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也说潜规则

职场有潜规则?开初我还不大相信,以为是个传说,后来经历了才信以为真。

2000年11月初,公司对部分三级单位实行中层管理岗位竞聘上岗,其中包括我任职的技安环保处处长岗位,这其实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我是欢迎正大光明的竞争的,但我只有为工作而付出的心愿,没有阳奉阴违耍手腕的能量。另外,我没有放在心上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我自认为自己堂堂正正,心中坦荡,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威信,又因为工作认真,业绩超群,深受公司主管领导的倚重,一般人难以挑战我的地位,绝大多数同事也认为本人将稳操胜券。

始料不及的是,2001年元月初,中干竞聘结果令人愕然,大家公认的正人君子居然落榜了。虽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有些你亲眼所见的东西也不一定是真的,这是真的。

我是知道自己在工作中不知天高地厚地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的臭架子,确实是得罪过一些人的,但我并不知道我得罪的人中有什么背景。所以,我根本没有把所谓的潜规则放在眼里是多么的愚蠢。我不缺干劲缺心眼,固执地认为私下遵从潜规则背离制度规定,丝毫没有认识到我不识相地死抱着“按制度办事”的墨守成规,是会因触犯了某些利益而招致报复的。

按设计,本次竞聘是以分数论成败、定取舍,中间究竟有多大的操作空间,过程可不可以动手脚,只有天晓得。更滑稽的是,好比奥运会比赛遇到了黑裁判,我的得分刚好在小数点以后被超过一点点。分数是人打的,你懂的。

我感到自己的孤独与渺小,虽然支持我的人是绝大多数,虽然好多人都觉得这个丑闻是对规则的一次绝妙讽刺,可事实就是如此的匪夷所思。就算有明眼人看出了些许端倪,那又怎样?他们人微言轻,无法左右局势。只有我这个当事人算是真切领教了什么是心机,什么是套路。真的,若论搞阴谋诡计,我确实自愧不如。

公司分管领导找我谈话,开诚布公,简明扼要。他开口就作结论,说“你很优秀,别人也很优秀。”然后话锋一转,措辞委婉地点拨一句:“不要老是怪别人,也要看清楚自己的弱点与不足。”我听懂了这句话的重点,没有废话连篇进行任何的争辩或解释,只简单表态:“卑职不才,有失厚望,现今心有余而力不足,歇一歇也好。”然后站起来,彼此心照不宣地握握手。领导一边开导我“要想得通,要放得下”,一边用另一支手拍了拍我的肩膀。

领导果然老谋深算。我一味内省自己,单纯地净化心灵,忽视了从性格上找原因,造成身心异常疲惫。听话听音,我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与经验的确欠缺,心直口快就是个大问题;另外我的心慈手软、优柔寡断,助长了歪风邪气,这一点领导的眼光独到。

鉴于事情来得颇为诡吊,个中缘由看不懂很正常,想不通也不奇怪。究竟问题出在哪里?我也是在事过境迁后,我的一个学理工出身、在职场混得比我好的朋友,念及交情在后来单独请我喝酒时,悄悄透露给我原委的。这位直爽的兄长单刀直入地告诉我:你娃不晓得吧,你在项目上的“懂不起”的确让人讨嫌,你也不想想,你无意间妨碍了隐藏的利益格局,成为了你给自己日后倒霉挖的坑。这位老兄又对目瞪口呆的我一语点破道:某些敏感问题不置可否也是一种态度。

这听起来多少有点儿可笑,但确实是真的,否则根本说不通。一旦领悟过来,我错愕不已,心里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在众说纷纭中,我的心情并不像我的表情那样轻松,这就成了问题。人生的境遇是由自己的心态引起的,然后又作用于心态,这种轮回往往使我们的生活陷入患得患失的无边苦海。如果不解决这个最根本的问题,不论我们解决多少生活中的问题,结果都是徒劳的。所以,首当其冲便是摆正心态定好位,其他问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了。

