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5月底,我调到公司人力资源部,被安排为综合室副室主任,负责公司人事、劳资工作的总策划、人劳制度完善、规程汇编、劳动协会工作,主持系列的调研、论证和分析报告,主编《人力资源信息》,并负责部内党政工群的综合协调。我再次成为远近闻名的咬文嚼字的写手,开始了一系列开创性的工作。
6月开始,我着手整理、汇总、消化材料,分析、研究大量数据、图表,开始构思《建设集团人力资源规划》,通过纲领性的、可操作性的和量化的规划,展现公司人才战略,并同步草拟《规划》的附属文件《公司人才工程方案》,7月底交出了初稿。
随后,我收集、梳理、汇编公司人力资源制度、流程的工作,系统分析了公司人力资源现状、管控体系、运作模式、人员结构、管理队伍,收集统计各类数据,进行分类对比,编写了《人力资源部岗位规范》。8月,我还临时参与了公司改革办工作,草拟了《关于建设集团实施军民品分离改革前期准备工作方案》。
规范后的文字工作量比较大,而部内员工写作能力较弱。为带出一支队伍,培养写作新人,8月中旬,我又承担了一项新任务,由我负责在人力资源部组织成立了写作小组,这个团队是5个新老大学生跟我学习写作技巧,部里还组织了挺正式的拜师仪式。这样一来,我就不好意思应付了事,只得赶鸭子上架,把这项事务纳入我的日常工作计划中。9月,新招聘的大学生进厂,领导又将一个分配来的中文专业的大学生交给我带,并签了师徒合同,同时也进入了写作小组。
我拿出看家本领倾力培养这些文学小青年,在写作业务上严格要求,以每月出版的《人力资源信息》为载体,将固定栏目所需不同体裁的文章分配下去,定期召集研讨会,组织对大家的稿件进行讨论点评。还每月不定期组织写作讲座,我的讲座跳出传统套路,也不遵循写作教学讲义,而是结合自己的写作实践,传授通过逻辑清晰的要点来罗列展现自己的观点,精准表达理性的诉求,要求以论文般的严谨推理论证,讲故事般对事实娓娓道来的流畅叙述来演绎写作要领。大家都喜欢听,加上他们都虚心好学,这6个徒弟的写作水平迅速得到提升,成长很快。
10月15日9点钟,中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飞往太空,至16日6时23分返回地面,令国人振奋,电视机前的我们,为我国科技水平的突飞猛进感到由衷的喜悦。我以此题材组织写作组撰写稿件,精彩的稿件刊在《人力资源信息》上,反映很好(每期《人力资源信息》均呈送中国兵器装备集团BJ总部人力资源中心和重庆军工行业的人力资源部同行),当期的《建设报》也选登了写作组的部分稿件。
我还运用自己在工厂的人际关系,一门心思帮助写作组那些进厂不久的小青年迅速在工厂站稳脚跟。对他们不熟悉的工作尽量指导,让他们掌握要领。对外地到重庆的大学生,经常关心他们的生活,以尽快适应重庆的气候与饮食。我的良苦用心没有白费,虽然未曾奢求过什么回报,但相互的恩情成就了我们缘分的轮回。
我精心培养的人力资源部写作组的后生里,有个心地善良,能力出众的外地大学生,后来跳槽到重庆一家大型商业国企工作,凭借写作特长当上了领导秘书,职业生涯发展颇为顺利。中国举办奥运会那一年,在我家有件大事急需人脉关系的关头,他念于师徒情而热心相助,解除了我的后顾之忧。他投桃报李的仁义之举令我深受感动,也使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善行结善缘,善因结善果。行善吧,人们!一个人做一点好事并不难。请相信我:慈悲心肠与真诚待人的人一定会交上好运的。
10至12月,我又先后草拟了《高层人才队伍建设方案》《非行政职务建设方案》,融入企业发展战略,优化资源调配,突出重点,突出特色,既有深刻内涵,又注重可操作性,成为指导企业未来几年人力资源管理的纲领性文件。
2004年,建设集团用2.8亿元收购了南方雅马哈中方股权,在企业内部推行了世界先进的六西格玛管理,引进了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对企业战略进行规划,生产经营迅速回升,当年摩托车产销量上升到行业第四位。为了适应企业迅速扩张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从当年元月开始,我奉命着手梳理公司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管理问题。
建设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于1999年11月获得国家人事部批准,2000年4月挂牌成立,靠挂人力资源部提供服务和进行管理。至2004年底,共累计培养博士后14人,解决了企业一些技术和管理上的难题,也为进站博士们施展才华提供了平台。不过由于新生事物没有经验,也存在研究项目立项不准,评估机制不健全;公司对项目质量和进度没有量化的考核指标;公司给进站博士配备的助手怎样指导、怎样培养没有一个明确的要求;博士们注重理论研究多一些,结合实际攻关不够;我们的服务多元化不够等一系列问题。
