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千古风流

第二天一早,李怡主动敲开林雯办公室的门。

“关于《当》的商业版,“

李怡直接了当,“我有个折中方案。“

林雯挑眉示意李怡继续。

“我可以重新编一个节奏感更强的版本,但保留中文歌词和主旋律。”

“同时,我想为刘欢老师的新专辑创作一首歌,这对我的职业发展会有很大帮助。“

林雯沉思片刻,突然笑了:

“你学得很快。成交!“

接下来的两周,李怡几乎住在录音棚。

白天他与张永合作改编《当》的商业版,晚上则全身心投入刘欢邀歌的创作。

李怡想起刘欢说的“平衡点“,决定将古典元素与现代编曲相结合。

一天深夜,当李怡正沉浸在创作中时,录音棚的门被推开。

李怡抬头,意外地看到范彬彬站在门口,手里拎着两杯咖啡。

“还在忙啊,“

范彬彬的语气有些别扭,“听说你接了刘欢的邀歌?“

李怡点点头,接过咖啡:“正头疼呢,想写出配得上他水准的作品太难了。“

范彬彬在李怡旁边坐下,突然说:

“对不起,前段时间我有点...嫉妒你。你一夜成名,我却还在拍那些无聊的电视剧...“

李怡愣住了,没想到一向自信的范彬彬会说出这样的话。

李怡伸手握住女友的手:“说什么傻话,没有你当初的鼓励,我可能连索尼都不敢签。“

两人相视一笑,一切都在无言中。

“对了,“

范彬彬神秘地压低声音:

“我有个内部消息,《还珠格格》在宝岛可能被提奖,如果你的《当》能拿下最佳原创歌曲...“

李怡摇摇头:

“别想那么远,我现在只想把眼前的音乐做好。“

李怡按下播放键,一段融合了古筝与电子乐的旋律流淌而出。

这是他为刘欢新专辑写的《千古风流》,既保持了古典韵味,又不失现代感。

范彬彬听完,眼睛亮了起来:

“这绝对能行!刘欢一定会喜欢!“

李怡笑了笑,没有告诉女友,这首歌的灵感其实来自那晚与刘欢在公园的谈话——关于如何在商业大潮中坚守艺术的本质。

窗外。

燕京的夜空繁星点点。

李怡知道,属于他的音乐之路,才刚刚开始。

李怡盯着钢琴上摊开的《李白诗选》,手指无意识地在琴键上敲击着单音。

三天了,李怡把自己关在工作室里,为刘欢新专辑创作的主打歌却毫无进展。

纸篓里堆满了废弃的草稿,咖啡杯里的液体早已冷透。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李怡轻声念着《将进酒》的开篇,试图抓住诗中那种豪迈不羁的气韵。

刘欢想要一首“有文化厚度又不失流行感“的作品,这个要求听起来简单,实践起来却让李怡抓狂。

窗外,暴雨拍打着玻璃,像是催促他的鼓点。

李怡烦躁地站起身,走到窗前。

雨水模糊了燕京的夜景,霓虹灯在雨中晕染成一片片彩色光斑。

突然,一个旋律闪现在李怡脑海中——如同这倾盆大雨般倾泻而下的钢琴前奏,配上李白诗中豪饮高歌的意境...

李怡几乎是扑回钢琴前,手指在黑白键上飞舞。

一段气势磅礴的旋律流淌而出,与窗外雷雨声奇妙地融为一体。

“就是它了!“

李怡颤抖着按下录音键,生怕这稍纵即逝的灵感溜走。

反复弹奏着这段旋律,逐渐加入鼓点和电吉他音效的构想。

古典与现代,诗酒风流与摇滚激情,在这短短几分钟内找到了完美的平衡点。

凌晨三点,李怡终于完成了《千古风流》的demo。

他倒在沙发上,连衣服都没换就沉沉睡去,手里还攥着写满音符的稿纸。

第二天中午,李怡是被敲门声惊醒的。

林雯站在门外,身后跟着一脸担忧的范彬彬。

“你失联36小时了。“

林雯走进来,皱眉看着满地的草稿和空咖啡杯,“刘欢的经纪人刚打电话问进度。“

范彬彬弯腰捡起一张飘落的谱纸:

“天啊,你这是写了多少废稿?“

李怡揉了揉酸痛的脖子,按下录音机的播放键:“听听这个。“

随着那段融合了古典与现代的前奏响起,林雯的眉毛渐渐扬起。

当李怡录制的临时人声唱出“君不见千古风流人物,尽在杯酒谈笑中“时,范彬彬忍不住拍手叫好:

“绝了!这绝对是刘欢的风格!“

林雯也露出罕见的惊喜表情:

“比我想象的好得多。”

“刘欢明天下午有空,我安排你去他工作室当面演示。“

李怡心跳突然加速:“这么快?我还没完善编曲...“

“就这样足够了,“

林雯斩钉截铁地说:“有时候最初的灵感最珍贵。“

送走两人后,李怡重新审视自己的作品。

弹着钢琴,反复修改着几个和弦进行,直到手指发麻。

这首《千古风流》倾注了李怡对音乐的全部理解——既要有《相约1998》那样的文学底蕴,又要有足以打动大众的旋律魅力。

第二天下午。

李怡抱着键盘站在刘欢位于后海的工作室里,手心全是汗。

这个充满古董家具和音乐器材的空间里,墙上挂满刘欢与各路音乐大师的合影,无声地诉说着主人的江湖地位。

“放松点,“

刘欢给李怡倒了杯茶:

“就当是朋友间的音乐交流。“

李怡深吸一口气,将键盘放在支架上:

“这首歌灵感来自《将进酒》,我想表达那种...跨越千年的豪情与洒脱。“

李怡按下播放键,事先录制的伴奏响起,然后开始弹唱《千古风流》。

起初声音有些发抖,但随着音乐进行,他渐渐忘记了紧张,全身心投入到表演中。

唱到高潮部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时,甚至模仿了刘欢标志性的高音处理。

最后一个音符落下,工作室里一片寂静。

李怡不敢抬头,生怕看到刘欢失望的表情。

“啪、啪、啪。“

缓慢的掌声响起。

李怡抬起头,看到刘欢脸上带着罕见的激动。

“十年来,“刘欢的声音有些沙哑:

“很少有人能写出让我一听就想唱的歌。“

他走到李怡身边,指着谱子:

“这里,'与尔同销万古愁'这句,如果换成更强烈的转音会更好。“

李怡眼前一亮:

“您是说...这样?“

李怡当即在键盘上演示了一个更复杂的和声进行。

“对!就是这个感觉!“

刘欢兴奋地拍了下大腿:

“还有,前奏可以加入一些古琴的音色,增强历史厚重感。“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两人沉浸在音乐创作中,完全忘记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