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0章 这笔生意如何

有了湖广,自然有其他工坊跟进,湖广这一地理位置,更是可以辐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整个南方的造纸业都会进入技术革新。

其他行业也会如此,陆子吟手中并不匮乏更先进的科技技术。

大明并不缺技术积累,缺的是技术分享。

无他,只有垄断技术,才能达到利益最大化。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因为垄断的技术是无法广而告之,自然无法让整个国家的百姓都有利可图。

更不会促进行业的进步,而是故步自封。

这一次是北方对南方进行某种意义上的授权,让大明南北不在那么敌视,而是进一步成为更好的朋友。

大明南方需要北方广袤的市场,北方同样需要南方这样一个加工基地。在未来很多年,大明北方都会是一个市场,以及原料生产基地。

哪怕是要发展纺织业,也要发展在沿海地区。

大明铁路刚刚开始修建,里程不过数百里,蒸汽机车刚刚使用,速度还很慢。

这些都可以慢慢来,唯独工业不能放慢脚步。

时不待我。

草原正在培养更好的肉牛,肉羊,专门产毛的羊,以及更好的战马。

这些都需要技术积累,早一点比晚一点更好。

只不过这些技术都并非是官方支持的,而是陆子吟跟朱寿瑛在私底下搞的。

他们深知,嘉靖就算支持革新技术,也不会希望这些技术广而告之,而是成为大明老朱家敛财的工具。

这是他们两个无法接受的。

朱寿瑛不希望自己做的事情,是为了钱。

她为的是大明百姓,只要百姓得利,大明更加稳定,眼下花费的一切,都不算什么。

没有什么东西比大明稳固更重要。

翁溥并不知道陆子吟想要干嘛,他自始至终都以为召集各地商贾只是为了拉拢他们,现在才意识到陆子吟想要做事。

可做事千难万难,哪怕严阁老约束各地官吏,让他们吃相不那么难看,湖广的商品,也没什么竞争力。

一直到第二天早上,翁溥仍旧心中惴惴不安,没想到用什么办法可以振兴湖广的手工业。

他不知道的是,陆子吟要做的不仅仅是振兴手工业。

他是要打造一个工业基地。

武汉三镇现在还未完全出现,但武昌,汉阳却是有了。如今长江边上,缺的是一个巨无霸一样的工业基地。

后世有汉阳铁厂,大明也应该有这样一个地方。不管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大明,湖广新建一个铁厂,能够大冶钢铁,这就够了。

无论是枪炮,还是铁器,大明京师之外,还需要更多的钢铁厂。

不是工坊,手工业,而是改变世界的钢铁工业。

许多商人怀着跟翁溥一样的心思到来,他们深知湖广这破地方没啥有价值的东西。想要赚钱,还得官商勾结,欺压百姓。除此之外,没啥赚钱的门路。

翁溥主动,他与陆子吟一道行走,问:“侯爷,今日要不下官去。”

陆子吟虽然没怎么想要利用翁溥,以及湖广商贾,但也不想放弃他们的影响力。有些时候这些人捣乱是一流的。自己虽然不求他们能做什么,但也不能过多的开罪他们。

蛋糕,一人分点,大家一起吃最好不过。

“无妨,人都来齐了。”

翁溥顿了顿,立马追上去。人齐了?他倒是不知道这个时辰人是否来齐了。但陆子吟言之凿凿的样子,他还是没有开口多问,显得自己很蠢,手下没人。

人真的齐了,他们都在偏厅当中等待。但翁溥注意到,这些人泾渭分明,一派富贵,穿的都是上好的棉布衣服。另外一派却是衣着普通,身材却十分高大。

他们分坐,喝着茶,见到门外来人,纷纷起身拱手。

陆子吟笑脸相迎,一阵寒暄后,命人换茶的空隙当中,道:“诸位来自于湖广各地,今日前来,求得是机会。”

“钱不钱的,到了你我这个地步,已经不算什么。本侯召集你们的根本是,湖广百姓日子艰苦,哪怕是翁大人即将迁移百万百姓前往辽东,或是南方。湖广百姓日子还是不好。”

“今日诸位到来,既是富商,兴许也是地主,家中土地,佃户不少。”

他自顾自的开口,说完这一番话后,又才审视眼皮子底下那些心思各异的脸庞:“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今日起,湖广佃租不得高于两成,并无其他费用。若是愿意答应的士绅,商贾,留下。不愿意的离开。”

“放心,本侯并非是心胸狭隘之人,此刻你们走了,错过这一次的机会,损失本就不小,本侯还报复你们,实在有些不妥。”

“请吧。”

话音落下,许多人看向的并非是陆子吟,而是翁溥。对他们而言,翁溥才是那个熟悉的人。

可翁溥不知道陆子吟谋划,当下也是心中狐疑。但多年为官让他老神在在,好似什么都知道,只是不愿意开口。

“敢问侯爷,是什么机会?”

一个商贾蓦地开口,旋即补充:“小人商行位于汉阳,名叫汉水商行,从二十四年,便为侯爷所部供给粮食。草原之战,辽东之战,小人商行运输粮食百万石,百姓也有十三万。今岁小人愿意将商行所有船只的用来运输百姓向辽东,绝对不会给侯爷拖后腿。”

“不错。”

陆子吟微微一笑,这是自己人,而非自己请来捧场的。论及规模,这也是一家不小的商行,靠着自己赚了不少银子。

“今岁迁移百姓需要的商船,既然你能承担一部分,那就拜托你了。至于未来本侯要说的,若是你有兴趣,可以自己开设工坊,用本侯手中的各项技术生产商品,每年缴纳一笔专利费,十年为止。”

“若是你没兴趣,大可投钱给本侯。本侯已经上书朝廷,要在汉阳修建铁厂,日后锻造火枪,火炮之外,还能生产各式铁器,以及铁轨。”

陆子吟说得轻巧,只有当事人知道三言两语后面蕴含着什么。

商贾们跟翁溥那样的官员只能管中窥豹,下意识的知道这是大生意,肯定能赚钱。

毕竟是大明财神爷操持的东西,不赚钱才是怪事。

“敢问侯爷,朝廷会入股?”

陆子吟摇头:“此时还无定论,或许内库会出钱占股。主要出资大头是公主钱庄。未来修筑铁厂的工人,工匠,都是京师来人,将会负责此地生产,争取一年之内就能生产铁器,销售长江沿岸诸地。”

“这笔生意,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