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 庙算无筹

与紫荆关里明朝军民蓬勃而起的求战之意不同,在大明朝的权力中枢之中,弥漫着一股悲观的气氛。

“太过分了!”嘉靖皇帝狠狠拍了一下子桌子。

本来,自从南方倭寇被平定之后,在元宵节的那一天,京师里进行了声势浩大的献俘仪式。从此之后,嘉靖皇帝的声望便如日中天,以至于这些日子里,各部的给事中们一个个唉声叹气,为自己的前途担忧。

本来朝廷设置言官的本意便是监督百官,向皇上进谏。可是如今,皇上是英明无比的皇上,而且最近正沉醉在英明圣主的迷梦之中不可自拔,这时候上书找皇上的毛病那不是找皇上,而是找死了。

至于各位大臣也不好弹劾。皇上已经是英明圣主明见万里了,自然选拔人才很有一套,若是上书弹劾了大臣,岂不是说皇上瞎了狗眼?

所以作为专门要给皇上和诸位大臣找茬的给事中,这些日子很难过。

可是如今,英明圣主终于遇到了混蛋,不知死的俺答汗居然在这个时候大举入寇,围困了边境上最重要的紫荆关。

这不是往皇上脸上扔苍蝇吗?

一群大臣噤若寒蝉,没人敢说话。

这些年来,倭寇最多攻打到了南京城下,虽然面子上不好看,却也没有对城高墙厚的南京城造成什么威胁。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如今倭寇们都已经在东海里喂了鲨鱼,过去有多丢脸,现在就有多露脸,毕竟倭寇不是三天两日形成的,可倭寇的覆灭这种莫大的功劳,自然要归属于英明伟大的嘉靖皇帝。

鞑靼人可不同。

鞑靼人便如同大明朝脸上的一块没有愈合的巨大伤口。

自从蒙元被太祖皇帝驱逐出中原,历朝历代的明朝皇帝就一直对鞑靼人心存警惕,到了嘉靖皇帝一朝,更是闹出了大事。

就是这个俺答汗,曾经率军进逼京师,一直打到了北京城下,要逼着嘉靖皇帝签订城下之盟。

身为九五之尊的皇帝,居然被人把刀架在脖子上要挟,纵然当初嘉靖皇帝脸皮厚,愣是关上了北京城门做缩头乌龟,还是咽不下心里这口气。

所以其实大家都明白,俺答汗最主要的想法未必就是要与朱家争夺天下,而是想逼迫嘉靖皇帝开互市,可皇上的脸面过不去,又有谁不要脑袋敢出来胡说?

更何况,万一鞑靼人度过了难关,翻脸不认人,挥军入寇,到时候这责任是谁的?

嘉靖皇帝脑门子上青筋暴起,看向了众位大臣。

严嵩心里叹了口气,身为内阁首揆,严嵩知道,这件事必须自己开头。

当年俺答汗打到了京师门口,早年间威震河朔的大明京军早已经成了工兵部队,最擅长的是给各位王爷大臣们修建府邸,一听说要上城打仗,一夜之间减员超过一半。

这一半里有真的逃走隐匿民间的,可更多的根本就是隐形人,平时发粮饷的时候账上有名,可是真到了要找人打仗的时候却是查无此人。

京军有十几万的员额,待遇又好,升迁又快,一个吃空饷的名额便等于一份不要钱的饭票。

这年头,有谁会嫌弃钱多呢?

大家不是不知道京军的重要性,也不是不知道万一鞑靼人打了过来,最可靠的不是各地的卫所部队,而只能依靠京军,毕竟卫所部队天高皇帝远,比京军还要不如。可是放着京军这么大一只肥羊不啃,自来不是聪明人的做法。

大家心里都明白,就算自己不吃这块肉,这块肉也要被别人吃掉,既然如此,还不如自己先咬一块。

反正京军的规模这么大,自己不过占个十个八个名额吃点空饷也不会吃空了京军不是?

反正京军每日里待着没事干,每天舞枪弄棒,骑马驾驴的到处跑,还不是来本王家搬砖盖房子,一样是锻炼身体,有益身心健康……

严嵩抬起头来看看,只见大家都是一副见人跳河的模样,一副忧心忡忡,却又事不关己的模样。

“狗日的,又不是只有我严府是京军们修建起来的!”严嵩暗骂了一句,心里有些郁闷。

没错,我严嵩家的府邸的确是京军修建起来的,可我严嵩是谁?那是当朝一品的内阁首揆,吃点用点怎么了?可是你们这些王八蛋又算什么东西?也敢占大明朝的便宜?

可是骂归骂,严嵩也只能放在心里,毕竟自己的屁股也不干净。

当初连嘉靖皇帝挨了海瑞的骂,也不敢发作,还给海瑞升了官,自己不过是个内阁首辅……

想到这里,严嵩觉得做一个缩头乌龟心安理得多了。

“皇上!”严嵩站了出来,道:“老臣以为不必惊慌,去年冬天大寒,鞑靼人已然受到重创,据说牛羊马匹以及人口都冻死甚多,而且咱们未雨绸缪,去年冬天就派了归有光作为钦差巡视边防,修补城池,那紫荆关附近营垒甚多,也很是坚固,想必鞑靼人也很难在急切间攻下!”

“哦?那严阁老的意思,是咱们就作壁上观吗?”嘉靖皇帝按捺住心里的怒气。

若是前些年,嘉靖皇帝也无所谓了,反正本来名声也不怎么好,再说当初鞑靼人一直打到了京师外,嘉靖皇帝一样在京师里装聋作哑。

可是如今不一样了!

身为英明圣主,嘉靖皇帝对于自己的要求已然不同了。

以前可以忍受的事情,如今就再也难以忍受!

倭寇都已经被朕平定了,你们这些鞑靼人的末日也应该到了!

严嵩的心里就是一紧。

给嘉靖皇帝干了这么多年的脏活,严嵩对于嘉靖皇帝的想法还是了解的很透彻的。只不过,如今巡视紫荆关的钦差是归有光,而归有光是包悟来的徒孙。

如今包家的声势已经很旺了,徐文长随同包悟来去浙江,在剿灭倭寇的过程中立下了大功,如果归有光在立下了功劳,这大明朝上下,还有谁能制得住包家呢?

所以……

严嵩心里打定主意,宁可紫荆关陷落敌手,也不能让归有光活着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