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燧发越共
- 起义三天,闯王李自成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 王再世
- 1987字
- 2025-02-09 16:25:42
这是第几次了?
面容因为惊讶和悔恨变得扭曲,洪承畴开始反思自己被李济民坑过多少次。
额……
好像,只此一次。
还是洪承畴自己主动挑事。
即便如此,洪承畴仍然很是愤怒。
区区贱民能挡在自己面前,宛如一击响亮的耳光扇在洪承畴的脸上。
痛,太痛了。
不止洪承畴,各路总督中大部分人都被贱民的反抗弄得无地自容。
出身贫寒,科举落地,却能把来自豪门世家的众人耍得团团转,李济民用实际行动证明豪门世家不过酒囊饭袋。
若只是如此,倒还好,洪承畴不介意与新崛起的豪门继续合作,面子值几个钱。
然而李济民与洪承畴终究还是走向对立面。
剑拔弩张的时刻,洪承畴知道李济民很强,可真正作战的时候,还是在制定了自认为优秀的战术的同时被反将一军,任谁都会窝火。
叛军从两侧的掩体中杀出,借助苇丛和山林的掩护,将大量的铳子倾泻在官兵的队伍中。
这次毫无征兆的突袭,把洪承畴打了个措手不及。
再看战场,经过最初的慌乱,明军士兵纷纷反映过来开始对抗四面八方涌现的叛军。
没有长官的指挥,官兵以小旗和总旗为单位零散地对抗叛军,虽有颓势,却不至于被迅速击溃。
怎么办?
是带人突围,还是强行突破正面的防御后分开对抗两侧的叛军?
“分出几个千户所牵制住两侧的叛军,其余人继续进攻。”
眼看胜利就在眼前,洪承畴不假思索地作出决定。
突破正面的民兵,两侧包围的队伍便掀不起多大风浪,洪承畴再命令队伍全线进攻,更是可以把叛军甩到后面。
叛军最后只能兵和一处追击,洪承畴大可以命令队伍掉过头来反击。
利益在即,无需多言。
打定主意的洪承畴正要下令,就见山林之中再次冲出一支队伍。
这支队伍的装扮很是奇怪,在军装之外套着一层由绿色布条拼接成的网格状外衣包裹住全身,手中拿着的火铳也没有挂上火绳。
飞快从队伍中冲出,犹如一把利刃冲入官兵的队伍中。
手中枪根本不用挂火绳,射速飞快,弹指间便清理出一片空白地带。
有了这支队伍带头,起义军其余士兵紧跟其后穿插,官兵被拦腰斩断,冲在最前面的不到一万官兵四面包围。
“砰砰砰——”
骤密的弹雨落下,每一发子弹都能穿透官兵身上的布甲甚至是暗甲。
血花飞溅,尸横遍野。
如同镰刀所过之处的野菜,官兵成排倒下。
“艹!”
恨恨地从嘴中挤出一句粗口,洪承畴握紧了拳头,等着战场上不停穿梭的绿色身影,咬牙切齿地怒骂。
眼看着这一站就要成功,被突然出现的叛军部队阻拦,甚至还将三分之一的兵力给包围在其中……
“也……罢,”洪承畴几乎是咬着牙说出几个字,“前方被包围的队伍向后突围,后方的队伍前去接应。”
无论怎样,此刻的情况都不能让洪承畴进村摧毁一切的目标完成,这仗已经败了。
此刻的洪承畴能做的只有尽量减小损失。
李济民……
简单的三个字,在洪承畴面前却好似无尽的梦魇,精心策划好的战术在他看来不过谈笑间灰飞烟灭。
“遂发越共,来的还不算晚。”
得知包围完成,李济民并未表现的很惊喜,只是淡淡地点头表示已知晓。
和我预料的完全一致。
起义军兵力和单兵战力都不能与洪承畴麾下的官兵相匹敌,那么就只能集中优势兵力,在局部范围内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
不愧是那个男人,这套战术在任何时间都很是有用。
临时调回的遂发越共一个团一千人,作为支援组战术穿插将官兵的中心截断,一切结束。
“全面进攻!”
命令下达,四面队伍纷纷一拥而上,围困在中央的官兵被步步压缩,每一次后退都会留下几百具尸首。
被围困的官兵数量不到一万,包围在外的起义军也只有四千,这样的包围看起来很用以被突破,但是被起义军用武器上的代差强行抹平。
短时间内,官兵根本无法接贴身与起义军近战,起义军却可以用火铳消耗官兵的兵力。
直到起义军已经歼灭千余官兵,洪承畴突围的命令才传到被围官兵的手上。
勉强从慌乱中回过神来,官兵们陆陆续续转身冲向起义军的燧发越共。
“燧发越共”,李济民用赶制出的燧发枪和手搓的简易吉利服组建的精锐部队。
与骑兵炮一样,燧发越共是整个起义军中的精锐部队,主要负责穿插工作和打游击。
“火力组,上前近战!”
担任突击组的那五百民兵几乎要被拼光,根本没有继续作战的能力,李济民只能让两侧的火力组上前牵制官兵。
燧发越共可是精锐,绝对不能有损失。
起义军人数不多,想全歼包围圈中的官兵只能依靠远程输出消耗官兵的力量。
但是此刻官兵两面夹击,燧发越共的情况不容乐观。
果断放弃全歼官兵的想法,李济民想尽可能多的干掉更多官兵。
牵制工作交给两边的火力组,让燧发越共全力输出一轮后再撤离。
枪声此起彼伏,不想留下殿后的官兵纷纷向外突围,两侧围上来的收割走无数官兵的生命。
待到官兵冲出包围,全军只剩下不到五千人。
“李济民,洪某本不想与你交手,如今看来却是覆水难收了……”
站在高处,洪承畴眺望着远方指挥起义军步步追击的李济民,咬咬牙说道。
这一次被叛军按在地上爆锤,洪承畴才知道温俊发对叛军的恐惧并非虚言。
眼前这个年纪不到自己一般的李济民,真的能从容地指挥数千人将几万明军包围消灭。
官兵撤离战场,李济民并未收兵,叫来燧发越共的指挥员,李济民说道:
“按训练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