要解决存在的问题,需要从头摸索。我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走访了行业的相关企业学习调研,从信息发布、引进、管理、考核全过程,提出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管理方案和管理办法,细化了管理制度,优化了管理流程。6月至7月,我又完成了《高层人才管理办法》的起草工作。通过一年多的运行,逐步规范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管理。2005年1月,我撰写了全国先进申报材料《以博士后工作站为载体,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和智力保障》,以公司的名义上报。我所作的研究和基础工作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建设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于2005年10月在“全国博士后工作会”上获得了“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全国1081个工作站中的22个先进工作站之一;也是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和CQ市唯一获此荣誉的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从3月起,我参与了建设集团与CQ市海外联谊会归国博士分会的洽谈、合作的策划工作。CQ市归博分会当时拥有海归博士71人,135人次正在承担国际国内各类国家省部委重大科研项目。公司老总要求在对外人才交流和协作上立意要高,要面向CQ市的经济发展,并提出以归国博士为载体,为归博分会提供平台、支撑的合作方式。经过与归博分会多次会谈、调研,并与CQ市委统战部领导协商、研究,反复修改由我草拟的合作方案,最终确定了由公司出资100万,建立奖励基金,将归博分会的办事机构挂在建设集团,由公司人力资源部配备工作人员、办公室、办公设备、办公用品等软硬件设备设施,承担归博分会正常运行所需的办公经费,为归博分会提供经济的支撑;为归国博士提供服务基地;为他们搭建发挥聪明才智的坚实平台。11月8日,在建设宾馆举行了有CQ市人大副主任、政协副主席等各级领导参加的隆重挂牌仪式,经过新闻媒体的广泛报道,在CQ市引起了轰动。
7月26至29日,建设集团承办了劳动人事部和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首届职业技能大赛“摩托车调试”(属国家二级职业技术比赛)。我从5月开始全程参与了大赛的策划、制定方案及大赛期间的赛务、会务和组织工作。建设集团选手在大赛中发挥出色,分别获得第1、5、7、8、9名的优异成绩。
除了负责人力资源方面的大量文字工作外,我还经常被借调到建设集团办公室起草公司各类文稿。同时,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积极进行理论研究,10月,我撰写了论文《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几点认识》(2005年4月获得CQ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第五次科研成果优秀论文奖)。
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我还参加了公司每年一度的招收大学应届毕业生工作,先后到了吉林的长春、辽宁的沈阳和大连、山西的太原等地的多所高等院校,经我的手签订的招工协议有20余份。
不当领导的日子,远离了官场的纷纷扰扰,反而过得平静而充实。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就是有了时间静下心来参加继续教育。从事文字工作需要理论体系的支撑,这就要求自己需要不断学习充电。2003年9月,我被公司推荐到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产业经济与现代管理(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方向)专业的在职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同事朋友对老大不小的我还有兴趣到大学深造感到钦佩,也让个别人费解,喋喋不休的议论“这把岁数还赶时髦去读研究生,莫非还梦想东山再起?”云云。
