上的百鸟朝凤刺绣图又精妙绝伦,才深得圣上欢心。”

安陵容沉思片刻,说道:“官爷稍等,我这就去请母亲过来。”

不多时,林秀在安陵容搀扶下走了出来。

衙役让随行的绣娘取出尺子,仔细地为林秀量尺寸。

林秀一脸的难以置信,轻声对安陵容说:“容儿,这是真的吗?咱们家竟能有此荣耀?”

安陵容轻声安慰:“母亲,是真的。只是这荣耀来得突然,咱们行事更得小心谨慎。父亲不在身边,一切都要靠我们自己。”

林秀微微点头,眼中却难掩忧虑:“我就怕这树大招风,日后生出什么事端来。”

量完尺寸,衙役告辞离去。

安陵容和林秀母女二人坐在店内,陷入了沉思。

虽说那幅百鸟朝凤图刺绣已然送入宫中,安陵容对此早已知晓。

只是,她却着实未曾料到,这幅刺绣竟能如此深得皇上厚爱,宛如熠熠星辰入了天子眼眸。

皇上不仅将父亲安比槐的官位擢升,由松阳县县丞(正八品)擢升为杭州府织造局司库(正七品)更是恩赐母亲七品孺人的尊贵封号。

这等殊荣,仿若梦幻,是安陵容从前连想都不敢想的呀。

思绪悠悠,飘回前世那如渊似海、吃人不吐骨头的后宫。

那时的她,历经无数艰难险阻,好不容易在那勾心斗角之地谋得一席之地。

当她终于成为鹂妃,有了为母亲讨个封号的能力与念头时,命运却如此残酷,母亲早已驾鹤西去,空留她在这繁华却冰冷的后宫,徒然悲叹。

那未曾实现的心愿,如同尖锐的刺,每每想起,便刺痛她的心。

可谁能想到,今生今世,一切竟如此不同。这般曾经遥不可及的恩赐,如今竟这般轻易地降临在她的身上。

安陵容站在「天香云笈」香料店内,透过那雕花的窗棂,望着天边悠悠白云,心中似有千言万语,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唯有满心的感慨,如潮水般,在心中翻涌不息。

她的眼眶微微泛红,嘴角却不自觉地上扬,那复杂的神情,仿佛在诉说着命运的奇妙与无常……

松阳县衙内,安比槐正在处理公文。

突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

“安大人,杭州府快马来报!”一个衙役匆匆跑进来说道。

安比槐放下手中笔,疑惑道:“何事如此匆忙?”

快马信使走进来,气喘吁吁地说:“安大人,恭喜啊!您即将擢升为杭州府织造局司库,另有圣旨三日后就到松阳宣读。”

安比槐瞪大了眼睛,满脸的不可置信:“这……这是真的?我何德何能,能获此殊荣?”

信使笑着说:“安大人,听闻是您族中献上的百鸟朝凤刺绣图,深得皇家喜爱。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

安比槐愣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赶忙问道:“那杭州府可有交代什么?”

信使回答:“王大人让松阳县丞搭建接旨亭,一切按规制来,不得有误。”

安比槐听闻信使所言,眼中满是惊喜与感激,赶忙躬身作揖,言辞恳切道:“多谢信使不辞辛劳,远道而来告知此事。”

“下官定当严格按照要求,悉心筹备,绝不敢误了此等接旨的天大要事。”

“您一路奔波,想必甚是劳累。不若在此稍作歇息,饮些茶水,也好解解乏。”

信使微微颔首,客气回应:“安大人客气了,这是在下分内之事。只是时间紧迫,还望安大人尽快安排妥当。”

安比槐连连称是,又道:“那是自然。待我这就去和李宪知县知会此事,一同筹备接旨亭的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