我静下心来,反复梳理各个头绪,慢慢琢磨出一点门道来:环顾四周的人,都戴着面具在演戏,大家都在装。

假如有人不顺应潮流自编自演也就算了,还反其道而行之,对各种关系视而不见,自持清高,独立特行,结果沦为异类,群起而攻之在所难免,怪不得别人。如此看来,行走职场是需要守“规矩”的:有些事只能做不能说,适合装聋作哑;有些事只能说不能做,应该袖手旁观;有些事又要做又要说,需要充分表演;有些事则要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最好退避三舍,免得惹祸上身;

显而易见,说与不说、做与不做,都有异曲同工之妙,讲究的是统筹兼顾,凡事点到为止,恰到好处;重要的是善于把握,必须审时度势,顺势而为;关键是阴阳协调,圆通而不圆滑,看破而不点破;坚守的是中庸之道,总要留给别人回旋的空间,也给自己预留退路。这样才能左右逢源,进退自如。

恍然大悟之下,自有一番感慨,这门学问的确深奥,我只能尽力地去理解,照顾好自己的情绪,然后理性的去接受。简单地说:人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有自知之明,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做个宽宏大量的快乐人。千万莫要目中无人,装精作怪,盲目逞能。真正让人大显身手的是客观机遇而非主观念头,而送给你天时、地利、人和的机遇,那是上天的事,与你无关。虽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比你能干的人比比皆是,轮不到你想入非非,那是自寻烦恼,自己与自己过不去。我当了几年的职能部门一把手领导,也不是一个新手了,却还没搞懂其中的玄机,真是不够格,确实还够得学。

都说人的命运是修来的。其实磨难也是修行的成本,成长的代价,因为人的修炼也包括了一个又一个不时跌倒又不断爬起来的过程。我在这场职场搏弈中败下阵来,要说没有一点纠结是不可能的,那又何时何故大彻大悟,反而幸灾乐祸的呢?

灵感来自古代圣贤的智慧和阴阳学说。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说的是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作用的关系,即任何事物都存在阴阳两个方面。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并不是处于静止和不变的状态,而是始终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老子曰:“万物负阴而抱阳”。认为任何事情都是阴阳互换的,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宇宙的基本规律。由于阴与阳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这就是阴阳的互根作用。在一定的条件下,阴和阳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故阴亡,则阳必无所依附而浮越于外,阴亡之后可迅速导致亡阳,即所谓“消长平衡”。阴阳就是在这种对立统一的运动变化中,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受此“阴阳互根”的启发,也就明白了自己根本没有必要怨天尤人。有些时候,人遭受的挫折与打击,也许并非都是遇到了坏人,可能只是碰到了厄运而已。

孔子箴言:“防祸于先而不致于后伤情。知而慎行,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焉可等闲视之。”言下之意是:君子要远离危险的地方:一是防患于未然,预先觉察潜在的危险,并采取防范措施;二是一旦发现自己处于危险境地,要及时离开。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危墙之下。”意思是说:没有一样不是天命,顺从天命,接受的是正常的命运;因此懂天命的人不会站立在危墙下面。古代圣贤的教诲,折射出自我克制的人性光辉,令我茅塞顿开。

我所在的工作岗位,因为成为被人觊觎的猎物,逐渐变成了一面摇摇欲坠的“危墙”,随时都可能坍塌,从而引发了“阴长阳消”的趋势。如此一来,原先占据这个职位的我,就顺理成章成了别人梦寐以求向上爬的障碍,处于被人算计的潜在险境而不能自拔,构成了“阴阳对立制约”的关系。

要说有些人也算不上什么坏人,不能简单地归纳为小人或伪君子之类,充其量只是某种私下的规则替换而已。事实上,斗而不破本来是职场常态,可人一旦被欲望所控制,会变得非常的麻烦。也就是说,这凡尘俗事中诱惑太多,很多问题又逼迫我们必须面对。倘若我非要摊牌,不管愿不愿意,势必迎来一场场针锋相对的比拼较量;引起几回合明争暗斗的激烈过招,彼此撕破脸皮将不可避免,很有可能造成“阴亡导致亡阳”的势态。

