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新政深化与危机再临

楚尘成功抵御了境外势力的阴谋,大楚朝堂内外暂时恢复了平静。然而,楚尘并未被这短暂的安宁所麻痹,他深知,想要实现“天下大同”的宏远目标,必须进一步深化新政,解决大楚内部深层次的矛盾。

为了深入了解民间疾苦,楚尘再次微服出巡。这一次,他来到了大楚中部的一个县城。县城的集市上,虽有不少摊位,但百姓们的脸上却难掩疲惫与忧虑。楚尘走进一家茶馆,点了一壶茶,静静听着周围百姓的交谈。

“唉,这新政虽说有好处,可咱们小本生意,还是不好做啊。”一位卖布的小贩唉声叹气地说道。

“是啊,各种杂税还是不少,赚的钱都快养不活一家人了。”旁边一位卖菜的大娘也附和道。

楚尘心中一沉,他意识到,新政在基层的落实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回到京城后,楚尘立刻召集负责新政执行的官员,展开了一场严厉的问责。

“你们可知百姓的疾苦?新政的本意是减轻百姓负担,促进经济发展,可为何到了下面,却变了味?”楚尘目光如炬,扫视着在场的官员。

官员们纷纷低下头,不敢直视楚尘的目光。其中一位官员战战兢兢地说道:“国公,下面的执行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地方官员为了政绩,虚报数据,还有些人趁机中饱私囊,导致新政的好处未能真正惠及百姓。”

楚尘冷哼一声:“这些人简直是大楚的蛀虫!即日起,全面彻查各地新政执行情况,但凡有违规操作、贪污腐败者,一律严惩,绝不姑息!”

在楚尘的铁腕整治下,各地开始重新梳理新政执行流程,一大批违规官员被查处,百姓们终于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新政的红利。农业生产进一步提升,商业也愈发繁荣,大楚的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

然而,就在楚尘以为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天灾打破了平静。大楚东部地区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洪水肆虐,房屋被冲毁,百姓流离失所。

楚尘得知消息后,心急如焚。他第一时间向皇帝请命,前往灾区赈灾。到达灾区后,眼前的景象让他痛心不已。洪水退去后的村庄一片狼藉,百姓们满脸绝望地坐在废墟上,孩子们的哭声回荡在空气中。

楚尘立刻组织当地官员和军队,展开了紧张的救灾工作。他利用系统的“物资调配”技能,迅速从周边地区调集了大量的粮食、药品和帐篷,分发给受灾百姓。同时,他还亲自带领士兵和百姓一起,抢修堤坝,防止洪水再次泛滥。

在救灾过程中,楚尘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灾区的一些地方官员不仅救灾不力,还趁机贪污救灾物资,导致百姓的处境雪上加霜。楚尘怒不可遏,他当场下令将这些官员就地免职,交由刑部严惩。

“百姓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你们却还想着中饱私囊,良心何在?大楚的律法绝不容你们这些败类践踏!”楚尘的怒吼声响彻灾区。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灾区的情况逐渐稳定下来。百姓们对楚尘感恩戴德,纷纷称赞他是大楚的救星。但楚尘知道,仅仅解决眼前的问题还不够,他必须想办法从根本上解决大楚应对天灾的能力。

回到京城后,楚尘向皇帝提出了一系列加强水利建设和灾害预警的建议。他建议在全国范围内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加固堤坝,疏通河道,以防止类似的洪涝灾害再次发生。同时,他还提议建立一套完善的灾害预警系统,提前预测天灾的发生,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皇帝对楚尘的建议大加赞赏,并下令全力支持他的计划。在楚尘的主持下,大楚开始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工程。各地征调民夫,日夜施工,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然而,这项浩大的工程并非一帆风顺。工程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引起了一些保守派官员的反对。他们认为,如此大规模的工程会加重百姓的负担,导致民怨沸腾。

楚尘在朝堂上据理力争:“诸位大人,水利建设虽在短期内会消耗一定的资源,但从长远来看,它将极大地提高大楚抵御天灾的能力,保障百姓的安居乐业。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我们绝不能因为眼前的困难而退缩。”

在楚尘的坚持下,水利建设工程得以继续推进。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楚尘经常亲自前往施工现场,监督工程进度和质量。他还从系统中学习先进的水利技术,应用到工程建设中。

就在水利工程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时,楚尘又收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正在集结兵力,有南下入侵的迹象。这个游牧民族一直对大楚富饶的土地虎视眈眈,如今大楚正忙于水利建设,他们认为有机可乘。

楚尘深知,大楚虽然在新政的推动下国力有所增强,但此时若与游牧民族开战,将会面临巨大的压力。他一方面紧急调兵遣将,加强北方边境的防御;另一方面,他开始思考如何通过外交手段化解这场危机。

楚尘利用系统的“情报收集”技能,深入了解游牧民族内部的情况。他发现,这个游牧民族内部并非团结一致,各个部落之间存在着利益纷争。楚尘决定利用这一点,分化瓦解他们。

他选派了一位机智勇敢的使者,带着丰厚的礼物前往游牧民族的部落。使者在各个部落之间穿梭,巧妙地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挑拨离间。同时,楚尘还向游牧民族展示了大楚的军事实力和坚定的抵抗决心。

经过一番努力,游牧民族内部的矛盾被激化,原本集结的兵力开始出现分裂。最终,他们放弃了南下入侵的计划,大楚再次避免了一场战争的浩劫。

然而,楚尘知道,大楚面临的挑战永远不会停止。他将继续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以及系统的强大助力,在这条充满荆棘的治国之路上坚定地走下去,为实现“天下大同”的理想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