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真相才是快刀
- 红楼:改变历史就能暴击奖励
- 黑神话四妹夫
- 2163字
- 2025-04-24 16:19:07
嘉靖有些诧异,心里还是认可了李逸的行为。
如此特立独行,必然被孤立。他要的就是一个被孤立的直臣,类似李春芳和宋慈那样。
有能力,忠诚,又不结党营私,这样的臣子谁不喜欢呢?
“臣本朽木之才,蒙皇上不弃。
委以封疆之重任,既为封疆,则臣一切之所为,除了听皇上的,听朝廷的,绝不听他人指使。
也不会有任何人能左右臣之本意!
至于此次未能推行改稻为桑之国策,又在臣之任地发了这么大的水灾。
一切罪责,归根结缘,都是臣一人之过,更与他人无关。”
说罢,胡宗宪还掏出了一封信函双手递上。
“这是臣请求革职的辞呈。”
此话一出,内阁众人表情各异。
有惊讶,有疑虑,更有不屑。
嘉靖凝望了底下的重臣一眼,也不看吕芳递上来的辞呈,而是说了一句。
“无忧,你说什么才是真的不一定真,假的未必假?”
这话很有意思,也不知道是在内涵什么。
浙江水灾的事情,他昨日听过江南制造局总管杨金水的禀告,已经知道了这是严世蕃命人毁堤淹田。
可胡宗宪却依然说是天灾,没说是人祸。
联想到胡宗宪是严嵩的学生,早已打上了严谠标签,这里面值得说道的地方就有很多了。
李逸可不想参和进这里面的破事,他对现在的生活就很满意。
每天整点小发明,给皇后看病,享受元春和迎春姐妹的侍奉,快活似神仙!
略微思考了一番,便不假思索道。
“正史不一定正,但是野史肯定足够野。”
嗯?
嘉靖和一众内阁成员都没反应过来,这是几个意思?
“状元就是状元,你读的什么书?”
“回皇上,除了圣贤书之外,杂七杂八的书籍学臣都看。”
“哦?怎么,圣贤书不好看?”
嘉靖眼光深沉,已经有了一丝打算。
改稻为桑为了什么?
为了捞钱充盈国库,已经给他充实小金库。
之前李逸缓解了一点压力,可财政缺口依然很大。
“回皇上,圣贤书是给人看的,教人忠义二字。
唯有其他书籍才能教人做事,这只是学臣一家之言。”
李逸确实不看圣贤书,金瓶梅他倒是很喜欢看。
嘉靖转头看向裕王,语气平和了不少。
“呵,胡宗宪这是为谭伦开罪呢。先起来吧,坐着听。”
“是,父皇。”
裕王小心翼翼的低着头,坐在矮墩上,不敢去看嘉靖。
再次看向胡宗宪,眼神越发的严厉。
“河堤失修等同于丢城弃地,且扰乱了朝廷改稻为桑的国策。
真要治你的罪,以为革职就完了?
新安江河堤,去年刚刚修好的,花了朝廷二百五十万两银子。
一场大水便堤塌成灾,事先你就没有一点觉察吗!”
这话让所有人都紧张起来。
尤其是严世蕃,这毁堤淹田可是他想出来的,要是被捅出来了,他就真的是万死难辞其咎了!
不怕做错事,就怕完不成皇上的事。
不能办事,不能背锅的臣子,那也就没有留着的必要了!
有些紧张的看向胡宗宪,希望对方不要出卖自己才好。
“臣这里有新安江河道总管马宁远,和协办官员常伯熙、张知良三人之供状,请皇上圣察。”
此话一出,整个大殿空气仿若凝固了。
没等吕芳去接供状,嘉靖就径直的走下台阶,拿起供状,飞快的扫了一眼。
裕王屏住呼吸,竭力的不让自己紧张。
他举荐的谭纶去了胡宗宪身边办事,一旦牵扯起来,底下的人出事了,他也讨不得好。
没有人比他更清楚皇帝老子的性格,喜怒无常。
哪怕是准太子,得罪了皇上,他也有被罢黜的风险。
供状里并没有提及毁堤淹田,只是说了河道失修。
这显然是在欺瞒他,嘉靖愤怒的笑了,笑声无比渗人。
将供状递过去给吕芳,示意他传过去。
“严阁老,好好看看这份供状,大家都看一看。”
严嵩神情紧张,他不着痕迹的看了一眼学生,随后飞快扫了一眼,看完内容后才松了口气。
将供状传给徐阶看,逐一传递下去。
脾气最火爆的高拱率先忍不住了,开口怒骂起来。
“岂有此理,这帮混账,居然贪墨修筑河堤的公款。
必须严办,人死了,家也要抄,抄出来赈灾!”
掌管户部才知道国帑艰难,手中的钱还没焐热,又流水般花出去了,存不住啊!
让人意外的是,吕芳居然也把供状给了李逸看。
嘉靖看向了新晋的内阁成员,语气冰冷道。
“宋慈,你在刑部,以你来看,这供词可有问题?”
宋慈不顾岳父的眼色,正气凛然的拱手。
“回皇上,如今死无对证,臣不敢下定论。
若想要得知真相,还需前往浙江调研一番。”
“无忧,你怎么看?”
喊宋慈直呼其名,叫李逸的时候却喊表字,谁更亲近,一目了然。
李逸有点没反应过来,眨了眨眼睛看向吕芳。
“有什么就说什么,万岁爷在问您话呢。”
叹了口气,他决定给小阁老一点小小的震撼,以便于他后续的合作和布局。
“吕公公,你怎么评价杨金水杨公公?”
这话给吕芳整不会了,你小子别把事情往我身上扯啊。
“杨公公在江南算得上勤勉尽职。”
李逸点点头,要的就是这句话。
“河道监管是杨公公的人,必然知道河道的重要。
浙江乃是赋税重地,七山二水一分地,加之又是改稻为桑的国策在其中推行。
那么就只有两种可能,一个是供词所言,有人贪墨公款,造成河堤失修决堤。
第二则是有人打着改稻为桑的名号,毁堤淹田!
不淹田改不动,淹了田,让丝绸大户去贱买灾民的田,如此再责令他们完成桑苗蚕丝供给,五十万匹丝绸订单也就完成了。
这件事谁都受益了,可遭罪的就是当地百姓了。
若是如此,失去了田地的灾民今年不反,明年不反,后年再后年必反!
内有灾民反叛,外有倭寇袭扰,那时候恐怕浙江难保。”
这番话如同惊雷一般,将众人劈得外焦里嫩。
宋慈抬起头,颇为诧异的看了一眼李逸,不愧是状元,单凭些许信息便推测出了这种可能,难道他也是断案高手?
严世蕃气的发抖,浑身止不住的颤抖,心里虚的很,算是把李逸恨上了。
清流一派也是神色凝重,赋税重地反了,那以后会更艰难,他们也会被波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