这些刺耳的议论传到我的耳里,要说心中的憋屈甚至恼怒肯定是有的,可我即不辩解自明,也不回击反驳。因为我自己做的任何事情,从来没有奢求别人的理解:如果是误解,我浪费口舌作的解释可能带来曲解。《诗经》有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如果是妒忌,我一开口申辩就输了,除了消耗自身,没有任何意义。妒忌是一种可恶且愚蠢的情绪,但妒忌的事经常发生,真是奇怪得很。我无意显露自己的底细,只好对那些除了追名逐利便无其它追求的人懒得计较,一笑置之。
不过我的沉默让有的朋友对我针对误解或妒忌的态度产生了误解,认为我的处理方式过于简单,显得吃亏。让我直说吧:面对是非是无需一一回应的。我为什么要毫无保留地告诉外人这些?我没有义务让所有人都知道真实的我。我走我的路,别人怎么看随他去吧。
一年半的学习生活艰辛而又忙碌。我的工作比较忙,工作压力大,每个星期天要到位于沙坪坝的重庆大学去上课,平时则要抽出时间看书学习,困难可想而知。然而在紧张繁忙中,我的内心感到非常充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出色的学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2005年2月,顺利结业,获得进修证书。这次学习充电我是认真的也是值得的,收获很大,综合起来:一是搞懂了管理原则。既高明的领导者领导员工的思想,不高明的领导者看管员工的行动。所以管理者与员工有效的沟通互动往往事半功倍。二是弄清了方法与技能的关系。既在正确的地方挖洞比正确地挖洞更重要。因为实现管理目标有许多途径,必然要涉及“做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做什么”的实质是实现目标的方法问题,而“怎样做”则只是一个技能问题,我们目光不能只盯着“怎样去做”,我们的视角要更宽广一些,首先要解决“做什么”的问题,只有找准了最有效的途径,才能更快地达到目标。三是认识到执行力建设的重要性。既三流的点子加上一流的执行力,永远比一流的点子加三流的执行力更为有效。四是明白了提高管理效率的方法。笛卡尔说:“最有用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这的确是真知灼见。这些素质提升,使我在以后的多个部门管理工作中受益匪浅。
我在人力资源部的工作尽心尽力,不辞辛苦,基本理顺了文字工作的流程,在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目标项目管理运行设计、公司与高等院校产学研规划、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管理服务和归国博士分会的合作模式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那两年公司人力资源工作的所有重大文字材料都出自我的手,经常加班加点,通宵达旦,受到大家的广泛赞誉和尊敬,2004年我获得了建设集团“先进宣传思想工作者”的荣誉。
我的同事和朋友们见案牍劳形的我工作干得有声有色,态度依旧平和,并无张惶失落,很是惊奇,都说“凤凰落毛不如鸡,虎落平阳被犬欺”,但如此宠辱不惊,还与同事们相处很好,大家也很佩服。的确,心态不同了,神态就不同。忍辱负重乃丈夫性格;能伸能屈是男人本色,谁能否认忍受过“胯下之辱”的汉初淮阴侯韩信不是强者呢?
新千年以来那些平平淡淡的日历,一天一天的翻过,如果日子就这样清闲地过下去,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年逾不惑的我,只不过想过平静的生活;只不过想在平凡的工作中,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做些自己擅长又喜欢的实事。然而,面临山穷水复困境的所有忍耐与蛰伏,也许迎来柳暗花明;遭遇走投无路磨难的所有担当与坚持,可能出现命运转机。任凭我行事低调,忙里偷闲,公司却似乎不打算让我的这支笔闲下来。新一轮的改革浪潮又把我推上了风口浪尖,峰回路转的我很快重返中层领导岗位,继续用手中的笔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