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郡守官职虽小,却是直面我大秦子民的父母官!(求追读)

当祖龙来到大殿上面以后,从那冕旒后面投射出的目光中,充满威严和淡漠,扫过下方的群臣。

位于百官之首的丞相,李斯,因为经常半夜被召进宫中,跟嬴政见面商讨大秦国事,对于这种场合早已经习惯。

所以现在,不紧不慢的恭声带领群臣称颂道。

“大秦万年,陛下万年!”

后面的群臣跟着称颂道。

“大秦万年,陛下万年!”

“大秦万年,陛下万年!”

“大秦万年,陛下万年!”

嘹亮的呼喊,震荡寰宇,在偌大、浩瀚的大殿里面不断回荡,震耳欲聋。

在这呼喊里面,有些声音显得极度的狂热,能够明显感觉到那种炙热、兴奋的情愫。

显然,对于现在王座之上的这位,皇帝称号的开创者,大秦的缔造者,嬴政。

有着发自内心的拥护和爱戴。

嬴政的神色,古井不波。

丝毫没有因为下面的各位大臣、王宫贵族的恭维和呼喊而有任何触动,静静的等待着他们渐渐呼喊声消寂以后。

嬴政那威严的声音说道。

“各位爱卿,自我大秦荡平六国,统一四海,建郡县、废分封以来,已置天下于三十六郡,各郡由殿内的各位属官来统摄一切军政要务。”

“于寡人而言,相较于那些位居高位的各位大臣,汝等这些郡县官吏,更为寡人所在意。”

“因为,虽然汝等这些州郡的官职虽小,但却是直面我大秦子民的父母官,掌一郡之民政、财政、司法、治安等诸般事务。”

“我大秦的旨意,需要靠你们向百姓布达实施,而我大秦百姓的疾苦,又需要靠你们向朝廷奏闻,朝廷才能知晓。”

“汝等既要办差,又要充当我大秦的耳目,体察民间疾苦,权责重大,实乃吏民之根本,地方安宁之关键。所以你们这一层的官差,最是要紧。”

“寡人不能整天只坐在这咸阳宫里面,每天对着奏折上面冰冷的文字来发号施令,你们这些替朕治理大秦疆土的地方属官,朕要一个一个地见,一个一个的亲耳听,听你们来为朕讲述各自属地的治理过程。”

“所以,寡人颁布此项法度,定期召集你们这些大秦的郡县属官,前来咸阳,为朕讲述你们治理郡县的过程,以及遇到的问题,来让朕知晓。”

嬴政的声音,回荡在大殿里面。

“陛下所言极是,治天下,惟以用人为本,其余皆枝叶事耳。”

在嬴政话音刚落下以后,李斯立刻紧跟着吹了个彩虹屁。

衬托始皇帝的英明神武。

站在群臣中间靠后的李由,看到此刻的一幕,内心真是暗自啧啧感叹。

父亲他果然是溜须拍马的好手,不愧是官场的老油子啊。

李斯这眼光和时机的把握,真是足够的老辣和精准,拍马屁的时机和讲的话,恰到好处。

果然老爹这丞相的位置不是白来的!

对于李斯的恭维,嬴政似乎早已经见怪不怪,神色依旧没有任何的变化,而是目光扫过下方,后几排的朝廷官差。

“就从汝开始吧......”

嬴政让这些各地的属官,依次汇报近来各自属地的治理结果。

那位被点到的官员,则当即上前。

在毕恭毕敬的施过礼以后,开始汇报自己的郡县工作。

“启禀陛下,我是上谷郡的郡守,邰仁......”

接下来,他开始汇报最近两年上谷郡颁布的一些措施,施行的一些政策,以及起到的最终效果啊之类的。

陆陆续续的讲述出来。

嬴政听完,微微颔首。

当听到讲述内容其中的一二之处,露出赞许的神色。

然后,接下来是下一位地方属官。

“启禀陛下,我是陇西郡郡守,匡靖,三年前蒙陛下圣恩,拔擢卑职出任陇西郡守,自出任陇西郡守以后,卑职......”

然后,依次是接下来渔阳郡、九江郡、泗水郡、汉中郡......等等等等。

并且,有的郡守还特意带来一些“贺礼”,进献给嬴政。

被嬴政身侧的侍卫呈上。

这些贺礼,大多都是各地的一些特色的物品,例如渔阳郡丰收的甜枣、泗水郡盛产的锦鲤、汉中郡上好的稻谷麦穗。

都是一些简单的地方特色,现在带来给嬴政。

嬴政虽然依旧神色高冷如常,但是眼眸中还是有欣慰的神色一闪而过。

毕竟这些东西,都是展现出大秦朝气蓬勃,万物丰收的良好祥瑞。

对于一位追求丰功伟绩,想要青史留名的大帝而言,这些东西更胜过千万的珠宝、黄金!

而对于那些不够有心的,不远万里而来的一些属官们,现在则是窘迫的很,心中懊悔不已。

后悔自己怎么没有提前想到这些事情。

现在人已经上朝,在朝堂上面站着,即使再想准备这些东西都已经是悔之晚矣。

此刻。

察觉到这一幕,李由暗道,还真是朝中有人好办事,准备贺礼的事情,父亲提前三个月就已经透露给自己消息,让自己提前准备。

虽然作为千古一帝的政哥,不会因为这区区一些简单的贺礼就被收买,对这些擅长溜须拍马的家伙委以重任。

但是,现在准备好贺礼,至少也能在政哥那留下一个好印象不是?多少能让政哥记得一点。

而能在皇帝面前,留下哪怕只有一点点的好印象,那都已经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机会。

可遇不可求。

接下来,很快,轮到李由上前汇报自己下辖郡县的治理情况。

于是,李由咳嗽一声。

踱步上前。

声音沉稳有力,不卑不亢。

有条不紊的将三川郡这两年来的治理情况,跟始皇陛下一一禀明——现在讲述的内容,都是自己早已经提前几个月,就已经着手撰写好的内容,并且后来还经过父亲李斯好几次的亲自批改、增添。

所以现在,果不其然。

在自己讲述完毕的过程中,很快迎来嬴政赞许的目光,眼眸中露出几分肯定。

最后说出肯定的评价来。

“不错,兴修水利,改良稻田,与民更始,并且能够体察民间疾苦,这些正是朕所期望的地方父母官,三川郡守,汝做的不错。”

“谢陛下!”

李由立刻回答道。

尽管汇报的内容,早已经是提前经过父亲好多次的增添修改,不算是自己一个人的功劳。

但是现在能够得到政哥的认可,李由心中自然也是感觉到欣悦。

讲完以后,李由接着说道。

“启禀陛下,几个月前,我在训练三川郡驻守的骑兵的时候,发现骑兵在作战的时候,马匹背后铺着的软垫,虽然能够减缓将士们的震感,但是因为需要靠着双腿夹紧马背,在进行冲刺的时候需要分出很大的精力来控制自身的稳固,导致在骑马作战的时候很受限制。”

“然后,我由此想到可以将马匹背后的部位,能够进行一番改良,安装上一件器具,或许能够大大增强骑兵们的作战能力。”

说完。

李由将随身携带的包裹打开。

从里面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带给政哥的“贺礼”——高桥马鞍还有精制的脚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