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小胜

“铛。”

空旷的大殿,猛的响起一声铜磬,犹如晴天霹雳,震慑人心。

“怎么!你也有话要教朕么?”嘉靖敲了一声身旁的铜磬,不由抬头瞥了眼,语气不悦的轻喝道。

帝王的喜怒无常,此刻展现的淋漓尽致。

朱载堃听到声音,不由心底一凉,察觉到自己父皇的语气出现变化,立刻便明白到自己说法有些激进,只好下跪道:“儿臣不敢,只是想替父皇分忧罢了。”

说完,将脑袋一低,也不敢再去看对方的动作。

伴君如伴虎,每一步都要跟着对方喜好。

朱载堃只感觉自己的脑中一片空白,高端局容不下一丝失误。

“哼。大明朝两京一十三省,哪件事不需要朕拿主意。北边鞑靼,南边倭患,西南土司平了又反,朕才大明朝是主心骨,只有朕才做的了主。”

嘉靖帝侧躺在自己的宝座上,伸手指了指天,脸上没有一丝多余表情。

权力此刻正掌握在这位少年登基的皇帝身上,不容任何人升起一丝觊觎。

“记住,别人答应你的任何事都不算数,只有自己能做主的才算。”

朱厚熜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的儿子,敲打几句。

雷霆雨露,俱是天恩,而恩出于上。

“儿臣……”

朱载堃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只好继续跪在地上,任凭发落。

冷汗已经湿透了他的后背,他承认自己有点飘了,一时间忘了这里可不是文明的地方。

但正因为自己父皇的点醒,让朱载堃明白自己有些激进了,自己如今正是积蓄力量的时候,若是让人察觉,那他唯一的优势瞬间就成了劣势。

他所谋求的高位,一步踏错,便是万劫不复。

许久,大殿死一般寂静,压抑的环境让朱载堃不由冷汗直流,压力太大了。

就在朱载堃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只见耳边传来一阵天籁。

“起来吧!该奖赏的事,朕同样不会吝啬。”

“苏州府的水患治理的不错,听说重修河堤,赵贞吉向户部报了一百万两。”

嘉靖帝突然转移话题,又开始说起了苏州水患。

朱载堃颤巍巍的爬起身来,立刻答道:“趁着枯水期,赵大人组织灾民,提出以工代赈的办法,在原有的河道周围挖开了不少水塘。有了分流之法,水患自然减轻不少。”

“赵贞吉有功,自有吏部的嘉奖。连外人都奖了,自己的儿子做了大事,哪有一笔带过的道理。”嘉靖帝似笑非笑的望着端坐的朱载堃,出声喊道。

“你说朕该如何嘉奖你。”

两道目光顷刻交织在一起,不相上下。

朱载堃闻言,立刻下跪道:“儿臣想向父皇求一道圣旨。儿臣在苏州时,曾自作主张赦免了张伯秋的罪行,还望父皇能够降下旨意。”

“哈哈。有意思。那么大的功劳,就只要这点好处。要是传出去,还不知道那些臣子该如何议论朕这个君父呢!”嘉靖帝笑着喊道,有些不屑一顾。

“请父皇明鉴,儿臣绝对没有这个心思。”朱载堃斩钉截铁的回答道,显得不卑不亢。

“你之前问朕,想请张居正当你的侍讲老师,朕现在准了。”

“谢父皇恩典。”

朱载堃不由声泪雨下,心底的大石头算是落地了。

有了张居正,自己总算有了一点朝堂的声音。

虽然对方现在不可能押宝自己,但这才开始,他相信这位大明栋梁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聪明人的选择,向来不多。

“哈哈,张居正的本事朕是知道。不过朕的这个儿子,有哪些本事,朕却是一点也不知道。那些大明朝的臣子学士要是知道朕的儿子不过半月时间便筹集了六百万两白银,又该是何种表情。”嘉靖不在意的轻笑道,自然而然的谈起了苏州钱行。

昨日送进宫的邸报,让他大吃一惊,整整六百万两,他的这个儿子还是不能小看一点。

“都是赵大人的功劳,儿臣不敢言功。”朱载堃立刻推辞道,不上套。

“哈哈,朕还不糊涂。既然能在苏州府之地筹集几百万两之巨,朕这座金銮殿筹集一千万两想必也不是难事。”

“儿臣只怕能力有限,误了父皇的大事。”朱载堃小心回答道,生怕惹怒自己的父皇。

想要马儿跑,哪有不吃草的道理,朱载堃自然不会傻傻答应。

“朕既然让你去办,缺什么东西,去找朱七,他会给你。”嘉靖帝毫不掩饰道,自然不可能放弃。

要是能筹集一千万两,所有的问题都能解决。

“钱行所筹集银两,本质不过借贷,到期都是要归还的,还有一笔不小的利息。”朱载堃谨慎回答道,不敢答应。在这个皇权高于顶的地方,规则全在对方手里。

他生怕自己的父皇嘉靖帝直接把这些银子卷了,那玩笑可就大发了。

要是这些银子都被卷走,那他可真就一点机会都没了。

“朕明白。”嘉靖帝无奈答道,不由白了一眼,有些恼怒。

“儿臣还有一事,望父皇批准。请父皇即日废除大明宝钞,改由银钱支付宝钞。”

朱载堃知道现在是提要求的好时机,自然不会放过。

大明宝钞已经把大明朝的信誉玩破产了,要是不废除,那他的钱行可发挥了多大的能力。

“大明宝钞自太祖起,便已发行,实为祖制,朕如何废除。”嘉靖帝不乐道。

要是改由银钱支付宝钞,大明朝的国库可撑不住那么多超发的宝钞数量。

况且此乃祖制,朝堂上的声音,他不能不听。

朱载堃深呼一口气,知道想要废除大明宝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便只能下狠药。

随即一脸正色道:“请给儿臣半年时间,若是儿臣能付的起宝钞,还望父皇自此废除宝钞。”

“朕答应你。”嘉靖帝毫不犹豫的回道,似乎这件事并没有那么难。

嘉靖帝正襟危坐,望着正抬头看向自己的小儿子,不由记忆恍惚,似乎看到了以前的自己。

“谢父皇。”朱载堃拜道,内心有种抑制不住的喜悦。

努力了这么长时间,自己总算是看到了一丝希望。

很快,达成交易的父子二人便上演了一番父慈子孝的画面,仿佛此刻的宫殿之类,不过是寻常父子拉家常的情景。