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积极的失业保险政策
- 田大洲
- 1275字
- 2025-04-03 17:28:19
2.1 研究基本情况
本部分应用中国知网(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统计源,借助知网自带的可视化分析技术对关于失业保险的研究成果进行统计分析,从文献计量学角度探寻失业保险领域研究现状,为研究和文献综述提供量化数据的背景材料。
考虑到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初建于1986年,本书主要对1986~2017年(8月)我国失业保险领域的论文的年度分布、机构分布、期刊载文等相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使用可视化技术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绘制知识图谱,分析这一领域的趋势、动向和演进历程。在文献数据库的选择上,主要以期刊为主进行跨库检索,检索范围包括期刊、硕博士学位论文和特色期刊,主要考虑是这些载体的研究成果研究较为规范,可信度较高,得到该领域研究的基本认可,属于“已鉴定过的知识”。检索方式是以“失业保险”为主题,对1986年以来的期刊论文和硕士博士学位论文进行检索,共检索10526条记录,其中综述类文献94篇,政策研究类文献3743篇,期刊类文献9432篇,硕士论文972篇,博士论文122篇;检索日期为2017年8月25日。
1986~2017年我国失业保险领域研究成果年度分布如图2-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对围绕失业保险展开的研究文献的数量,随着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而逐步增加。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大体经过了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一是1986年7月国务院批准发布《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标志着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正式建立,制度的主要作用是配合国有企业改革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为宣告破产企业的职工、濒临破产企业法定整顿期间被精简的职工,企业终止、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和企业辞退的职工提供失业保险。1986~1992年,关于失业保险或待业保险的研究数量较少,每年不足60篇期刊论文。二是1993年4月国务院颁布《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其主要功能是支持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和用人自主权的改革。1993~1998年,关于失业保险的研究论文数量增幅较大,由1993年的60篇增加到1998年接近500篇。三是以1999年国务院颁布实施《条例》为标志,失业保险制度走向逐步完善的阶段。1999年之后,关于失业保险的研究论文每年都保持在400篇以上。

图2-1 1986~2017年我国失业保险研究成果数量
从这一时期失业保险研究文献的关键词频次看,排名前10位的关键词频次均高于100,其中“失业保险”频次最高,为632(见图2-2),其次是“社会保障”、“社会保险”和“农民工”,由此可以看出众多的研究文献还是从社会保障的角度研究失业保险问题;另外,以“失业保险制度”、“失业”、“对策”和“就业”等为关键词研究失业保险的文献数量也较多,说明从“失业”“就业”的角度研究失业保险问题也是重要方向。

图2-2 失业保险研究文献的关键词频次
从上述关键词的聚类分析结果也清晰地看出失业保险研究领域的不同角度(见图2-3),一是从“社会保障”、“社会保险”、“农民工”、“养老保险”等角度研究失业保险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二是从“失业”和“就业”的角度研究失业保险政策的完善问题。这也恰恰印证了失业保险制度的二重性,即失业保险既是社会保险的一个险种,也是积极的就业政策的重要部分。从长远来看,今后失业保险的研究重点还将集中于这两部分。

图2-3 失业保险研究“关键词”的聚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