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不安的预感
- 重返2002:传奇机长
- 梅子徐
- 2041字
- 2025-04-20 11:43:31
“你说什么?”
李显的声音很小,姚启明听不真切,显得颇为疑惑。
李显所说的“翔凤”是这款飞机的中文名称,不过就算是后世都鲜少有人提及。这款飞机是国内飞机工业的试水之作,主要还是应用于支线航班上,座位数也不算很多,即便是全经济舱布局也才堪堪过一百。
李显重生前听过一些相关消息,从立项开始,过了整整十二年,也就是差不多在2014年的时候才拿到CAAC的型别合格证。后续听说这款飞机的商业化运行起步虽然不高,但发展势头还行,未来估计大有可为。
他指向了电视机中还在播放的新闻:“咱们国家的飞机。”
姚启明顺着李显所指的方向看过去,静静地看了一会儿,旋即笑了起来:“你说这个啊。”
只不过,别看姚启明面目含笑,但是笑容之中掩藏着某些别样的意味。
“发动机用的是通用电气的,航电系统用的柯林斯的,飞控系统用的霍尼韦尔的,你说说算咱们自己的飞机吗?”
“关键系统没一个国产的,咱们估计就造了个壳子吧。”
姚启明的言语中显得颇为可惜,几乎就是这个时代的真实写照,国内外在航空工业上的巨大差距是实实在在的并且根植于航空从业者思想里的。
李显不是那种家国情怀爆棚的人,不会无脑去反驳姚启明。不过他是知晓未来十五年国内大发展的,即便重生前他依旧没有听说ARJ21更换了国产发动机,但对国内航空工业的发展比姚启明要乐观很多。
“也不能这么说,咱们起步晚了些,相信以后还是能追上的,不用那么苛责。”
相较于姚启明,李显就乐观很多了,而且国产化对航空从业者也是好事。
在波音那边一个螺丝能卖到上百美元,简直跟金子做的一样,如果国产化发展起来了,或许能将航材成本打下来。
姚启明点点头:“这倒是实在话。不过,啥时候国内也造个干线客机啊,那个才是需要重点争夺的领域。支线客机的商业市场本来就不到干线客机的十分之一,而且还有庞巴迪和巴航工业这样成熟化的巨型企业在,啧啧啧,路也不好走啊。”
“会好起来的,会好起来的。”李显笑道。
在商业竞争中除了要力争上游外,对手犯不犯蠢也是重要因素。
现在看起来波音自从收购麦道后一切向股价看齐的行为已经逐渐丧失了其工程师文化,未来出什么大问题李显都不会奇怪。而空客投入巨资押注的A380飞机,李显同样不看好。
或许这就是机会!
两人就这个话题没有谈多久,很快朱子岳也下来了。
李显倒是不认识朱子岳,汉京航空机队规模太大了,而且李显升级速度太快,就算聘了机长在汉京航空业不过区区数年,不认识朱子岳倒也算正常。
飞行机组三人例行核对了下对本次巴松措机场的看法,基本就是围绕在低空乱流上,风险点差不多就是集中在“稳定进近”和“风切变”上。
所谓“稳定进近”是一种安全飞行的概念,对于大型航空运输而言,不是说飞行员只要将飞机落到跑道上就行了。为了保证安全,民航局对于最后下降阶段是有要求的,比如需要在某个速度区间内,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下降率且保证航向道和下滑道的偏差不超过一个点等等。
如果在最后下降阶段的偏差过大,超出了稳定进近的标准,那就需要复飞了。
要是飞机在“不稳定进近”的条件下着陆了,就算落地没有发生什么不安全事件,航空公司和民航局事后还是会找麻烦的。
稳定进近这个概念初衷当然是为了保证安全,但从某个角度来说也是束缚了巴松措机场的进近成功率。即便有些时候飞行员还能控制飞机,但乱流导致的不稳定进近也会迫使飞行员强制复飞,根本落不下去。
风切变则是一种天气现象,指的是在短时间内风向风速快速变化,这对飞行安全来说属于极大的威胁,排名极其靠前的那种。
李显属于那种话不多的类型,朱子岳又跟有心思似的,姚启明老神在在的,搞得完成航前准备后三人氛围有那么些尴尬。幸好不久后乘务组过来协调了,一堆美女莺莺燕燕的,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
虽说以前在西部分公司工作过,但只有区区两个月不到,导致乘务组里没一个认识李显的,加之李显外貌不错,以至于不少乘务员向他投来了目光,使得李显坐立难安。
也不晓得是不是真的完全投身于事业之后就没有那种世俗的欲望了,面对众多媚眼,李显除了尴尬便没多少其他感受了。
协调完后,姚启明分配了一下工作。
原计划是李显搭着姚启明飞的,可李显直接表达了反对,他的打算是自己跟朱子岳一起飞,姚启明坐后面看着就行。
按照李显的说法,姚启明这种坐办公室的一个月都飞不了几次,手生得很,级别高是高,可技术退化得厉害,根本帮不了什么忙,坐后面当吉祥物就可以了。
姚启明和朱子岳都没想到会是这样的安排。不过姚启明无所谓,坐前面还是坐后面都是拿一样的小时费,他乐得清闲。
于是乎,最终座次就是朱子岳坐左座,李显右座,姚启明观察员座位。
而且,李显还提及本次落地由朱子岳来做。
这个更是出乎姚启明的预料,他原以为李显是打算在这次航班露一手的,怎么跟他预料的不太一样?
不过,姚启明并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巴松措航线是李显的主场,只要不偏离规则太多,李显想怎么来就怎么来。
一切商定完毕,李显带着汉京2581航班的任务书进场,机组车内李显稍稍有些疲累。
不知为何,李显心里略微有点儿紧张,可就算是数年前他在风季的巴松措首航时都没有这种感觉。
“不会出什么事儿吧?”李显莫名冒出这么个念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