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中原百姓傻眼,一觉睡醒我们成异端了?

【同年,十一月,五姓七望的崔家、杨家声援大唐。】

【大唐破关势如破竹,七日连下十余城。】

【以大唐皇帝的名义册封大开城门的守将,许从龙之功。】

【月末,大唐军威所至,十而有三的边关大开城门,迎王师。】

天幕中,继续播放。

此时的大周,明明已经到了改朝换代的生死存亡之际,天下却没有兴起多少战火。

甚至无不渴望,重新再回大唐的麾下。

【同年,大周官邸的地图藏书刷新,送往天下各乡镇。】

而在读书人的解释下,所有人都知道了天下发生了什么事。

“大唐没了,现在刚成立的皇朝也要没了?”

“呸!活该!前些日子的征兵令,老子就看出这狗皇帝不行。”

“不对啊,老先生,请问北方这个政权是啥,怎么这两个字如此熟悉,好熟悉啊。”

老先生嗤笑一声:“你自然是熟悉的,因为那两个字是大唐。”

“北方的突厥,率先改国号为大唐,联合朔丹,回鹘等部并入大唐,发兵南下,讨伐妖后。”

什么!

“北方的那些蛮夷,踏马的,他们也配提大唐这两个字!”

“不是,我们不才是大唐的子民吗?一觉睡醒,那些蛮夷成正统了?”

“颠了,真的颠了!这个世界已经癫成这样了吗。”

“放他娘的狗屁!要不是那个狗皇帝作祟,我们还是大唐的人!”

“我不服!纵然是被砍头,我也不服,我们本就是大唐的人,为何要改国号为周,让异族之人欺我!”

“退位!妖后退位!”

无数百姓看到这个后,纷纷气的炸肺,眼睛都红了。

纷纷拥挤在衙门,要求官员给一个解释。

更有甚者,直接在官衙破口大骂,称让妖后退位。

改唐为周,已经让他们够难受的了。

甚至对于大周,他们压根没有认同感。

他们真正认的,是大唐的天策上将,李世民!

现如今,北方的鞑虏居然打着大唐的旗号,反打他们这些“异族”,这如何让他们受得了!

原本就一肚子怒火的百姓,如今更加愤怒。

当夜,不知有多少人收拾铺盖,连夜上山,与朝廷作对。

更有不少地方的官员,脑袋被割下来,放在公堂之上,宣泄着百姓对武周的不满。

各路的起义,虽然人数不多,却愈演愈烈。

被牵连的郡县、百姓,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眼瞅着事态愈发不可收拾,许多的地方长官,为了避免自己步入被割脑袋的后尘,也是纷纷宣布不再听武周朝廷的调遣。

更有脑袋灵活的,直接打出“光复大唐”的旗号,浑水摸鱼。

眼见时机已到,李淳大手一挥,一封讨贼檄文传遍天下。

【承天景命陇西李氏嗣孙,告山川神灵、四海豪杰:

伪后武氏窃据明堂,以胭脂污社稷,借佛骨乱阴阳。

昔年椒房媚主,今时冕旒僭天。鸩皇子于深宫,

戮忠良于白刃。洛水宝图岂掩牝鸡啼晓?

万象神宫怎遮狐尾扫殿?

漠北二十七部歃血为誓,举金狼旗随我玄甲。

可汗奉太宗所赐狼头纛,引控弦之士十万,已破云中,下五原。昔文成公主携释迦东来,今突厥健儿挟霹雳西至。

九姓铁勒铸箭为誓,回纥精骑衔枚待发。

忆贞观四年,颉利可汗献舞长安;

看圣历二年,李唐血脉重掌龙庭。

阴山镝鸣即长安钟响,碛北烟起乃洛阳烽燃。

愿借可汗金弓射紫微,敢请突骑霜刃斩周帜!

若复高祖太宗之业,当划河套为牧场,裂河西作围场。

日月所照,永修甥舅之礼;驼马所至,长续秦晋之盟。

此檄过处,望风响应。待朱雀门开日,与诸君共观——突厥胭脂马,踏碎则天镜!】

……

河北道,瀛州。

此时的瀛州,已为大周的北方边关。

原本平静的关外,突然间掀起狼烟滚滚。

数之不尽的人马,出现在瀛州关外,宛如蝗虫过境。

一瞬间,城头之上的将士们的心都提了起来,肃杀之气滚滚。

“诸位,我等前来,只为讨贼锄奸,光复大唐。”

“尔等速速打开城门,莫要受那妖后蛊惑!”

守关将领是武家之人,自然不会听他这鬼话。

嗖!

他直接弯弓射箭,箭羽如流星一般划过天际,射在骨咄禄身前。

“乱臣贼子,你也配提什么大义,真是该杀!”

骨咄禄却是不恼,依旧大声喊道:

“诸位将士,尔等旧时皆为大唐勇士,如今妖后当道,你们莫非还要为那妖后效死力?”

“昔日太宗皇帝何等雄姿英发,你们难道忘了吗!”

“我身后那位,是太宗皇帝的后人,如今的大唐皇帝,你们还不出口扣首,更待何时!”

一瞬间。

城池之上的将士们一片哗然。

原本肃杀的气氛也被冲淡,所有人都面面相觑。

打仗,是会死人的!

而想要将士们悍不畏死,就要给他们一个不畏死的理由。

武周皇帝,不够!

而太宗皇帝,却够!

他们最初奉守边关,是为天下百姓,是为太宗皇帝守天下。

可现如今,他们守的是一篡位女子,甚至太宗皇帝的后人,已在关外重立大唐。

纵然他们想要开口反驳,可却无从反驳,一个字也说不出。

眼见时机成熟,骨咄禄大手一挥,浩浩荡荡的草原人马,向瀛州奔袭而来。

“我等皆奉大唐皇帝陛下之令,诸位同僚,切莫一错再错!”

“你们是被那个妖后蒙蔽了,这不是你们的错!放下你们的武器,向大唐皇帝效忠,陛下会原谅你们的。”

“什么!你们誓死不降?好好好,原来你们连太宗皇帝都不认,既然如此,兄弟们,扫除这些乱臣贼子!”

草原人冲杀之际,嘴里也没闲着,他们一口一个大唐皇帝陛下,一口一个太宗皇帝。

原本就迷茫的守军,这下是真彻底不会了。

本就不多的战意,此时荡然无存,放下了手中兵器。

而这。

就是名正言顺的重要性。

守关将士,皆是身经百战之辈,纵然是自己身死,也有杀一个够本,杀两个稳赚的想法。

他们知道,自己的后代可以非常自豪,说他们的父亲,是为大唐而战,为太宗皇帝而战!

可如今,他们根本没有资格说这句话。

因为,原本的蛮夷,成了他们曾为之维护的正统。

荒谬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