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的发生、报道,已经过去一个月的时间——
2005年初,54岁的左家兵从衡阳远赴龙岩打工期间,不料突发脑溢血死亡。为了给他家人一个交代,更为了让他落叶归根,同行老乡李绍为决定将他的尸体带回家乡。
就这样,李绍为背着他的尸体,开始了漫漫回乡路。
他们一起上火车、赶公交,辗转千里…直到在羊城火车站被警察发现,才被迫以终止。
事件发酵后,李绍为后悔自己做出的这个决定吗?
他并不。
他说:“是我把他带出来的,当然要把他带回去落叶归根,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
一个真实的、充满农民工辛酸血泪的,会让人为之感动的故事。
但也仅此而已。
每年发生的大大小小事件数不胜数,民众会有精力去追踪每一个新闻前因后果,甚至它背后的故事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该事件已经到此为止,再没有任何传播价值——毕竟,不是所有新闻报刊都热衷于‘炒冷饭’,何况主人公还是两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农民工。
蒋荀几乎可以想象…或许再过一年,甚至半年,一切都将隐入尘烟,再无人记得、无人感叹。
所以他从一开始就计划着,以这个事件为原型,创作一个剧本出来,以电影的形式予人深思,并永远保留那份心酸与触动。
但真的开始付诸行动后,蒋荀却发现事情好像并不那么顺利。
一方是从去年年底到现在,一直处于忙碌中,拍摄《朱诺》占据了他大部分时间,以至于很难再将精力投入到其他事情上,更遑论是一个完整剧本的改编;而另一方面原因则是…实力不允许啊!!
要知道,剧本是为故事服务的,剧本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影片的最终质量。
蒋荀几次打开Word,又关上…这种感觉谁经历过谁知道,明明故事都已经摆在了你眼前,可写出来后就是一个字都不满意!
说得形象点…就像便秘,明明很有感觉,可就是嗯不出来,简直难受的一批!
退一万步来讲,逼着自己硬生生写下去也不是不可以,毕竟大学期间他也有自编自导拍摄短片的经验,但几乎可以预见,其上限必定不会太高。
与其这样倒不如把它交给一个放心的人。
……
了却一桩心事后,再次投入到剧组拍摄中。
女主角艾伦完成化妆,挺着硕大的肚子,走进搭设好的拍摄棚,似乎是意识到蒋荀视线,她开始努力模仿起孕妇走路姿势。
背部挺起,两腿微张,不受控般左右晃动…像只企鹅般滑稽,逗得不少现场人员都笑出了声,蒋荀则是看得眼前一亮。
“艾伦,很不错!非常不错!你已经找到我要的那种感觉了!”
不得不说,演员这个职业,天赋确实占很大比重,只看迅速进入角色状态的艾伦,以及旁边满眼羡慕嫉妒的朱茱,便可知一二。
总体来说,医院这个场景在科蒂女士的原版剧本中所占篇幅并不大,重要性也就那么回事儿,但经过蒋荀修改后,级别迅速攀升。
有了之前种种妊娠反应做铺垫,分娩这一刻的痛苦来得既血腥又意料之中——朱诺声嘶力竭的尖叫,医生严峻的神色,家属慌乱的步调,无一不显示着此刻的危急。
仿佛这不是一部狗血青春片,而是如《急诊室故事》一样的医疗剧。
但别看此时拍得如何费心费力,用在成片中也就是几个镜头罢了,毕竟题材限制摆在这里,过多的现实主义色彩只会起到反作用。
暗自摇了摇头,道:“...OK,过了!”
随着蒋荀话音落下,棚内顿时爆发出一阵欢呼声——
“yeah!!杀青啦!!”
“woohoo~~”
至此,《朱诺》正式杀青!
由于临近2005农历新年,蒋荀按照原计划准备回国休假,所以电影后续制作计划还需要三人好好商议一番。
虽然蒋荀更偏向于将片子拿回国进行粗剪,方便他随时进行意见修改,但无奈临近春节,国内大部分剪辑工作室都选择停工休假,根本找不到人愿意帮他加班干活,最终只好选择放弃。
蒋荀遗憾耸肩:“我会早点回来,唔…尽量在粗片完成前。”
“哈哈哈~蒋,这里可是好莱坞,不到合约最后一刻,他们是不会拿出成果来的!”彼得递给他一杯咖啡,笑着道:“工作是永远做不完的,是该放松放松了。”
仿佛是希腊神话中,塞壬惑人心魄歌声,让人疲惫顿生。
蒋荀长长打了个哈欠:“好吧,彼得…我承认你说得很对,我确实有些累了。”
“去吧,好好度个假。之后的事情让我们之后再谈,过好眼下才是最重要的不是么?”
……
在彼得建议下,蒋荀隔日便踏上了回国飞机。
憾的是朱茱返回帕森斯完成学业,不能同他一道回国,不过临行前还是体贴的为他找了一个同行伙伴…张墨。
女人的友谊,蒋荀不懂。
但这两人确实有一种相见很晚的感觉。
《朱诺》拍摄期间,就见她们时不时凑在一起,说了些什么蒋荀不得而知,但他猜测…一定不是什么好话!
不要问他从哪里得知!
只需瞅一眼这两个娘们的眼神,就知道肯定没憋好屁!
经过数十小时的长途飞行,飞机于晚间11点正式落地首都机场。
“要我送你回去吗?”蒋荀看了看她手里的行李箱,询问道。
已经入夜,蒋荀怎么可能让姑娘自己一个人回去,更何况…咳咳,还有兄弟的嘱托!
“不用了。”张墨回绝,“家里有人会来接我。”
嗯?
蒋荀愣了一下,心下有些狐疑起来。
倒不是他本人八卦,实在是关于张一谋的小道八卦太多,而‘长女炮轰龚莉夺其父爱’的相关事件,更是在当年到达到了狂轰乱炸的级别。
如此程度下,蒋荀想不了解都难。
咳咳…实事求是来讲,自这姑娘和她的那本书《我的父亲母亲》横空出世以来,她的知名度与讨论度甚至远超明星一大截。
毕竟都是浑身上下都是料啊!
她的那本与父亲张一谋所拍摄电影同名的自传中,张墨曾这样描述:“我不理解,为什么她这个大明星,会将年仅5岁的我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她和爸爸在一起的日子,为何要扼杀我们父女交往的所有机会呢?”
张墨的文字间毫不掩饰对父亲的怨恨,以及对那个人的厌恶。
咳咳…人类对八卦的热衷是刻在DNA上的。
蒋荀一边抗拒,一边还是乖乖把这些破事听了进去。
因此听到张墨说‘会有人来接’,他头顶的雷达瞬间高速运转了起来。
来的不会真是张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