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争执不断

当朱权等人去乾清宫找朱允熥时,五位辅政大臣也汇聚于文渊阁。

这应该是自隆泰帝登基后,几人首次聚在一起商议。

今日朝堂提及之事,非但再次触及到太祖皇帝的遗志,更是有着拖垮整个大明的隐患。

即便此事并不急着解决,但也不得不以最快的速度找出解决之法。

“宗室供养制度实为糟粕,就该彻底废除。”

蓝玉依旧坚持在朝堂上的建议,且态度坚决,一点都没有商量的余地。

至于傅友德和冯胜,则是在一旁看戏,丝毫没有插嘴的意思。

“凉国公,你这般是否太武断了些。”

刘三吾的脸色很是不好看,矍铄的眸子瞪着蓝玉道:“你难道真的不清楚,太祖皇帝因何定下这宗室供养制度吗?”

“真要彻底废除,你知道会闹出多大的乱子吗?”

“天高皇帝远,没了束缚的藩王们,跟先秦时期、西汉时期的诸侯王有何区别,或许短时间内并不会出什么问题,可五十年后,一百年后呢?”

“到时候,诸王混乱,中枢势弱,岂不是历史倒退。”

“在老朽看来,宗室供养制度可以改,但绝不能彻底废除。”

然而,蓝玉的固执远超刘三吾想像,即便他把话说到了这种地步,依旧寸步不让,甚至还变本加厉。

“乱子?”

蓝玉坐在太师椅上,单手搭着长桌,轻笑一声,“若这群藩王真敢闹出乱子,那自有我等忠于陛下,忠于大明的武将带兵镇压。

在我眼中,秦王、晋王他们不过是一群毛头小子罢了,有我在,量他们也不敢闹幺蛾子。”

“更何况,不还有锦衣卫在吗?”

“只要时刻监管一众亲王,再设立一系列的制衡手段,让藩王无法完全掌控兵权,他们连翻脸的资本都没有,何来乱子一说。”

嘶~

王钝与刘三吾对视一眼,皆是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震撼之色。

蓝玉的意图,几乎已经不加掩饰了。

什么宗室供养制度会拖垮大明财政,他根本就不关心这些,只是单纯将其用来当对藩王动手的利刃。

现如今,真正能威胁到这群淮西勋贵的,也就只有已经就藩的那群塞王,毕竟手里有兵权。

朝中的文官们,虽然也有不小的权利,但实际上,已然被淮西勋贵集团压制。

这点,从五个辅政大臣的配比中就能看出来。

傅友德、蓝玉还有冯胜,三人都是淮西勋贵集团中的实权人物。

而他俩:

一个是江浙地区的封疆大吏,在为官之地倒是能量不小,可在朝中,啥都不是。

另一个虽隐隐已然是文官的精神领袖,可翰林院出身,手中几乎没多少实权。

辅政大臣组成的临时政务决断机构,话语权在谁身上,一目了然。

至于为何他俩会成为辅政大臣,很显然是文官集团妥协的结果。

“凉国公,那毕竟是亲王,你这般作态,是把他们当成罪犯了吗?”

王钝十分不满蓝玉的行为,冷着脸道:“若是宣扬出去,让天下百姓怎么看?怕是连那北元余孽都得看我大明的笑话。”

这位曾经的封疆大吏呵斥蓝玉的同时,目光扫了傅友德和冯胜一眼,希望这两位国公,能开口劝一句,不要让蓝玉做出这等丢脸之事。

可谁曾想,这宋国公和颖国公竟然换了个坐姿,直接无视了他。

“我刚刚那不过随口之言,王大人何必动怒。”

蓝玉并未因为王钝的话而露出丝毫不悦之色,反而笑呵呵的道:“我自然愿意相信各位藩王都是忠君爱国之辈,断然不会做出造反这等大逆不道之事。

但两位也得听我一句劝,宗室供养制度隐患太大,彻底废除才是上上策。

没了束缚的王爷们,难道真会饿死不成?一个个手中都有幕僚,赚些钱财供养王府日常开销绝不成问题。

更何况,还有被赐予的田亩呢。”

蓝玉的坚持,让王钝和老好人刘三吾都有点想骂人。

有规矩束缚的情况下,就已经有不少藩王曾做出过出格的事儿了。

秦王暴虐奢侈,滥用民力修建王府,虐杀宫人,强征民女;晋王朱棡庇护亲信贪污;齐王纵容部属劫掠百姓,抢占民田;鲁王沉迷丹药,劳民伤财,为炼丹强征民夫....

这要是没了束缚,这群藩王怕是得闹上天。

至于蓝玉的目的,不言而喻,就是等着藩王们犯大错,然后趁机削弱他们的权利,直至再也威胁不到他蓝玉。

傅友德和冯胜二人一言不发,明显也是这个打算。

“老朽还是觉得不妥,毕竟是太祖皇帝定下的规则,得慎重对待。”

刘三吾自然不会点这个头,而是继续坚持道:“依我看来,在不彻底废除的前提下,商议出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那两位继续想吧,我还有军务需要处理,便先走一步了。”

蓝玉倒是没强迫,一是不合适,二是没必要,这波优势在他,拖延点时间,他压根就不在乎。

只要消息传到边塞,被那些藩王获悉,他的目的就已经达成一半。

逼反,然后再镇压,干脆利落。

当蓝玉三人离开后,王钝和刘三吾两人都是深深地叹了口气。

“这该如何是好啊!”

王钝觉得大明的未来渺茫,如今,即便不是淮西勋贵集团的人,也都选择冷眼旁观,明哲保身,如吏部尚书詹徽这种文臣之首,态度都模糊不清。

真正忠于大明的朝臣是有不少,可几乎没有什么实权人物。

“你说,要不要将信国公请回来。”

刘三吾颇有种死马当作活马医的感觉,“信国公当年主动交出兵权,虽说有明哲保身的意思,但我相信他应该与我等一样,忠于大明,定然不愿.....”

刘三吾话还未说完,王钝便打断道:“就算信国公忠于大明又如何,时代不同了,现在淮西勋贵集团,几乎是蓝玉、傅友德和冯胜这三人说了算。

汤和手里没半点实权,他即便回来了又如何,还不是如陛下一般,只能当个摆设。”

“哎~”

刘三吾再次深深的叹了口气,摇头苦笑道:“所以啊,咱们得尽快想出一个能够让文武百官都认可的两全之法,塞王们是最后的希望了。”

王钝点头,认可了刘三吾的说法。

恰在这时,有人前来传消息,令两位辅政大臣目光微闪。

“陛下下旨,让宁王、庆王等提前就藩,看来,咱们这位陛下也在想办法抗争啊!”

王钝摇头叹气道:“可惜,这几位王爷想要提前就藩,没那么容易。”

“是啊!”

刘三吾认同的点点头,紧随着矍铄的眸子中闪过一抹坚定之色,“不论如何,我这把老骨头是不会眼睁睁看着蓝玉等人一步步祸乱朝纲的,陛下在努力破局,我等臣子更应努力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