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晴雯可爱

……

话说宝玉、黛玉回来后。

贾母尚未用晚饭,听说他们是从薛姨妈处回来,更加欢喜。

“不许再出来了啊。”

贾母因见宝玉吃了酒,便叮嘱他回房去歇着,又吩咐人好生伺候着。

忽然,想起跟着宝玉的李嬷嬷,便问众人:“李奶子怎么不见?”

众人不敢直说她回家去了,只得含糊其辞:“才进来的,想是有事才去了。”

这时,宝玉却踉踉跄跄地回头,脸上带着几分醉意,不满道:“她比老太太还受用呢,问她作什么!没有她,只怕我还多活两日。”

说着,就摇摇晃晃的回到自己屋里。

一进门,只见笔墨还摆在案上。

晴雯先迎了上来。

“好,好,要我研了那些墨,早起高兴,只写了三个字,丢下笔就走了,哄的我们等了一日。快来给我写完这些墨才罢!”

晴雯见宝玉回来,语气嗔怪,嘴角却微微上扬,直搓着手笑道。

宝玉这才想起早起的事来,尴尬地笑笑:“我写的那三个字在哪里呢?”

她上前扶着宝玉,嗔笑道:

“这个人可醉了!你头过那府里去,嘱咐我贴在这门斗上,这会子又这么问。我生怕别人贴坏了,我亲自爬高上梯的贴上,这会子还冻的手僵冷的呢。”

“我忘了……你的手冷,我替你握着。”

宝玉忙伸手握住晴雯的手,轻轻揉搓了几下,还哈了几口酒气。

熏得晴雯把头歪走,满是嫌弃。

两人正携手仰头,一同欣赏着门斗上新写的三个大字时。

黛玉来了。

只见黛玉掀帘进来,见到两人站在门斗下,便笑问:

“怎么还不歇着,瞧什么呢?”

宝玉指着上面傻笑:“好妹妹,你别撒谎,你看这三个字哪一个好?”

黛玉仰头便看到里间门斗上新贴了三个字,写着“绛云轩”。

她细细端详了一番,笑道:“个个都好,怎么写的这么好了?明儿也与我写一个匾。”

宝玉听了心里得意,嘴上仍是嘻嘻的笑着:“又哄我呢!”

说着,他又想起什么,转头问晴雯:“袭人姐姐呢?”

晴雯向里间炕上努了努嘴。

她见宝玉走过去,脸上便露出了几分坏笑。

宝玉走近一看,见袭人和衣睡着在那里,只笑道:“好!太渥早了些。”

随即又回头,问晴雯道:“今儿我在那府里吃早饭,有一碟子豆腐皮的包子,我想着你爱吃,和珍大奶奶说了,只说我留着晚上吃,叫人送过来的,你可吃了?”

“快别提!”

晴雯闻言,脸色顿时就一沉,只见她小手一甩,叉着腰气道:

“一送了来,我知道是我的,偏我才吃了饭,就放在那里。后来李奶奶来了,看见说:‘宝玉未必吃了,拿了给我孙子吃去罢。’她就叫人拿了家去了。”

宝玉眉头一皱,心中自是不快。

接着茜雪捧上茶来,宝玉接过茶,顺手递给黛玉:“林妹妹吃茶。”

“林妹妹早走了,还让呢。”

众人听了都笑起他来。

宝玉一愣,便又尴尬笑笑,低头喝茶。

他吃了半碗茶,忽又想起早起的茶来,便问茜雪:“早起沏了一碗枫露茶,我说过那茶是三四次后才出色的,这会子怎么又沏了这个来?”

茜雪无奈道:“我原是留着的,那会子李奶奶来了,她要尝尝,就给她吃了。”

宝玉听了,脸色顿时一沉,将手中的茶杯只顺手就往地下一掷,“豁啷”一声,打了个粉碎,泼了茜雪一裙子的茶。

他又跳起来,怒气冲冲地问起茜雪:

“她是你哪一门子的奶奶,你们这么孝敬她?不过是仗着我小时候吃过她几日奶罢了,如今逞的她比祖宗还大了。如今我又吃不着奶了,白白的养着祖宗作什么!撵了出去,大家干净!”

说着,立刻要去回贾母,撵走他乳母。

外面的动静自然惊动了袭人。

原来袭人其实未睡着,不过故意装睡,引宝玉来逗他玩耍。先前听到说字、问包子等事,也还可不必起来。

这会子见宝玉摔了茶盅,动了气,于是连忙起身,快步走到宝玉身边解释劝阻。

这时,贾母也已经派人来问是怎么了,袭人忙说:“我才倒茶来,被雪滑倒了,失了手,砸了盅子。”

这才把人打发了。

袭人看着怒气腾腾的宝玉,思虑片刻,便低声劝道:

“你决意要撵她,也好,我们也都愿意出去,不如趁势连我们一齐撵了。我们也好,你也不愁没有好的来服侍你。”

宝玉听了这话,才不再说话,被袭人等扶到炕上,脱换了衣服。

不知宝玉嘴里还嘟囔着什么,口齿不清,眼睛也渐渐睁不开了,袭人等人忙服侍他睡下。

袭人又伸手从他项上摘下那通灵玉来,用自己的手帕包好,塞在褥子下,免得第二天戴时冰着脖子。

宝玉一就枕便睡着了,呼吸渐渐平稳。

此时李嬷嬷等人已进了房间。

只是听说宝玉醉了,不敢前来再加触犯,悄悄打听到他睡着了,才放心散去。

……

次日醒来。

宝玉刚洗漱完毕,就有人回:“那边小蓉大爷带了秦相公来拜。”

宝玉忙接了出去,带着拜见贾母。

贾母见秦钟相貌标致,举止温柔,堪陪宝玉读书,心中十分欢喜,便留茶留饭,又吩咐人带去见王夫人等。

众人因素来疼爱秦氏,今见了秦钟是这般人品,也都欢喜,临去时都送了表礼。

贾母又给了秦钟一个荷包和一个金魁星,取“文星和合”之意。

又嘱咐他:“你家住的远,或有一时寒热饥饱不便,只管住在我这里,不必限定了。只和你宝叔在一处,别跟着那些不长进的东西学。”

秦钟一一的答应,回去禀知他父亲秦业。

说起这秦业。

现今任着营缮郎,年近七十,夫人早亡。

因当年无儿女,便向养生堂抱养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谁知儿子又死了,只剩女儿,小名唤可儿,长大后,生得形容袅娜,性格风流。

又因素与贾家有些瓜葛,故结了亲,许给贾蓉为妻。

这秦业年过五旬才有了秦钟。

因去年秦钟的业师亡故,未暇延请高明之士,只得暂时在家温习旧课。

秦业正寻思要和亲家去商议,送往他家塾中去,暂且不致荒废,正好遇见了宝玉这个机会。

他知道贾家塾中现今司塾的是贾代儒,乃是当今之老儒,秦钟此去,学业料必进益,成名可望,因此十分喜悦。

只是宦囊羞涩,那贾家上上下下都是一双富贵眼睛,贽见礼必须丰厚,不容易拿出来。

他又怕误了儿子的终身大事,说不得东拼西凑的,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两贽见礼,亲自带着秦钟,去代儒家拜见了。

然后等宝玉上学之日,好一同入塾。

正是:

【早知日后闲争气,】

【岂肯今朝错读书。】

……

欲知二人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