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爹行千里儿担忧

“小包先生,我有个不情之请!”海瑞还没说话呢,脸鲜红了,低声道:“今日之事,实在令人高兴,海某人虽然囊中羞涩,却是馋酒了!”

“这有何难,走,去天师府!”包大农哈哈大笑。

一行三人钻进马车,直奔包家大院。

才一下马车,一个人影飞奔过来,跪倒在包大农面前,还没说话,眼泪先流下来了,叫了一声:“恩师!”

包大农等人抬眼看去,却原来正是徐文长。

“徐兄!”海瑞和张居正一起惊呼道。

自从昨晚徐文长押解倭寇进京之后,便先去兵部述职,转交倭寇去了,一直公事繁忙,顾不上来见包大农。

如今总算得空,便快马加鞭的赶来了。

“小包先生收的好徒弟啊!”

张居正和海瑞都是十分的羡慕。

身为读书人,谁不知道要中个状元有多难,可是比中状元更难的,则是教出个状元来。

而包大农教出的这个状元,不但琴棋书画无一不精,乃是名闻天下的大才子,更难得的是,徐文长居然还是一员猛将。

只不过作为副使陪同包天师去浙江祭海,除了身上一个钦差的空头招牌外,手里兵无一个,银无一两,可以说是赤手空拳。

可去了不过才半年的工夫,不但大败了倭寇几次,还抓来了几百名倭寇悍匪!

这在大明朝可以算是空前绝后的壮举啊!

而徐文长取得的这一切成就,自然离不开他的恩师小包先生在背后的指点啊。

“哎,一把胡子了,还哭哭啼啼,成什么样子!”包大农一脸嫌弃地看着徐文长。

徐文长哭的如同一个孩子。

在浙江的日日夜夜,徐文长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恩师。

不管是当初在覆卮山下率队冲锋,还是后来在桃花岛箭射倭寇大本营,便是在最凶险的情况下,徐文长心中也波澜不惊,因为在他的心里,始终有一根定海神针,那便是自己的恩师包大农。

只要有恩师站在自己的身后,不管前面是刀山火海,还是惊涛骇浪,徐文长全都不怕。

可是一旦见到了恩师,这眼泪就忍不住地流了下来。

“算了算了,你这不成器的家伙,跟为师回家吧!”包大农依旧是一脸嫌弃。

海瑞的脸忍不住抽动了几下。

明白了,彻底明白了。

小包先生为什么不肯收自己为徒?

当初小包先生说是什么不敢收自己为徒,看来这根本就是谎话!

徐文长是名满天下的大才子,是大明朝的新科状元,是在东南打败了倭寇的勇将。

似这等人,小包先生居然还是一脸嫌弃,似乎是嫌弃徐文长给他丢了脸?

那么小包先生自然看不上自己这最高只中过乡试的乡下土包子了!

一瞬间,海瑞觉得很绝望。

看来自己的这一生,到底是没有希望拜在小包先生门下了。

海瑞叹了口气,跟在包大农身后进了院子。

客厅之内,酒菜早已准备妥当。

包大农也不客气,叫了三人入席。

张居正和海瑞对于徐文长在浙江立下的大功十分感兴趣,很想知道浙江前线的情况,几杯酒下了肚子,徐文长也少了几分拘束,将这些日子以来发生的事情全都说了一遍。

“什……什么!”

包大农不听还好,一听之下,身子都抖了起来。

啥情况?

自己老爹居然在覆卮山下差点死在倭寇手里?

“哎呀!”

包大农心里哀叫一声,本来他写的纸条是按照上辈子的记忆写下来的,那几处都是倭寇即将用兵的所在,所以包大农才在那几处上画了几把小刀,目的就是要告诉包悟来和徐文长等人,这几处地方万万不可去,至于其余地方可以随便溜达。

可这到底是不好解释,所以包大农也不好明说,只好暗示。

没想到徐文长这个蠢货,居然专门带着老爹往那些地方去送死!

而听到包悟来脱线回到杭州城里,包大农总算松了一口气。

“你这厮,我让你去做个副使,天大的事便是保护你的师祖,哪料到你这厮居然心存不良,要欺师灭祖,想害老子当孤儿啊!”包大农抡起巴掌就要抽徐文长,多亏了张居正和海瑞拼命阻拦。

“请恩师责罚!”徐文长的鼻子又酸了。

恩师将师祖的性命安危交到了自己手里,可是自己却使得师祖连连犯险,简直就是该死!

徐文长膝行几步,来到大门之后,将包大农用惯了的那根门栓捧了出来,回到包大农的面前,双手奉上,跪拜道:“请恩师责罚!”

包大农双眼冒火,一把接过门栓,突然一愣,想起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来。

“你们临幸时,我给了你三个锦囊,如今按你所说,你已经用掉了两个对不对?”包大农牙齿咬得咯咯作响,问道。

“回恩师的话,第一个用在了覆卮山下,第二个用在了独马关下!”徐文长老老实实回答。

“那么还有一个呢?”包大农紧张地问道。

“回恩师的话,徒儿本来是不想回京师的,想一直陪伴在师祖的身边,是江浙总督胡宗宪胡大人说,我这次回来,乃是为师祖请功的,旁人不好,至于那锦囊,弟子临来时,已经给了师祖,并且告诉师祖,要祭海,非要去那里不可!”徐文长说到此处,也已经暗暗觉得大事不好了!

“你你你!你这厮,我非要宰了你不可!”包大农抡起门栓,朝徐文长砸了过去,旁边张居正和海瑞见势头不好,一个拖包大农,一个拽徐文长,好容易将二人分开。

包大农心里一阵冰凉啊!

完了完了!

三个锦囊,对应的是这一年来倭寇在浙江规模最大的三次行动,而尤其是这最后一次,是三次当中规模最大的。

第三个锦囊里只有一个地点,那就是宁波海边的一个小渔村,名叫大榭。

这小渔村便在海边,乃是第三次倭寇登陆的所在,如果包悟来真的听了徐文长的,到那个地方去祭海,毫无疑问只有死路一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