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嘉靖的妥协

徐阶,严嵩之后抵达的是朱寿瑛跟朱载坖,他们一前一后,姐弟两个看向陆子吟的目光都颇为怪异。

朱寿瑛更是道:“侯爷,昨天晚上顾姐姐可是等了你半个晚上。你却跟一个糟老头子夜不归属。”

这是玩笑话,毕竟那糟老头子是严嵩,事关重大。

朱寿瑛不用想也知道这里面涉及到多少东西,也见识到了陆子吟的能量庞大。

先有兵部尚书,内阁阁老在紫禁城外等候。后有大明首辅严嵩深夜拜访,不用知道他们究竟在谈论什么,单单是他们的态度,就让朱寿瑛诧异。

她常在京师,与岩松等人也有交流,但只是交流。对方从未将自己当做是一个完整的人。

对比陆子吟,她深深的挫败。

倘若她记得不差,肯定又有两件极为重要的事情已经被敲定,随后就会在内阁当中讨论,上报司礼监,送入玉熙宫中,让大明最尊贵的人审批。

说是审批,实则是将早就准备好的答案送上来,一旦有了结果,立马就把结果送到各地,立刻执行。

“微臣陆子吟见过公主,见过殿下。”陆子吟撇撇嘴,拱拱手后便道:“我大明敢叫内阁首辅为糟老头子的,也就公主您一个人。不瞒您说,我也不想跟严阁老夜谈。只是事关重大,涉及到迁移百姓前往辽东,不得不慎重。”

“别说是星夜商谈,便是昼夜不眠也是理所应当的。”

目前一切还未开始,但大明的这一辆战车已经开始往前进。

不管是谁,想要挡住大明,都会死无葬身之地。

军户,女真人,都只是横在大明战车前面的螳螂罢了。

他们会死,很快就会被这个时代抛弃。

“殿下现在能做什么?”陆子吟看向朱寿瑛,她才是这里真正做主的事情。

朱寿瑛得意洋洋:“小弟现在能够在关内自由活动,这是第一个好消息。第二个就是,我现在是常安公主了。”

“虽然具体的程序还要走一下,但这一次我可以跟你去朝鲜国。”

陆子吟看向朱载坖,后者立马道:“阿姐这一次跟父皇说了如何平定朝鲜小国,一年增加数百万两白银的岁入,父皇便同意了。”

陆子吟点点头,理所应当的说:“收拾一下东西,我跟阿姐去朝鲜国,你送我们吧,就到天津卫,我在介绍一些人跟你认识。是我大明的英才,迟早有一天能够让世界瞩目的人。”

“学生现在就去。”

陆子吟微微颔首,看着朱载坖欢天喜地的离开,却是想到了一件事情:“上次你说戚继光来了,他现在在哪儿?”

朱寿瑛旁若无人的抓住陆子吟的手,道:“这一次全靠我在父皇面前为你说项,你却只记得那个戚继光。难道本公主还不如戚继光吗?”

“当然——不是。”

陆子吟干笑一声,没敢说心里话。

在他想来,自然是戚继光更重要一点。

人总是对身边的人不够珍惜。

“对我而言,自然是公主更为重要。但对接下来的战役,戚继光很重要。不仅仅是辽东,东南沿海,以及倭国,都需要一个良将。”

陆子吟说起这个,多少有些遗憾。

自己本以为自己来到这个时代能做很多事情。但脚踏实地的去做了之后才发现,说得再多,也不如做得多。

大明缺的不是高谈阔论的人,而是脚踏实地做事情的人。

一度,他想要将海瑞抽调,或是让张居正来。

但最后,他还是选择让胡宗宪负责大军后勤。

张居正或许做得更好,东南沿海需要一个人看着,必须是会执行自己命令的人。

胡宗宪差了一点,这位到现在还没拜过码头,是自己一系的人,但还不是贴心的自己人。

更重要的是,三十岁上下的胡宗宪,还不是后世那个成熟的胡宗宪。

他现在还是一个小官,还未越过从五品的门槛,还是一个正六品的小官。

这样的人。陆子吟手下有上百个。

权力是一点点累积起来的,处于金字塔下面的人最为重要,他们是国家基石,重要也不重要。

此番将胡宗宪调遣到自己身边,陆子吟也有私心。

大明朝人不少,但能够在史书当中多上一笔的,总归是有特殊之处。

不管胡宗宪的人品如何,准确说基于这个时代的道德操守是好是坏。只要他有本事,就能够为自己所用。

至于人品,那是最不靠谱的事情。

喜欢吃,喜欢穿,喜欢奢侈,还能比得上自己?

至于贪腐,只要胡宗宪敢受贿赂,自己就敢杀杀人。

大明规矩森严,严格大明律虽然无法杜绝任何违法行为,但可以人道毁灭所有的犯罪分子。

不管是谁,只要在自己手底下不守规矩,还被他喵的举报了,那就得死。

不守规矩的人,都该死。

“走吧,跟我去见见他们。他们深谙海战,不是我这样的门外汉可以比拟的。”

陆子吟笑笑,将其带着进入军营。

军营里面肃穆,军士们在冬天也在严加训练,不过都是体能。

射击训练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体能,纪律性才行。

这个年代的火枪,还无法摆脱排队枪毙。如果摆脱了的话,那就更惨了。

不是加特林就是马克沁招呼他们。

现代化的武器对人来就是屠杀。

两人都见怪不怪,这样的训练,他们每天都能看到。

在陆子吟的话术当中,纪律性才是军队的最重要的东西。

哪怕是在大雪纷飞的时候,新军还是要照常操练。他们唯一休息的时间就是在休沐时。

“侯爷,你说的那个叫胡宗宪的人,他是文官,会住进军营里面吗?”

朱寿瑛看到军士,忽的想到一件事情。

文官耻于跟武人为伍的风气在大明十分常见,这种病态的风气下,胡宗宪居然主宰军营里面。

“人跟人是不一样的。”陆子吟倒是不怎么在意,要是胡宗宪连这一点度量都没有,怎么也不可能平定倭寇之乱。

碍于站队站在了严嵩一边,胡宗宪的下场很不好,以至于抗倭的功绩大半都落在了戚继光身上。

倒不是说戚继光能力不行,而是在大明这个大环境下,文官是爸爸,武将在他们眼中都是走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