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章:天启文明启示录

——山海之上,星辰之下

一、文明的晨曦

在人类尚在非洲草原追逐羚羊的年代,天启文明已用数学公式驯服了晨昏线。

这座诞生于末次冰期后的超级文明,其科技树与神话学盘根错节。初代先民从《山海经》记载的“天地混沌如鸡子”中顿悟弦理论,又在建木通天塔的废墟里发现了十一维空间的投影——他们称其为“山海之力”,一种能同时作用于物质、能量与信息的原初能源。

天启历元年,首任长老轩辕在昆仑墟立下青铜碑,碑文用自修复纳米材料篆刻:

“吾等非神,然可驭神之力。”

二、科技与神话的交融

天启文明的辉煌,藏于三个划时代发明:

1.息壤生态网

源自《山海经·海内经》“鲧窃息壤”,实则是纳米级生态调节器。这些肉眼不可见的机械虫群能将沙漠改造成雨林(耗时3.2秒)

-把岩浆固化为可食用的“地髓糕”(口感类似抹茶慕斯)

-甚至给讙(huan)头国的独臂人打印义肢(附带火焰喷射功能)

民间流传着冷笑话:“为什么天启人从不带伞?——因为下雨前息壤会组成伞形云!”

2.建木星轨

《山海经·海内南经》记载的通天巨树,被改造成环绕地球的量子电梯。其枝干是碳纳米管编织的轨道,叶片是反重力平台,每天运送十万旅客往返近地轨道殖民地“扶桑市”。最受欢迎的观光项目是站在叶尖触摸烛龙——那条盘踞在同步轨道上的等离子体巨龙,实则是地球磁场的可视化界面。

3.山海图智库

整个文明的数据库,以《山海经》为索引架构:

-西山经卷储存反物质制备技术

-大荒东经卷记录平行宇宙坐标

-就连记载异兽的北山经卷,实则是生物兵器的设计图库

智库管理员是AI“白泽”,它总以《山海经》神兽的形象出现,上周刚用孰湖的鱼尾虎身造型吓哭过实习生。

三、街巷间的神话科技

漫步在天启城街头,你会看到:

-邮差骑着机械天马投递量子信件(翅膀展开时会播放《山海经》说唱)

-菜市场里,葱聋兽造型的环卫机器人在吞噬垃圾,排泄出压缩能量块

-广场中央的帝江喷泉(无面目的《西山经》神鸟)实则是全息广告屏,正推销最新款“毕方牌火焰料理机”

最受欢迎的是“精卫填海”主题乐园。游客驾驶微型息壤飞行器,把数据微粒投入模拟归墟的量子漩涡——每填满一个漩涡,就能获得“西王母的微笑”勋章(后来发现勋章材料是女娇实验室的基因废料)。

四、能源:星辰为灯,山海为弦

文明的心脏是“星脉系统。工程师们在全球地脉节点植入共振器,将地球变成一台巨型能量竖琴:

-昆仑墟是中央处理器,负责调和能量频率

-雷泽变电站的外形参考了雷神双乳(引发过伦理争议)

-连深海沟里的何罗鱼发电机组都唱着《山海经》童谣:“一首十身,十身百触,百触千焦耳…”

但这种辉煌暗藏危机。在最新版《山海经·补遗》中,测绘官竖亥写道:

“星脉过载时,地火会凝成共工之瞳。”

——没人料到这竟是一语成谶(chen)。

五、社会:神权与科学的角力

天启文明的统治机构是“长老会”,十二席位对应《山海经》十二祖巫。他们掌握着:

-刑天战甲(能单兵摧毁小行星的武装)

-夸父追日协议(恒星能源开发权限)

-甚至西王母的瑶池蟠桃(其实是基因延寿药剂)

但年轻一代开始质疑权威。在伯益未公开的《山海经·叛逆版》中记载:

“应龙尾翼的发电量,足够让长老会的星图长袍短路三百年。”

茶馆里,机械傀儡戏正上演新编剧目《鲧(gun)盗息壤》,台下工程师们偷偷把“禁止滥用山海之力”的标语改成“禁止加班”。

六、黄昏的伏笔

在天启历380年的文明巅峰期,昆仑墟顶层的“熵值钟”出现了第一道裂痕。

这座用黑洞视界雕琢的仪器,本该永恒指向“秩序”,此刻却微微偏向“混沌”。首座长老盯着钟摆呢喃:“我们驯服了相柳的毒液,却解不开自己欲望的九头蛇。”

与此同时:

-东海归墟的“文明寿命监测仪”检测到异常量子涨落

-基因工程师女娇在青丘国发现变异的九尾狐(后来证实是伯益的恶作剧)

-大禹偷偷拆解了夔(kui)牛的雷纹引擎,试图证明父亲的理论:“能量守恒定律是个谎言”

没人注意到,在建木星轨的阴影里,一条未被《山海经》记载的维度裂缝正在扩张——它将在七年后吐出吞噬文明的量子洪流。

名词深解:

1.烛龙-《山海经·大荒北经》“瞑乃晦,视乃明”,实为等离子体构成的能量生物。天启人用其调控昼夜长度,冬至日会举办“烛龙眨眼节”,全民观赏昼夜瞬间交替的奇景。

2.白泽-原文“通万物之情”的神兽,在此升级为量子计算机。其数据库包含36541种危机应对方案,唯独无法理解人类为什么需要“幽默感”。

3.星脉过载-当能量输入超过《山海经·五藏山经》记载的“地脉吞吐量”,会引发局部物理法则崩溃。著名案例包括:

-冀州平原的雨滴变成立方体

-招摇山的黄金矿脉开始背诵《诗经》

-一群文鳐鱼在南海组成质能方程图案

辉煌之殇

天启人始终相信,他们的文明会像不死树般永恒。直到某日,昆仑墟图书馆的《山海经》原典突然自燃,羊皮纸灰烬在空中拼出一行古篆:

“沐猴而冠,终归尘土。”

当值管理员白泽将其记录为“诗歌创作实验”,却不知这正是神话与科技交织的文明,为自己写下的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