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回家

在大华帝国历 749年 4月,春风似乎也带着几分倦怠,缓缓吹过这片饱经沧桑的大地。张生,终于踏上了回老家的路。

张生,这位在外地漂泊了十六年的游子,自大学毕业后,便如一只离巢的飞鸟,在远方的城市里奋斗。每年,他仅仅能抽出一次时间,回到那魂牵梦绕的故乡,而每次归来,也仅仅只能陪父母短暂地待上两天。

有时是逢年过节,为了那一丝难得的团聚氛围;有时则是因一些特殊情况,不得不匆忙赶回来,而后又像一阵风般匆匆离去。

大学毕业后,和许多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一样,张生毅然选择了创业。他满心热血,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仿佛成功就在不远处招手。然而,现实却如同一记沉重的耳光,无情地将他的梦想击碎。创业失败让他背负上了沉重的债务。无奈之下,张生只能开启打工生涯,成为了一名房产销售员。

街坊邻居们都知晓张生在外地的这份营生,可在如今这个社会秩序崩坏、环境破坏严重的时代,房子早已不再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曾经象征着安稳与财富的房产,如今却如同烫手山芋,根本卖不出去。但为了偿还债务,张生咬着牙,这一干就是十六年。

这些年,张生的父母在岁月的侵蚀下,越发显得苍老。他们看着儿子在外漂泊,心疼不已,总是苦口婆心地劝说:“儿啊,你也老大不小了,该回家找个安稳工作,娶妻生子,咱老张家也该传宗接代了。”

每次听到父母的这番话,张生总是面露难色,用各种理由推脱,今天说工作太忙,明天又讲债务未清,这一拖,便是整整十六年。

3月底的时候,一通电话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瞬间打破了张生平静的生活。电话那头,父亲焦急的声音传来:“儿啊,你妈住院了,是高血压。”张生的心猛地一紧,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火急火燎地赶回家。

当他在病房里看到母亲那苍白憔悴的面容时,心中突然像被什么东西击中了,那些一直以来坚持的所谓理由,在这一刻都变得无比苍白。他暗暗下定决心,这次一定要做出改变。

于是,在 4月 1号下午,阳光透过厚重的云层,洒下几缕微弱的光线。张生拖着简单的行李,悄然回到了家乡。与以往一样,他的归来,并没有引起街坊邻居太多的注意,就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只泛起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涟漪。

这是一个占地 200多平的普通小院,岁月在它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两间小平房略显破旧,墙壁上的石灰已经斑驳脱落,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房子后面的小院,被父母精心打理成了一个菜园子,各种时令蔬菜在这片小小的土地上顽强地生长着。房子的前院则堆满了各种物品,大部分是父母平日里捡来准备卖钱的废品,这些废品杂乱地堆放在一起,却也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无奈与坚韧。

母亲已经出院了,高血压在这个年代虽然不算什么危及生命的大病,但也让父母的身体大不如前。为了迎接儿子的归来,父母早早地在家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饭菜。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与以往一样,气氛有些沉默。饭桌上并没有太多的话语,只有碗筷碰撞的声音在安静的屋子里回荡。唯一不同的是,他知道,自己再也不会离开了。

饭后,张生看着满桌的狼藉,主动起身开始收拾碗筷。这是他第一次在家里做家务,以往每次回来,总是匆匆忙忙,从未有过这样的机会。他小心翼翼地把吃剩的鱼虾放入冰箱,在这个水污染严重的年代,海货因为受到污染,早已沦为最低贱的食材。而冰箱的作用,也不再是单纯的保鲜,而是吸收食物中过量的辐射,让这些食物勉强还能入口。

做完这一切后,张生轻轻走进父母的房间,发现两位老人已经沉沉睡去。他们都已七十有余,本应是安享晚年的年纪,却为了帮儿子减轻负担,仍在一家工厂辛苦工作。因为张生的回家,两位老人难得地休息了一回。

张生轻轻走出房间,来到后院的瓜地。月光如水,洒在这片小小的瓜地上。他随手摘了个瓜果,也顾不得清洗,便大口啃了起来。清甜的汁水在口中散开,让他的心情略微平复了一些。

“回家的感觉也就这样么?”张生自言自语,抬头望天,天空中没有几颗星星,被厚厚的阴霾所遮蔽。

“相对于我的变化,东广市,变化似乎也不小呢!”张生遥望着天际,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感慨。

天边,灰蒙蒙的一片,仿佛隐藏着一轮血月,给这个本就不平静的夜晚,又增添了几分神秘而压抑的气息。张生静静地站在那里,思绪万千,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但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要和过去的自己告别,重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