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晚上的时间。
包悟来指定的那口井被银子填满了!
不仅如此,附近的三口井里也都填满了银子和铜钱。
消息不断往外流传。
县学府学里的儒生们走出了学堂,站在了大街之上,声嘶力竭地呼喊着口号,讲述着前线将士浴血拼杀,消灭倭寇的故事。
道观里的道士和灵隐寺的和尚们结伴来到大街上,摆开钵盂,向大家化缘。
一些懵懂小童们手拿口袋,挨家挨户地敲门,讨来一文两文的零钱,忍住街口糖人的诱惑,来到井边,将袋子里的铜钱一股脑地扔进井里。
越来越多的百姓从家里走出来,来到驿馆之前,将手帕里、口袋里的银子拿出来,义无反顾地倒在了井里面。
四口井!
五口井!
六口井!
最后,整整十八口井被填的满满的。
本来,杭州城作为浙江省的省城,一直相对来说比较安全,人们对于倭寇的印象只存在于故事当中。
可是这两天发生在杭州城里的事情,让大家知道,倭寇不是远在天边的恶魔,自己的美好生活需要自己来捍卫!
“胡大帅,我刚刚去清点了井里的银子!”徐文长两只腿上满是泥巴,眼睛里却充满了神采。
“每口井里大概有十万两白银!十八口井就是一百八十万两白银!”徐文长大声道。
“一百八十万两?!”胡宗宪呼的一下子站了起来。
他知道钱不少,可是没想到居然有这么多。
一百八十万两白银,支持一次大规模的剿灭倭寇行动,已然是绰绰有余了。
“启禀胡大帅,杭州城外的王员外派人来送信说,愿意捐献一万斤稻米作为军粮!”
“启禀大帅,余杭的孙庄主愿意以最低价将家里的粮食卖给朝廷作为军粮!”
“启禀大帅,外面有几百人吵着要加入咱们的队伍,和咱们一起上前线去剿灭倭寇!”
一道一道催人奋进的消息传了进来。
胡宗宪激动的走来走去,他来到包悟来面前,一把握住包悟来的手,大声道:“包天师,谢谢,谢谢!”
“不要谢我,要谢,就谢那些好百姓!”包悟来很是谦虚地摆了摆手。
从前,包悟来虽然一心修道,可修的是什么,求的又是什么?
回想起来,修的是长生,求的是今生不死,或是来世的富贵。
所有这一切都是包悟来修行的动力,以至于在拜在陶仲文门下后,一直以陶仲文为偶像。
可是直到今日,包悟来才真正感觉到作为天师,那是何等的荣耀!
自己振臂一呼,如今剿灭倭寇的钱有了,粮有了,人有了!
若是倭寇就此可以平定,这是多大的功德?
想到这里,包悟来笑了。
“师公,如今市面上的百姓都在传扬您的功德!”徐文长当年曾经在前线抗倭,深知钱粮的重要性,只是他也想不到,困扰了抗倭事业的大问题,居然被自己的这位师公一句话就给解决了!
“没什么!之前说过,要办一场罗天大醮,贫道答应了的,自然要做到!”包悟来这几天气色好了很多,精气神也起来了。
“对了,胡大人,还有,百姓捐资抗倭,乃是一场盛世,贫道觉得……”
“下官明白,下官已然吩咐下去了,要他们找几名石匠来,雕刻石碑,立在那十八口井附近,记述此事!”胡宗宪起身恭谨应道。
“文长啊,这市面上还有什么消息没有?”包悟来拿起茶杯,喝了一口茶。
滚汤的西湖龙井,加上百姓们的赞扬。有什么日子比这更让人舒坦?
“回师公的话,百姓们都很关心,师公接下来要去哪里祭地!百姓们说了,师公祭天,倭寇打败,师公要是祭地的话,倭寇起码要死上万人!”徐文长老实不客气的回答道。
“噗!”包悟来一口茶水喷出老远。
“咳咳咳,好烫好烫!”包悟来甩着舌头含混道。
“祭地?!要么还是算了吧!”包悟来扭捏半晌道。
上次祭天的经历实在是太过恐怖,包悟来实在是不想再经历一次了。
上次眼见那般惨状,包悟来不过是一时义愤,顺口说了出来,略一平静早已后悔了。
他心里只是盼着当时人多嘴杂,大家七嘴八舌,街上又乱的很,不会有人真的将这句话当回事,可哪曾想大家都把他奉若神明,他的每一句话都被传扬开去,再也无法抹除。
胡宗宪见状,赶紧站起身来,道:“包天师这些日子辛苦了,下官先告退去筹措军粮,调派士卒去了!”说完脚底抹油去了。
而与此同时,在海上的一座荒僻小岛上,简陋的茅草屋里,二泉春二郎猛地坐起身来,口中喷出一口污血来。
“什么,你说什么!”他一把揪住眼前人,大声吼道。
“二泉阁下,属下已经打探清楚,那包悟来不但没死,而且在短短一天之内,筹措到了一百八十万两白银和无数粮食,现在明军已经在采买粮食,打造战船了!”
“什么!岂有此理!那都是我的钱,是我的钱!若不是我在覆卮山下打了败仗,这些银子都是我的,这东南半壁的花花世界也都是我的!包悟来,我一定要你好看!”
二泉春二郎如同野兽般嚎叫了半晌,停下来狠狠喘息,拿过酒壶来咕嘟咕嘟喝了几口,恨恨道:“再过十天就是海贼王大会了!到时候所有的海贼头领都会到来!看来如今想靠我自己的力量对抗明军已经不可能了,但是如果大家联合起来,也不失为一条妙计!”
“去,联络各家海贼头领,要他们务必到场!”
“是!”那小倭寇领命去了。
事情正在起变化!
二泉春二郎暗暗想到。
以一群浪人海贼对抗整个大明朝,双方在实力上的差距实在太大,只不过大明朝承平日久,军事废弛,因此这些年自己这些海贼才可以往来纵横,如入无人之境。
可是自从戚继光和俞大猷两支新军投入作战以来,虽然人数尚少,总体来说依旧是海贼占据优势,可是二泉春二郎敏锐的感觉到大明朝这只大象已经苏醒过来了。
留给海贼们的好日子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