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长那是天下闻名的才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论学识,这大明朝上下,又有几个能与徐文长比肩?
论交情,又有谁比徐文长更加挂念归有光。
毕竟两个人同拜一个恩师,同睡一张床,同挨一条闷棍,这是何等的交情?
每每想到这些,徐文长就觉得心里一阵阵的温暖,仿佛当初与归有光一起挨的毒打就在昨天,而身上的伤痕还在隐隐作痛。
感觉还在,人却已经远在天涯了。
徐文长笔走龙蛇,千言挥笔立就。
写完之后,徐文长直起腰来,长长出了一口气。
这一篇文,感情充沛,文笔优美,更为难得的是,徐文长将自己对于归有光的思念融入到了笔意之中,挥洒之间,这一篇书,算得上是徐文长最为满意的作品。
字林之侠客,八法之散圣。
这是徐文长在大明朝书坛的赫赫威名。
可是一直到今天,徐文长才感觉自己配得上这十个字。
徐文长将热切的目光投向了恩师包大农。
身为恩师的弟子,徐文长的内心之中最渴望恩师的认可。
不错,他徐文长的确中了状元,可是那又怎么样?恩师是状元的恩师,岂不是比状元更厉害?
虽然他徐文长也曾在浙江立下过汗马功劳,不但率兵冲入倭寇大营,横冲直撞,还收服了倭寇匪首半天风。可那又怎么样?如果不是恩师的锦囊,自己能够立此奇功吗?
所有的文治武功,在恩师面前,根本就不值一提。
只不过恩师是个闲云野鹤之人,向来不在意这些东西罢了。
可是只有一样,就是自己的这一笔字,徐文长还是很自负的。
虽然这对于恩师来说,不过是细枝末节,想必恩师不屑于学,可即便如此,徐文长还是渴望得到恩师的认可。
“恩师,弟子写好了,请您过目!”徐文长将恩师请到了桌案旁边,脸上一副谦虚的模样,目光随着包大农看向了那幅字。
徐文长自己也震惊了。
虽然刚才就觉得自己写的不错,可是现在一看,这哪里是不错,简直就是杰作!
据说当年书圣王羲之写兰亭集序的时候本来是趁着酒醉随手为之,可是回到家之后无论怎么再写,都写不出来那种感觉了。
徐文长在这一瞬间感觉到自己与书圣有了灵魂上的沟通,忍不住心里高兴。
毕竟,在这一篇书信中,徐文长融合了行草隶楷篆,魏碑颜筋和柳骨多种不同的技法!
“恩师,您看……”徐文长满心欢喜。
“嗯,不错!”包大农点了点头,皱眉道:“信写的不错,只是这几个字拉的长长的,那几个字有挤作一团,这三个字分明是错字……”
包大农皱眉看了半天,发现自己认识的字没几个,心里给徐文长打了一个不及格,不知道这厮当年的状元是怎么考上的,若自己是考官,就这卷面分也要先扣九十九分。
他这还想教训徐文长两句,转过头却见徐文长双目流泪,委屈的不行。
“哎,算了算了!”包大农拍了拍徐文长的肩膀,道:“这些日子以来,你一边做官,还要在家里帮忙,想必是没时间练字,退步了倒也没什么,以后多多练习就是!”说罢转身回去了。
徐文长对着自己这一封杰作,眼泪啪嗒啪嗒直掉。
为什么,这到底是为什么?
为什么要获得恩师的肯定就这么难!
徐文长又摊开一张纸,拿起毛笔,闭气凝神半晌,终于平复了心情。
然后徐文长睁开眼睛,看向那张纸。
嘴角不由抽搐了两下!
“为什么?为什么我的内心里会有这么强的挫败感?为什么这张纸看过去,不管这第一笔落在何处都是败笔?”徐文长握着毛笔,汗珠子啪嗒啪嗒的掉了下来。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徐文长终于长叹一声,放下毛笔,同时也放弃了重新书写的想法,老老实实将那张信纸随便折了两下,放进了信封里。
徐文长将信封好,叫来牛五。牛五接了信,直接出了北门,如今北门内外已经成了京师重要的粮食集运地。
从河北以及江浙运过来的粮食多到数不清,都在这里装车,往紫荆关方向运去。
牛五找了个熟人,出了二两银子,将这信托付给了贩运粮食的老客,自己回家去了。
却说这信从京师西门出发,一路上穿山越岭,过山渡河,历经风雨,非只一日,终于来到了紫荆关,最后又辗转人手,终于到了广坤的手里。
“归相公,家里来信了!”广坤和尚拿着信跑出门去,终于在广场上找到了归有光。
此刻的归有光尘灰满脸,半尺长的胡子遮盖住了脸庞,正在广场之上教一群娃儿们认字,听说京师来信了,也是大喜,赶忙来到城头之上,迎着夕阳,将信封撕开。
“是徐师兄的信!”归有光眼睛里放着光芒。
“啧啧啧!几个月没回京师,想不到京师居然发生了这么多事,徐师兄居然在浙江抗倭前线立下了如此大的功劳!”归有光忍不住啧啧称奇。
“归相公,有啥好事,给咱说说呗!”广坤也靠了过来。
在这边关上几个月,广坤没地方剃头,头上的头发长了老长,以至于广坤很想再继续做道士。
“等一会你自己看去!”归有光如饥似渴地将这信翻来翻去看了好几遍,每一个字都仔仔细细的品味了半晌。
“师祖和徐师兄在浙江做下了惊天动地的大事,只可惜我归有光困守孤城啊!”归有光微微叹了一口气。
过去的几个月是极为艰难的几个月。
这方圆一百多里的百姓都聚集到了紫荆关里,每天靠着归有光买了的粮食过活。
这样一个严寒的冬天,对于散居在山里的穷苦百姓来说,绝对是一场巨大的考验,可是有归有光在,大家不但有的吃,而且吃胖了,脸上有笑容了。
闲居无聊,归有光只好教城里的百姓们识字。这一个冬天下来,居然扫盲的效果很好。
只是最可怕的事情还是出现了。
如今归有光带来的一百万两白银已经用的七七八八了,供养城里这些百姓,倒还能坚持个把月,可是要说用来修葺城防,那是再也不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