既然如此,也许主动抽身而退,知趣地离开“危墙”何尝不是明智之举呢?因为只要离开了你争我夺的这个职位,被算计的危险自然而然就戛然而止。表面上我将离开为企业效劳的理想平台,客观上也随之了结了两败俱伤的人事危机,进而实现“阴阳消长平衡”的格局,这何尝不是一种因祸得福呢。

说句公道话,我的理想和愿望并不每一个都是必需的、神圣的,我以“不破楼兰誓不还”的理念孜孜以求地追逐我的工作目标是要不得的,站不住脚的。假如我不放弃对“渴望”和“追求”的所有执着,就成不了一个赢得起也输得起的正人君子,顺应“阴阳相互依存与转化”的自然规律。

话又说回来,不要不服气。我只埋头干事也是不够的,应该还要世故。世故的人才受人待见。我吃了不世故、不成熟的大亏。如果我昏头昏脑地继续在领导岗位上呆下去,可能还会有数不清的明枪暗箭等着我,说不定我会被收拾得更惨。当我醒悟了这一点,顿时冷汗直冒,实在感到后怕。

自从卸下了一腔抱负,我的心反而宽厚了许多:我觉得我的下课其实是“负阴抱阳”的坏事变好事。这当然不是鲁迅笔下阿Q那种“精神胜利法”的愚昧自慰;恰恰相反,是鲁迅“冲破思想牢笼”的铮铮傲骨启发了我:生活是不确定、不可知的,很多事情都不是我们能够控制的。我们必须认识一个痛苦的事实——我们不可能掌控自已身上将要发生的一切。有了这个认识才不会自欺欺人,而是放下固有的思维模式,学会接受各种“不应该”;学会对不涉及原则问题的一些寻常事情做出妥协。这有助于将自我心性进行提升,通过修行悟道而求解脱。

其实,败走麦城也是一种人生常态,不值得大惊小怪,也没有必要怀疑人生。正如王阳明所说:“变化气质,居常无所见,惟当利害、经变故、遭屈辱,平时愤怒者到此能不愤怒、忧惶失措者到此能不忧惶失措,始是能有得力处。”以这种观点看待问题,挫折反而是修行的好时机,因为情绪与能力是人格中的两个要素,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的人,能力再大也无济于事。是任由怨愤坏了心情,让自己栽在一蹶不振中;还是不受情绪左右,廓然消化坦然处之。这并不简单,体现了一个人的境界和格局。

俗话说吃一亏长一堑,我真心感谢上天赐予的这次挫折,它让我学到很多:有道则入,无道则隐乃人之常情,与其被整得伤痕累累、头破血流,还不如鼻青脸肿被赶下台,反而躲过了祸端,这大概就是阴阳互换带来劫后余生的幸运结局。宛如失马的塞翁,祸福难料,也就是这个道理。

换一个角度来看,阴与阳是互动的;得与失是辩证的。诸事都有因果,凡事都有定数,得到未必是福、失去也未必是祸。放弃该放弃的,是一种智慧,一种大度,一种释然,更是一种豁达。它会让自己更加清醒地审视自身内在的潜力和外界的因素,会让疲惫的身心得到调整。佛说,放弃等于开始。不要去强求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既然该走的一定会走,那么明智的放弃就会避免走很多弯路。

何况,我要给自己一个机会:我可以做的,就是改变自己的思想、调整自己的心态,尽量适应游戏规则,一切顺其自然。

那么,让命运来决定得失吧!做自己该做的,做自己能做的,其它上天自有安排,这就是顺应命运的秘诀。“路漫漫其修远兮……”我拿定主意:我想干点事也能干点事,既然缘尽义绝不需要我干,不堪重负的我何不借坡下驴。那为今之计,则只有消极独善,以求自全。

想开了,我的心态渐趋平和,慢慢有了心灵的空间,得以领悟得失的因果循环,而不至于伤害自己的内心。都说吉人自有天相,我不为小小的挫折而趴下,我平静地接受了生活的不公。事到如今,当不当官又有哪样,我惹不起躲得起,不让我干咱就不玩了总可以吧。

2001年1月,我卸任领导职务后,下放至生产管理部的现场管理室,被安排了一个副室主任的闲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