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而贾琮早有准备,考棚顶上的破洞已经被贾琮事先堵上,考卷也被镇纸压着,因此贾琮并没有像其他考生手忙脚乱。
贾琮去看第二题时,小雨淅淅沥沥地下起来,啪啦啪啦落在考棚上。
第二题是经义题,只见《诗经》的题目是: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这是属于比较少见的题目,但对贾琮来说问题并不大,他直接化用《中庸》那句“日月所照,霜露所坠”来破题。
于是贾琮写下:“观日月之象以喻圣德,则明王体天立极之道昭焉……”
最后是诗,这对贾琮也并不难。
第一场结束,贾琮出了贡院,等了一会,见史崇川也出来了,因要忙着回去休息,贾琮只和史崇川说了几句就上马车回府休息去了。
院试第二场是经帖墨义,这是贾琮擅长的内容,他很快就写完,成为为数不多提前交卷的考生。
五月中旬,院试放榜,贾琮魏然中榜,名次第三。
贾母等人自然是喜气洋洋,又让王熙凤张罗宴请,热闹了一回。
眼下贾琮已经通过院试,也就是童试,意味着他已经是个秀才,可以穿上方巾蓝衫,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当年贾珠十四岁才考中秀才,而贾琮比那贾珠早了四年。
……
且说黛玉的身子状况已经好了一些,在王太医的调养下,黛玉能歪在床上坐着。
紫鹃见黛玉一副病怏怏的模样,心疼道:“姑娘即使关心姑老爷,也要保重自己的身子才是,免得姑老爷也担忧。”
黛玉只是歪在床上发呆,她何尝不知道这个理,只是一想到生病的父亲,黛玉恨不得马上启程返回扬州城。
雪雁端上刚熬好的药,也心疼道:“姑娘之前好不容易养好的身子,如今又回到那年的光景,可怜姑娘之前抱着拂霓走了这么久,身子本就快好了。”
听到雪雁听到那只三花猫,黛玉问道:“拂霓养在二姐姐那里可还习惯?”
自从黛玉病倒后,抱着拂霓散步的任务就落到了贾迎春的头上。
紫鹃道:“都什么时候了,姑娘应该考虑自己的身子。”
黛玉别过脸不听紫鹃的话,那雪雁倒是知道黛玉的心思,道:“今儿我去二姑娘那里,那拂霓还是活蹦乱跳的,二姑娘也很喜欢,姑娘莫担心。”
黛玉这下才略放下心。
贾母见黛玉这副样子,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日日都派鸳鸯去询问黛玉的情况。
只是这黛玉的情况没有让贾母放下心来。
六月初,燎沉香,风荷举。
午后,贾母正与邢夫人、王熙凤摸牌子玩,忽听见有人来传,说是林家的人已经到达。
贾母在前些日子就已经收到来自扬州城的信,信上说是林如海将派人来接林黛玉回去。
贾母内心纵然不情愿,但看着黛玉一日日消沉下去,也不好让这父女俩骨肉分离,只得同意将黛玉送回扬州城一段时间。
因林家那边的人来,贾母很是重视,只得中断打牌,换了正式的衣裳到正堂见客,领邢夫人和王熙凤去,顺便让鸳鸯去请黛玉来。
林家派来的人皆是有头脸的林家媳妇,虽衣着打扮不如贾府里有头脸的媳妇耀眼夺目,但却精致低调有涵养,彰显出林家书香清流的气质。
其中一个中年妇女模样的女子上来向贾母众人问好,原来她是林家二管家的妻子林二家的。
贾母知道她是有头脸的奴仆身份,怠慢不得,笑道:“你们公婆俩风尘仆仆赶来,我叫凤丫头给你打扫一个院子出来让你们休息几日。”
林二家的笑道:“老太太有心了,只是老爷催得紧,只怕没有得闲休息,这些日子就要出发呢。”
贾母心中不快,哪里就急到那地步,但面上还是道:“也是。”
这时林黛玉已经扶着雪雁的手出来,瞧见竟是几年未见的林二家的,道:“嫂子竟是你,林二管家可好?”
林二家的忙上前道:“都好都好,几年没见,姑娘长高了……”话未说完,泪已经滚下。
黛玉也淌泪道:“都好就好,不知我父亲他如何,怎么就突然病了,可吃什么药,瞧了哪个太医?”
林二家的忙道:“姑娘放心,我上京城前老爷已经好多了。”说罢林二家拿出两封信,一封是给黛玉的,另一封是给贾政的。
黛玉已经等不及拆开信,看了又哭了一回,众人忙劝,黛玉方止泪了。
贾母又与林二家的聊了一回,最后让鸳鸯去替黛玉打点行李,又让王熙凤陪那林二家的备下东西等等,不必多言。
贾母见众人都散去差不多,歪在椅子上思考,黛玉回扬州已经板上钉钉的事情,贾母再不愿意,也只得同意。
只是现在的贾母还不能确定让贾府哪个人陪同黛玉南下。
贾琏三月份刚从金陵回来,如今若又要一去,又是舟车劳顿的,而且贾琏因为宝玉下金陵考试之事已经连续两年往返京城与金陵。
贾琏的身体再好,也受不了这样的折腾,况且京城里的事情总不能让贾琮事事出面。
于是贾母问旁边的还未离开的邢夫人,道:“如今林丫头要回去,我想着只有你们大房那两个能陪同,不知你觉得哪个好。”
自从王夫人被贾母赶到佛堂后,邢夫人的处境竟一时换了天地,倒是让贾母更注意到大房的人,这让邢夫人感到很快活。
有王夫人这个例子在先,邢夫人哪里敢挑贾琮的事情。
于是邢夫人笑道:“儿媳平日里冷眼瞧着,琏儿和琮哥儿都是不错的,前几日我听说琮哥儿有下江南的想法呢,至于选哪个,自然还是要看老太太的想法。”
贾母听见邢夫人罕见地夸了贾琏和贾琮,内心高兴那大儿媳终于不是个糊涂的,于是道:“琏儿这两年陪宝玉下金陵好几次,这次我打算让琮哥儿陪林丫头去扬州城,你觉得如何?”
邢夫人道:“老太太的法子自然是好的。”
于是贾母便派人去跟贾琮说一声,问贾琮是否有想法去。
此时贾琮刚从史家书院下来,才刚换了一身衣服,便听到贾母派人来询问自己下江南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